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印度電影《調音師》已經上映多天了。

夢九很早就去看了,但直到今天才有空提筆寫一下觀影感受。

或許有些觀眾並不熟知,寶萊塢的這部《調音師》,其實是根據2010年的法國同名微電影改編而成。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法國短片《調音師》

法國微電影《調音師》在微電影界屬於經典之作,導演奧利維耶·特雷內在不到14分鐘的時間內,完整而曲折地講述了一位假裝盲人的調音師目睹一樁謀殺案的故事。

不同於黑色懸疑喜劇的印度版,原版《調音師》本質上是一部驚悚微電影,故事也比較簡單:

鋼琴大賽失利後的主角阿德里安為了生存,假裝盲人化身鋼琴調音師,原因是人們普遍認為瞎眼的人比正常人具有更好的聽力,調出的鋼琴音也會更準。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某天,阿德里安按照預約到一戶富裕家庭調音,進門後卻發現男主人被女主人謀殺,此時為了逃出生天,阿德里安必須假裝自己是真正的盲人,沒有看到這一切,但是女主人的一系列懷疑和試探,以及他衣服口袋裡的筆記本讓他命在旦夕… …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法國版《調音師》最大的懸疑在於阿德里安最後會不會被發現是假盲人,從而被兇手殺害,看點則是兩人的鬥智鬥勇。從導演刻意安排的各種線索和當時的氛圍,夢九認為阿德里安最終其實是被殺害了的。

當然,這版《調音師》想要表達的東西並不是真麼一個燒腦和懸疑的故事,而是通過這個故事揭示社會上那些“暴露狂”“偷窺狂”,以及人們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當然我只是簡單做一點介紹,具體細節大家不妨把這部微電影找來看看,確實非常經典。說完法版,就來說說今天的主角——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印度寶萊塢《調音師》。

這部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3分,很多人都稱讚它會是今年最好的懸疑片。在夢九看來,這部影片雖然出色,但也不至於有如此高的評價,理由後面再說。我們先說它的出眾之處。

“反轉到最後一秒”,這一點無疑是這部影片最大的看點。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印度的這版《調音師》,類型定位是黑色喜劇,影片中印度的歌舞特色是一定不會少的,另外在某些劇情和臺詞設計上,會讓人第一眼看到時產生歡樂感受,細思之後又有一種“極恐”的氛圍在內。

印版《調音師》故事其實並不複雜:

主角阿卡什要去參加巴黎的鋼琴大賽,但是參賽曲子卻一直沒辦法創作出來,為了創作的靈感,他假扮成盲人時時刻刻用另一個視角關注這個世界。

某天阿卡什在馬路上等車,被餐廳老闆之女蘇菲撞到在地。阿卡什被蘇菲扶起來的瞬間,丘比特的魔法之箭射中了兩人,阿卡什對蘇菲一見鍾情了。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隨著兩人的進一步交流,阿卡什成了蘇菲家餐廳的鋼琴師,賺了很多小費,還成功和蘇菲牽手戀愛,然而蘇菲卻一直不知道阿卡什裝瞎的事實。

幸福的生活是短暫的,著名的演員普拉默為了給妻子西米一個紀念日驚喜,邀請阿卡什到家裡為妻子演奏,但是他卻對妻子說自己紀念日當天要出差,結果驚喜變成驚嚇,準備回家慶祝的普拉默發現妻子在偷情,激動之中普拉默被情夫打死。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姍姍來遲的阿卡什目睹了西米和情夫拋屍全過程,後來報警時又發現警察頭頭正是那位情夫,於是阿卡什開始被西米和這位情夫追殺,阿卡什的眼睛也被西米真的弄瞎… …

阿卡什口述的結局,是西米被阿卡什的“復仇+敲詐”小團隊制服,在一番鬥爭之後小團隊只剩下阿卡什和一個醫生,後來醫生被西米殺死,西米放了“善良”的阿卡什又後悔要撞死他,結果飛出一隻兔子撞在擋風玻璃,出車禍死了(嗯,扯淡)。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在法國的街道邊,多年後的阿卡什遇到蘇菲,給她講了上面這個故事,並且捏造了自己“非常善良又可憐”的謊言。

但實際的故事結局,是阿卡什和醫生聯合把西米賣給酋長,並且拿錢治好了被西米弄瞎的眼睛,然後來到巴黎繼續裝瞎行騙,名利雙收。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主角阿卡什從“裝瞎到真瞎,再到後面的只好眼睛繼續裝瞎”,是阿卡什從一個藝術家變成一個謊言滿口的騙子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發生的故事,所體現的那種人心的虛偽,人性的惡毒,是這部黑色喜劇片“黑色”的部分所在。

所以,“神反轉”無疑是這部影片最動人心魄的部分,尤其是主角阿卡什在對蘇菲講完故事之後,在街頭的轉角,用盲杖擊飛易拉罐的那一刻

此時觀眾才明白,在這個故事裡不僅僅是蘇菲被阿卡什騙了,熒幕外的自己同樣被阿卡什的謊言欺騙了。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但是,觀眾可以看到阿卡什擊飛易拉罐的場景,故事裡的蘇菲卻沒有看到。那麼蘇菲,會不會再一次被阿卡什的假裝軟弱和假裝善良欺騙,從而再次和阿卡什在一起呢?

在我看來,蘇菲最後會再次成為阿卡什謊言的“俘虜”,如果蘇菲沒有被阿卡什的“善良”感動,又怎麼會在離開法國的航班起飛之前,趕去看阿卡什的演奏會?看了演奏會的蘇菲,也就逃不出阿卡什的魔爪了。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印版《調音師》對於人心黑暗處的刻畫,無疑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在我看來它卻並不足以稱得上是“頂級優秀”,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它的成功之處在於反轉和意想不到的結局,但是失敗之處同樣也是反轉。

對於一部電影而言,講好一個完整而且邏輯嚴密的故事無疑是第一要務,但是《調音師》卻過度追求“不斷反轉”的效果,從而也讓編劇完善故事邏輯的壓力倍增,最後終於在過於頻繁的反轉裡喪失了“故事邏輯”。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最簡單明顯的邏輯崩壞是:

西米聯手警察殺死老公,又將鄰居老太太殺害,這樣一個蛇蠍女人,在得知阿卡什是裝瞎並且知道他目睹自己一切罪行的情況下,只是弄瞎了阿卡什的眼睛而不是直接殺死他。

這一點並不合理,只能說編劇是為了讓故事繼續展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塞入“喝水沒中毒吃餅中毒”、“帶鬼面具嚇人”等反轉細節增加看點。

《調音師》結局看懂了嗎?果然,“人心”最不能直視

所以啊,所謂過猶不及,這一點不僅是生活哲理,對於拍這種“反轉”類型的電影而言,同樣是至理名言。

不過,如果你能夠接受這些為了反轉而稍微崩壞的故事邏輯,僅僅是抱著“看你還有什麼新花樣”的心態去觀看這部影片,一定會有異常舒爽的觀影體驗。

僅僅是結尾阿卡什擊飛易拉罐那一個鏡頭,就足以讓人站起來鼓掌了。總而言之,《調音師》不容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