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do re mi 》學柯爾文音階手勢,建議所有音樂老師都收藏起來

“ 柯爾文手勢”是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手勢是19世紀70年代由優翰·柯爾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創的,所以稱之為“柯爾文手勢”。手勢藉助七種不同手勢和在身體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的唱名,在空間把所唱音的高低關係體現出來。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音高、音準的調整、交流的一個身體語言形式。

唱《do re mi 》學柯爾文音階手勢,建議所有音樂老師都收藏起來


教學方法


識譜教學中運用柯爾文手勢,可以更加清晰、直觀的讓學生理解音高的概念。


唱《do re mi 》學柯爾文音階手勢,建議所有音樂老師都收藏起來


唱《do re mi 》學柯爾文音階手勢,建議所有音樂老師都收藏起來


唱《do re mi 》學柯爾文音階手勢,建議所有音樂老師都收藏起來


唱《do re mi 》學柯爾文音階手勢,建議所有音樂老師都收藏起來


唱《do re mi 》學柯爾文音階手勢,建議所有音樂老師都收藏起來


唱《do re mi 》學柯爾文音階手勢,建議所有音樂老師都收藏起來


唱《do re mi 》學柯爾文音階手勢,建議所有音樂老師都收藏起來


唱《do re mi 》學柯爾文音階手勢,建議所有音樂老師都收藏起來



還可以利用音樂片段配合手勢,對學生進行內心聽覺的訓練。比如,用歌曲《do re mi 》片段,讓學生跟著視頻學手勢邊看邊唱,從而提高學生的內心聽覺,培養學生的音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