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人圆梦扬马——对标世锦赛“扬马”提前吹响号角

3.5万人圆梦扬马——对标世锦赛“扬马”提前吹响号角

一场赛事,究竟有怎样的精彩,令天下跑者纷至沓来,央视全程航拍、高清直播?一个城市,究竟有多大的魔力,在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时刻,让世界的眼光“转入此中来”?

是“双金赛事”的号召?是鉴真精神的指引?是领略诗意江南的水墨画?还是探寻厚重的历史人文?都是,却还不够。

昨天上午,华侨城·2019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圆满落幕。迷你、半程终点,有人神情轻松,有人步履蹒跚。尽管身形各异,但梦想成真的胜利姿态,令人无比动容。

在跑者心中,今年的扬马早已升华。它不再只是一场马拉松,一次自我挑战,而是一个圆梦的舞台。个人的梦、城市的梦、民族的梦,21.0975公里的赛道,万心同律动,共逐中国梦。

3.5万人圆梦扬马——对标世锦赛“扬马”提前吹响号角

2019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起跑 张卓君 摄

一次参赛,点燃人生梦想

3.5万个参赛名额,一席难求。全球跑者为何如此垂青扬马?往年,跑者理由各不相同。今年,跑者的回应出奇一致:圆梦!

“8年了,我终于圆了自己的扬马梦。”完赛后,22岁的宋碧莹在体育公园不断拍照,留下她与扬马的专属记忆。

宋碧莹来自内蒙古,2011年,上初中的她无意间看到了央视扬马直播,航拍下的扬州精致毓秀、选手激情飞扬,“那时候我就想,如果能跑一次扬马该有多好。”

今年,凭借速度选手身份免签扬马的宋碧莹夙愿得偿。毕业于考古专业的她特地去看了扬州博物馆、汉广陵王墓以及大明寺。“扬州虽不大,可文化上绝对属于一线城市。感谢扬马,让我圆了触摸历史、观见现实的梦。”

“负重40斤、扬州第69场。”距离完赛还有2秒,57岁的陈进冲过终点。陈进是北京奥运会江苏唯一的农民火炬手。2014年,陈进扛着40斤的沙袋跑完迷你马拉松,完成了在扬马赛场上的负重首秀。

“每个人都有梦想。背着个人的梦想,负重前行,挑战自己,就能成功。”陈进说,他的梦想是能当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手,“感谢扬马,让我展示中国农民奋斗的形象。”

圆梦的不仅是国内选手,冠军也不例外。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男子冠军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古、女子冠军肯尼亚选手奥塔鲁诗不约而同地表示,能够在扬州跑出好成绩很意外,让自己增添了自信,希望明年还能站上扬马赛道,创造更好成绩。

方建忠是来自杭州建德的跑友,他跑扬马除了感受“双金赛事”魅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取经。

“建德下半年也要办马拉松,扬马是我们学习办赛的重要一站。”方建忠说,无论是赛道环境,还是赛事保障,扬马都无愧“双金赛事”的称号,尤其是在赛事补给以及观赛氛围方面,给了他们莫大的启迪,回去后会将参加扬马的心得整理出来,希望这些“扬州经验”能帮助建德马拉松顺利举行。

3.5万人圆梦扬马——对标世锦赛“扬马”提前吹响号角

航拍2019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 孟德龙 摄

一座城市,展现心之所向

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正在向第四次辉煌迈进,如何“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扬马用聚集起的宏大能量,尝试参与解答这道时代命题。

“扬马,你一定要去跑一次。”因为在马拉松爱好者间口口相传的这句话,无锡的臧晟鹏首次走上了扬马的赛道。

“真正奔跑在扬马的赛道上,我发现,吸引全世界跑友的,不仅是赛事运动本身的乐趣,更多的是这座城市的魅力。”臧晟鹏说,跑扬马真的是穿越了唐宋元明清,市民加油的呐喊声、微笑的脸上,透露的是这座城市的热情、友好与包容,“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扬州,一个走过几千年的城市应有的模样。”

高水平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内动力。一场扬马,像一张金光闪烁的名片,让众多高层次人才对扬州充满向往。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扬马赛道上,一面面飞扬的校旗背后,是这些国内知名高校学子通过扬马,对未来就业、定居城市的一场“考察”。

“我特别喜欢扬州的宜居氛围,整个城市干净、美丽,近年来更充满现代化的气息。”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杨帆说,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选择,很多同学都和他一样,乐意来扬州试一试,“如果能在这里定居,那一定是件特别美好的事。”

“埃塞俄比亚的马拉松高手很多,我家亲戚正好是国家田协的官员,我已经向他推荐了扬马赛事,希望可以引荐更多高手来扬马参赛。”参与赛事公益服务的埃塞俄比亚留学生刘琦透露,他还认识埃塞俄比亚长跑黄金家族成员——迪巴巴三姐妹,“我一定要向她们推荐扬马,看一看扬州,看一看中国的发展现状。”

3.5万人圆梦扬马——对标世锦赛“扬马”提前吹响号角

科技创新,追逐强国之梦

今年扬马,无论是对赛事本身,还是对城市,均意义非凡。

4月12日,扬马组委会在国家体育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扬州申办2022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的消息。

凡事预则立。尽管最终是否能够承办半马世锦赛还未确定,但扬州人提前3年,主动对标世锦赛,把今年的赛事当作未来承办半程马拉松界最高等级赛事的检验场。

庞大的赛事组委会,将50多个成员单位的职责,按赛前预案明确到岗到人。赛事组织、通信安全、志愿服务、医疗保障、交管运营、赛后康复……在总指挥部调配下,各团队有条不紊。

身处信息化时代,有没有大数据模块,能否实战运用,对任何一个大型赛事组织者而言,考量着创新意识、检阅着创新能力。

上午6:00不到,体育中心体育场二楼,一间不起眼的功能房内,10多名技术人员紧盯一块十几平方米的大屏。鼠标不停滑动,指令不断录入,中国第一个服务大型赛事的数字管理平台——智慧扬马可视化数据管理平台,正在对21.0975公里赛道两侧的千余个目标实时监控。

这个智慧平台,是由市体育局、市体育产业集团公司与腾讯网紧密合作,在赛事指挥中心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辅助决策平台。平台运用窄带物联网技术,“4.5G”通信手段不受其他信号干扰,可将佩戴智慧手环的选手心率、位置与运动状态实时反映在可视化智能屏幕。不仅如此,安保人员、医疗志愿者、救护车运动轨迹,各赛事服务站分布一目了然。

9:42,18.5公里处一位选手心率异常,智慧平台即刻传递,大屏上,代表医护、安保人员和救护车的不同色点,迅速集聚,不断闪烁,选手获得及时处置。

“这个智慧平台研发仅仅一个多月,之所以下决心投入实际运用,是因为我们承载的不仅是国际赛事的安全度和影响力,更是科技强国的梦想和追求。”市竞赛管理中心主任季卫忠说,智慧平台的实战效果有,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明年此时,这个平台将能实现“真实、全面、实时、自动掌握赛事数据”的目标,为赛事发展决策提供切实依据,实现监测、预警、分析、决策、指挥评估和善后处理的全过程、流程化管理,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先进可靠、反应灵敏、便捷高效的综合管理和调度。

2小时44分58秒,扬马官方领跑员李群圆满完成了他的“兔子”任务,这一成绩距离他所代表的2小时45分配速,只相差2秒。

“我的水平在1小时30分左右,今天当‘兔子’,跑起来非常累。”李群说,2小时45分是大多数马拉松新手的速度,因为他的陪伴,许多第一次参赛的跑者顺利完赛。

3.5万个奔跑的身影,数以万计的观赛市民和赛事服务人员,21.0975公里的赛道,汇集了道不尽的扬马情缘,说不完的梦想故事。

本土军团:扬大女将包揽国内女子组冠亚军

昨天,“扬家将”们也有不俗发挥,来自扬大体育学院的宋金婷和刘梦包揽了国内女子组的冠亚军,成绩分别是1小时16分30秒和1小时17分38秒。扬大女子马拉松队还获得了高校组团体冠军。

扬大田径队中长跑项目主管教练、前全运会马拉松冠军郝晓帆介绍,宋金婷和刘梦上周刚刚代表江苏田径队参加了国内的田径比赛,特别是宋金婷,已经连续三周参赛了。在这种连续参赛的情况下,能跑出这样的成绩,她非常满意。

作为教练,郝晓帆目前有身孕在身,但昨天她依然坚持到现场指挥。“对于这次比赛,我们非常重视,虽然只有3名运动员参赛,但是却派出了4名教练做指挥和保障,正是教练和队员的默契配合,才取得了好成绩。”

梦想之光,把人生的舞台点亮。

梦想之光,让城市的荣光绽放。

梦想之光,将复兴的号角吹响。

扬马,明年再相逢。

记者 孔茜 王璐 王鹏 傅春扬 实习生 袁梦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