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治學」韓慶祥:走向面對“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黨建治學」韓慶祥:走向面對“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韓慶祥:走向面對“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黨建治學

「黨建治學」韓慶祥:走向面對“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但從總體上並沒有完全達到時代與當代中國實踐所要求的水平。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有責任冷靜思考其中所蘊涵的問題。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基本路徑及其貢獻與侷限

傳統哲學教科書的歷史貢獻是不可全盤抹殺的。但它具有四大缺陷:一是沒有真正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真精神;二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條化,排斥其他哲學遺產;三是缺乏時代精神與現實關切;四是缺乏自我批判、自我超越向度。

改革開放以來,針對傳統哲學教科書的缺陷,我國哲學界開始反叛與超越傳統的哲學教科書體系,力求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其中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四種相應的基本路徑:一是“文本解讀”;二是“比較研究”;三是“實踐解讀”;四是“基礎研究”。這四種路徑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某種探索,並且都為這種創新做出了各自的貢獻,因而彼此是不可替代的。文本解讀力求迴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真精神,強調學術性;比較研究力求通過對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的其他哲學遺產的研究,來重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以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突出超越性;實踐解讀的重要意義在於努力迴歸馬克思開闢的哲學道路,使哲學為時代立言,並以現實問題研究帶動基礎理論研究,注重現實性;基礎研究努力通過對哲學基礎理論或元哲學的重新理解,突破傳統的誤解,注重思想性。

反思我們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發現四大路徑共有兩大侷限:(1)各自有侷限且整合顯得不夠:“文本解讀”學術性有餘但超越性、現實性、思想性不足;“比較研究”超越性、思想性有餘但文本解讀、現實關切不足;“實踐解讀”現實性、思想性有餘但文本解讀不足;“基礎研究”思想性、超越性有餘但文本解讀、現實關切不足。(2)在現實研究上,對當代“中國問題”缺乏準確而又有深度的哲學闡明;在對當代“中國實踐”的哲學理性分析、批判、建設和引領方面往往“不在場”;沒有為“迷失方向的大眾”提供“現世的哲學智慧”;哲學研究成果總體上達不到時代與當代中國發展所要求的水平。一句話,面向當代“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使命:走向面對當代“中國問題”的哲學

要激活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就必須基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擺正好哲學的位置,解決好哲學“做什麼”和“哲學怎樣做”的問題。這就是要為人立命、為時立言,就是轉換哲學研究的範式,從而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達到時代要求的水平。

首先,從哲學視閾上,應從只注重“書本公式”的哲學走向相對注重“生活公式”的哲學。所謂只注重“書本公式”的哲學,指的是隻注重研究書本和文本中的哲學問題,而對當代中國實踐與現實發展中的問題無動於衷;以書本理論裁決現實生活,而不是著眼於新的實踐發展;用在書本中找到的理論聯繫代替現實本身的內在聯繫。研究書本和文本中的哲學問題是哲學研究中的一種基本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但這只是一種手段,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用一切有用的哲學資源與哲學思維方式,來研究我們所面臨的感性的實踐生活與現實人的生活世界,研究當代中國實踐與現實的本質聯繫和規律,以帶動和促進我們的哲學基礎理論研究。

其次,從哲學的共同信念與使命上,應由只注重“自言自語”的哲學走向相對“為時立言”的哲學。今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應僅僅看做是個人的學術興趣和學術活動,而不去關心我們這個時代;不能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僅僅看做是一種職業飯碗,而喪失為時代立言的使命感;不應僅僅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看做是純粹學院裡的孤芳自賞的一種活動,而對這個時代喪失理解、批判、超越、建設和引導的能力。我們這個時代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是在對現存世界的批判、超越中發現、建立新的世界,必須對這個時代做出符合當代水平的哲學闡明。綜觀西方哲學,不少哲學家都在為時代立言,從近代英國的培根、洛克和法國的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到德國的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和馬克思,再到當代西方哲學家馬爾庫塞、弗羅姆、雅斯貝爾斯、哈貝馬斯等,無不如此。

再次,從哲學的共同發展方向上,應由只注重“詞句革命”的哲學走向相對關注“中國問題”的哲學。哲學研究離不開概念和範疇的更新。然而,在今天我們的哲學研究中,有的學者只去琢磨新的哲學詞句而不關注新的現實問題,只注重詞句的不斷翻新而不關注中國實踐的不斷髮展。實際上,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哲學蘊涵在對問題的深度理解中,哲學發端於對問題的疑惑與疑問中,而這種困惑、疑惑都是發源於對時代、實踐和現實人的生存處境的困惑、疑惑。當代中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日益增多,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必須具有“問題意識”,走向面對“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最後,從哲學的總體性活動方式上,應由“一元獨尊”的哲學走向注重“平等對話”的哲學。所謂“一元獨尊”的哲學,就是有的學者唯自己的哲學研究獨尊而不尊重他者的哲學研究,自以為是而缺乏換位思考,搞話語霸權而與其他哲學研究缺乏平等對話,用自己的哲學研究評判和裁決其他哲學研究而不注重從他人的哲學研究中汲取營養。這樣的哲學將會逐漸失去生存的空間。當代中國的哲學研究已出現研究主題、研究方式和理論觀點的多樣化。在這種情境下,任何一種哲學研究要取得豐碩成果並確立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尊重他人的哲學研究,與他人的哲學研究進行平等對話與思想交流,從他人的哲學研究成果中汲取營養。

以哲學的方式揭示當代中國實踐與現實發展的內在本質聯繫,並對“中國問題”做出符合時代水平的哲學闡明,就是用哲學批判性反思的方式,準確捕捉當今屬於我們中國自己的問題(“哲學中的問題”),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性;然後,再把屬於我們中國自己的問題即“中國問題”提升到哲學層面進行研究(“問題中的哲學”),進而提升出哲學理念、思想與思維方式,並以理念、思想的方式影響現實,體現哲學的本性。具體來講,就是運用哲學思維方式,準確判斷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科學判定我們必須關注的“中國問題”,真正深入揭示並分析產生中國問題的“世俗基礎”與“深層根源”,為中國問題的解決和中國的發展奠定基礎。

(韓慶祥:長安街讀書會成員、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190405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黨建治學」韓慶祥:走向面對“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關注公眾號,回覆:【申請入會】【百科】【全民閱讀】【黨建】【智庫】【好書推薦】【搜索最新】【客戶端】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