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臥虎藏龍!技校普通工人,攻克航發難關,打破西方壟斷

國產航發的進展備受軍迷們的關注,與此同時也飽受詬病。一直以來,航空發動機都是制約我國航空事業發展的一塊短板,動力跟不上,或者壽命不達標,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咱們的技術人員。

中國民間臥虎藏龍!技校普通工人,攻克航發難關,打破西方壟斷

在我國,直升機的缺口巨大,遠遠不夠用,軍用直升機的研發能力更是長期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還流行著“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直到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美國出動277架武裝直升機,發射了5000餘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擊毀了伊拉克500多輛主戰坦克和地面車輛,這場戰爭讓全世界見識到,坦克不是武裝直升機的對手,武直是裝甲部隊天生的剋星。

海灣戰爭之後,我國開始轉變戰爭觀念,從數量佔優開始倒向技術佔優,中國軍事科技開始全面發展,直升機領域的相關技術也開始逐漸走向成熟。但是,武直10是已經征戰十多年的“老將”了,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唯有不斷創新才行。

中國民間臥虎藏龍!技校普通工人,攻克航發難關,打破西方壟斷

與普通飛機不同,直升機的動力系統和其它機型有著本質的區別。直升機的旋翼提供向上的升力,但發動機卻是橫向安裝的,這樣一來,直升機的動力系統和傳動系統都變得十分複雜。雖然說武直10技術相關技術我國已經吃透,但是它的發動機功率並不出眾,要想研製新一代直升機,發動機必然是一道難題。當然,這種高技術含量的發動機技術通常都掌握在西方大國的手中,他們的軍工巨頭往往視其為核心機密,不可能和我國共享,如此一來,我們只能靠自己了。

中國民間臥虎藏龍!技校普通工人,攻克航發難關,打破西方壟斷

在航發的研製過程中,葉片是最關鍵的承載部件之一,一萬多個零件中,光葉片就有上千片。而葉片的精度,直接決定著發動機的性能。為了能研製出自己的發動機葉片精密磨削技術,一位叫做洪家光的工人挺身而出,立項攻關,通過兩年多的琢磨和積累,終於摸索出最關鍵的核心技術,一舉打破了西方的壟斷,零件的合格率也得以提升。楊鳳田院士和聞邦椿院士對洪家光的研製成果寄予了高度肯定,當院士問及他的工作時,洪家光謙虛地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技校畢業的普通一線工人!

中國民間臥虎藏龍!技校普通工人,攻克航發難關,打破西方壟斷

1978年,洪家光誕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初中畢業後便去了一所技術學校。1999年,他被分配到中航工業的發動機車間,當上了一名普通車工。正所謂幹一行愛一行,洪家光拜全國勞模孟憲新為師,邊學習邊積累,手藝得到快速提升。後來,由於生產任務繁重,洪家光乾脆住在了公司裡,常常一干就是一個月,大家都稱他為“拼命三郎”。不僅於此,洪家光還參與了多項國家重點航發研製的項目,並獲得了7項國家發明專利。在他的付出下,他帶領的團隊共完成了35項創新和53項攻關項目,為祖國的航空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中國民間臥虎藏龍!技校普通工人,攻克航發難關,打破西方壟斷

何為工匠?工匠都是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勞動中,踏踏實實幹出來的。俗話說,高手在民間,看似平凡的崗位,同樣能誕生受人尊敬的技術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