清氣若蘭----葉建華

清氣若蘭

葉建華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行走在社會中,一生總會結識許許多多的人。

俗話說:相識是緣分。

然而,緣分有深有淺,多數是過客,猶如擦肩的隨風。有些空間距離很近,即使同在一間辦公室,也許心理距離很遠,不一定能成為朋友。因此,緣深者不取決於空間遠近、性別差異、年齡懸殊、職業差別,主要取決於價值取向,或者說三觀趨同,同頻才能共振。

縱觀古今中外,留下了許多結緣同頻的傳世美談。如世界著名畫家畢加索與裝修工蓋內克地位相差懸殊卻成為真朋友;劉備、關公、張飛原本職業有別,地域不同卻桃園結義共襄大業生死與共。

我從小受長輩有關陶母"截髮延賓"、"人情天大,頭頂鍋買"等文化薰陶,真誠結交朋友,力行情暖人心。

在我的一長串朋友名單中,有一位大姐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勵志的榜樣。

今年4月,再次讓我感動,她宛若一瓶陳封的老酒,開啟壇蓋醇香四溢,沁人心脾。猶如一株幽谷蘭花,迎春綻放、清氣襲人。

清氣若蘭----葉建華

圖片為:春蘭大姐35年前在化工部星火化工廠《星火報》通訊員培訓班上講座授課

這位大姐名叫彭春蘭。

春蘭大姐是一位身上留下彈片的老紅軍的後代,父親將生命的百分之九十九奉獻給了黨和人民,沒有為子女留下多少物質財富,卻留下了美麗、陽光、自信、堅強、勤奮、仁愛的基因。

向我們走來的春蘭大姐秀外慧中,和善優雅。

她從一名無線電線材廠工人,一路奮鬥,走上了《江西日報》總編輯崗位,擔任著江西省散文學會會長職務。她不僅是江西省媒體翹楚,而且是文學大咖。

眾所周知,《江西日報》總編輯是一個特殊的正廳級領導崗位,是一個風口浪尖上的衝浪者。她在《江西日報》工作30多年,幾乎凌晨一點前沒有睡過覺,但她若不告訴你她的生理年齡,你絕對猜不到她已年過古稀。

我與春蘭大姐結識於35年前。當時的我在化工部星火化工廠任宣傳科副科長、《星火報》總編輯期間。星火化工廠當時有3600多職工。廠裡非常重視宣傳思想工作,除了有廣播站,各車間、單位宣傳櫥窗外,1984年創辦了廠報《星火報》。承蒙領導信任,我成為了第一任《星火報》總編輯,配置了四五名專職記者、編輯,選聘了260多名基層一線通訊員。對於星火化工廠來說,這張報紙不僅是配合中心工作的廠黨委和行政的喉舌,而且是廣大文學愛好者施展才能的舞臺。在這個平臺上培育成長了一大批有成就的文學青年。《人民日報.大地》副刊曾經用了四分之三版面選刊了從《星火報》上選出的一批詩歌、散文,來自山溝裡的文學作品登上了大雅之堂,在當時引起了轟動效應。

廠裡十分重視《星火報》通訊員和文學青年的培養,每年都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來廠授課,將文學的種子傳播於求知若渴的一顆顆心靈。如《人民日報》的劉虔、《經濟日報》的程遠等知名記者都應邀來到星火化工廠為通訊員傳教授業。時任《江西日報》編委的春蘭大姐也應邀來到星火化工廠為通訊員培訓班講座授課。

春蘭大姐的那堂課,不僅傳授了新聞寫作技巧,而且講授了自己如何從一名工人,一步步成長為黨報記者、報社領導的奮進歷程,勵志故事,如滴滴甘泉滋養著聽眾的心靈,為200多位通訊員送來了立志向上的精神大餐,成為一些文學青年成長進步的引擎。

我被春蘭大姐的高尚品行和深厚學識深深折服,更重要的是為我樹立了立志榜樣,增添了人生自信。

我1997年離開江西,調到北京工作。但與春蘭大姐一直保持著聯繫。她一直關注著我的成長進步,當得知我先後成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喜訊時都會為之點贊鼓掌。

6年前,我陪同化工部原人事司司長、中國化工教育協會會長熊傳勤到星火化工廠考察,特邀春蘭大姐和老朋友--江西省文聯主席、江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劉華來到永修相聚,雖然與春蘭大姐20多年未曾見面,但仍然格外親切。那次,春蘭大姐送給我一本散文新作《女人的眼睛看世界》,篇篇皆是賞心悅目美文,至今仍然回味無窮。

清氣若蘭----葉建華

圖片為:春蘭大姐(右一)與永修縣樣式雷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前金(右二)和建華合影。

我今年清明回永修祭祖掃墓,正值"樣式雷"始祖雷發達誕辰400週年之際。被譽為"江西一家'樣式雷',中國半部建築史"創造了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設計了故宮、天壇、承德避暑山莊、頤和園、東陵、西陵的永脩名人卻鮮為人知,其文化和精神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開發利用。

我作為永修人深感愧疚,希望邀請春蘭大姐等文化界名人實地考察參觀,宣傳推薦。於是向春蘭大姐發出了來永修之邀請。春蘭大姐儘管事務繁忙,但愉快地接受了我的邀請。

令我十分感動的是,春蘭大姐在4月6日通過微信給我發來了35年前在《星火報》通訊員培訓班上講課的幾張老照片。

春蘭大姐是江西的知名人士,經常接觸政界及專家學者,幾十年來,積累的照片裝了好幾箱。應我邀請來星火化工廠講課的照片竟然被收藏並且在35年後被找出,由此可見,彭大姐是一個重情重義、管理有方的有心人。

春蘭大姐說,幾十年來幾乎跑遍了江西的山山水水,人文景觀,知曉江西的許多名勝古蹟,歷史人文,卻不太瞭解永修的"樣式雷"。

春蘭大姐在來永修的前天晚上,做了一堂功課,上網查閱了有關"樣式雷"的相關信息。

4月7日,即農曆上祀節,是古時文人雅集的日子,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產生於暮春之初的上祀節。這一天,永修大地陽光明媚、惠風和暢、鳥語花香。

我和永修縣"樣式雷"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前金、我年近90的老父親葉祥才和弟弟葉建崗等相迎在梅棠高速路口,相聚在梅棠新莊村雷氏廣場。

為春蘭大姐開車的是她76歲的劉革軍先生。劉先生精神矍鑠、行動敏捷、談笑儒雅。劉先生屬江西電視臺元老,一輩子在江西電視臺工作,卻從未聽說過永修的"樣式雷",因此非常憧憬參觀考察"樣式雷"。便有了與春蘭大姐的永修同行,琴瑟和鳴,並承擔了司機加攝影的角色。

春蘭大姐在"樣式雷"廣場和故居認真聽取了永修縣"樣式雷"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前金先生的介紹,參觀了雷氏故居,觀看了電視片並高興地與我們合影留念。

富有家國情懷的春蘭大姐對雷氏家風家訓、建築成就表示由衷敬佩。對以陳前金為會長的永修"樣式雷"文化研究會給予了高度讚許。她認為江西的"樣式雷"是永修乃至江西真正叫得響的大名人,是我們永修的驕傲,江西的驕傲。在增加文化自信,重視文化建設,有些地方沒有名人造名人的當下,貨真價實的"樣式雷"文化、精神價值值得努力挖掘、大力宣傳,傾力推薦。

清氣若蘭----葉建華

圖片為:春蘭大姐(第二排右五)與小城大愛慈善中心理事長許帶娣(第二排右四)及志願者合影留念

春蘭大姐還在永修縣就如何宣傳推薦"樣式雷"與永修縣原政協主席歐陽潔、縣文聯主席淦家榮、縣人大硃紅科長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她認為對民間及社會各方所做的工作要給予充分肯定。"樣式雷"是不可複製的經典,期待更多力量,加入到研究、發掘、宣傳、弘揚隊伍中來。但推向新的高度,既要走進歷史,又要開拓未來,還要立足當前。需要得到高層重視,需要進行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政策支持,先易後難,逐步推進。

我們邀請春蘭大姐一行在梅棠新莊"小城大愛"慈善中心理事長許帶娣家品嚐了農家飯,瞭解了"小城大愛"關愛生命、精準扶貧的感人事蹟。

春蘭大姐打開思維空間,縱覽多方資源,建議永修應當打造集結廬山西海自然山水、"樣式雷"歷史文化和"小城大愛"人文情懷的旅遊一體式景點規劃,滿足八方遊客不同層面的需求,提供精美的自然與文化套餐。

清氣若蘭----葉建華

圖片為:春蘭大姐(中)與永修縣政協原主席歐陽潔(右一)、永修縣人大科長硃紅合影

春蘭大姐表示,作為一位文化傳播者,我將為宣傳推薦永修"樣式雷"身體力行、獻計盡力。近期可以考慮邀請《中國日報》記者朋友來永修採訪,撰寫中英文文章加大海內外宣傳推薦力度;另外將由江西省散文學會牽頭,邀請江西省部分知名作家來永修"樣式雷"採風創作,請多方人士為宣傳推薦"樣式雷"獻計出力、共襄偉業。

清氣若蘭----葉建華

圖片為:建華以"清氣若蘭"書法作品贈送春蘭大姐

春蘭大姐一路談笑風生,為我們講述了許多過往經歷及動人故事,這一天,讓我們沐浴春風,共品蘭香。

春蘭大姐一再表示:十分感謝我年近九旬的老父親和弟弟等陪同她永修之行,一天的時間雖然很短,但特別開心、滿心溫暖。

我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以"清氣若蘭"書法作品相贈。春蘭大姐非常喜歡這幅書法作品。

因為她正像春天的使者,綻放的蘭花,將清氣播灑在山水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