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攻略讓你不再對眼袋和臥蠶傻傻分不清了

從女神到大嬸的距離,就是從臥蠶到眼袋的距離。臥蠶可以大大提升個人魅力,而眼袋則會嚴重拉低顏值。如果出現了眼袋,那麼眼睛也就基本告別了放電技能。

小攻略讓你不再對眼袋和臥蠶傻傻分不清了


雖然都長在眼睛下方,但臥蠶和眼袋的地位卻天差地別。所以,每一個眼袋都不甘心被主人嫌棄,幻想著自己變成臥蠶,從此共享恩澤……

這兩個同住在眼睛下方的鄰居有時會被混淆,讓人傻傻分不清,很多有眼袋的寶寶憧憬著「我的眼袋是不是有朝一日能變成臥蠶呢?」而不少有臥蠶的寶寶則擔心「我的臥蠶會不會變成眼袋呀?」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小妙招教你一分鐘、三個月或者用一支藥輕鬆去眼袋,方法繁多、不甚枚舉。那麼,到底哪些可信,哪些是扯淡呢?

要想練就一雙去偽存真的火眼金睛,今天我們照例來學點乾貨。

臥蠶和眼袋,分別是什麼?

臥蠶是微笑時出現在下眼睫毛下方的一條橢圓柱形隆起,它能增加眼睛的立體感,使眼睛顯得俏皮可愛,透著青春活力。而眼袋則是眼睛下方呈三角形的袋狀突起,常伴隨著皮膚的鬆弛及細紋。眼袋會使人顯得疲憊和蒼老,宛如歲月在心靈的窗戶下遺留的一筆輕愁。

臥蠶在靜態時並不明顯,而在微笑時飽滿且突出。眼袋則時時刻刻掛在兩眼下面,訴說著你的睏倦。

小攻略讓你不再對眼袋和臥蠶傻傻分不清了

臥蠶和眼袋的成因

要想擁有臥蠶、告別眼袋,那我們必須瞭解二者的成因。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眼睛的內部結構。

眼眶是由不同的顱骨拼接而成的一個四面體形(骷髏頭見過吧~想象一下),眼球就處在這個四面體當中。六條長條狀的眼外肌一端附著在眼球上,向著不同的方向牽拉,使得眼球可以轉動。眼球、眼外肌和眼眶骨之間的空隙中填充著脂肪組織,它們就像海綿墊一樣包繞著眼球,保護著它。

在這個四面體的底部有一層纖維薄膜——眶隔封閉,可以阻隔眶內脂肪向外溢出。眶隔的外面是肌肉——眼輪匝肌以及皮膚。眼輪匝肌是一片扁薄環形肌肉,形如一塊中間有個圓洞(瞼裂)的餅,收縮時可以封閉瞼裂,即閉眼。

臥蠶和眼袋有著截然不同的形成原因:臥蠶是下瞼緣(瞼裂的邊緣)下的眼輪匝肌收縮形成的隆起,本質是一長條肌肉,舒展時(靜態)平坦,收縮時(笑)突出。而眼袋則是眶隔鬆弛後眶內脂肪脫出造成的鼓包,一般還伴有眼輪匝肌和皮膚的鬆弛,所以靜態時眼袋突出明顯,微笑時由於眼輪匝肌的收縮會略有減輕。


小攻略讓你不再對眼袋和臥蠶傻傻分不清了

臥蠶的有無和大小几乎是先天決定,但對於眼袋我們可以常常聽到這樣的感慨:我以前沒有眼袋的,怎麼最近這麼明顯了?是因為年紀大了,還是熬夜太多?

眼袋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先天遺傳型和衰老鬆弛型。

小攻略讓你不再對眼袋和臥蠶傻傻分不清了


先天遺傳型,顧名思義,多來自家族遺傳,通常年紀輕輕(20歲~30歲)就出現眼袋。這種類型以眶隔脂肪突出為主,下眼瞼的眼輪匝肌和皮膚一般不會鬆弛。眼袋早早地不請自來,別提寶寶心裡有多苦啦!

另一類是衰老鬆弛型眼袋。隨著年紀漸長,眶隔、眼輪匝肌以及皮膚開始鬆弛,眶隔內脂肪隨之脫出,從而在眼睛下方形成袋狀改變。具體又可以分為單純皮膚肌肉鬆弛型、脂肪突出型以及混合型。

衰老鬆弛型眼袋形成的原因就是衰老。衰老不可避免卻可以延緩,任何加速衰老的不良習慣都會導致這一類眼袋提早出現,比如熬夜、酗酒、吸菸、不健康飲食等。此處話題雖為老生常談,卻是最簡單樸實的道理。相反,平時做好眼部保溼、防曬、局部熱敷或者按摩,通過這些保養皮膚的方法,確實可以促進眼周血液循環,起到適當預防眼袋的作用。

小攻略讓你不再對眼袋和臥蠶傻傻分不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