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一帶一路”研究院創辦人崔載千:摘下“有色眼鏡”、實現共贏

(“一帶一路”論壇)韓國“一帶一路”研究院創辦人崔載千:摘下“有色眼鏡”、實現共贏

中新社首爾4月22日電 題:韓國“一帶一路”研究院創辦人崔載千:摘下“有色眼鏡”、實現共贏

中新社記者 曾鼐

“你一個韓國人,為什麼替中國說話?”韓國“一帶一路”研究院創辦人、理事長崔載千有時會被韓國朋友這樣問。

他的回答很簡單:“韓國參與‘一帶一路’對自身有利”。

崔載千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一帶一路”倡議並非是某個國家的項目,它意味著共贏的機會;忌戴“有色眼鏡”妄下結論。

今年56歲的崔載千是韓國知名律師,曾任韓國國會議員、共同民主黨政策委員會議長。在他的積極推動下,韓國“一帶一路”研究院於2018年2月成立,這是韓國民間主導創立的社團法人,致力於加強韓中有關“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此舉竟惹來些許煩惱:研究院成立初期,有人指責他作為韓國人代表中國政府說話,也有人建議他將研究院改名……提起這些爭議,崔載千稱:“與其說生氣,更多的是擔憂。”

他擔憂,韓國社會對中國的理解仍停留在古代文學和孔孟之道,對中國當今社會缺乏瞭解,對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認識不足。

他更大的憂慮是,國際輿論易囿於狹隘的外交視野看問題,將“一帶一路”倡議理解為與某些國家的對抗策略,甚至將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視為一種“站隊”。

崔載千認為,深入理解“一帶一路”倡議是瞭解中國的重要窗口,不要妄下結論。在他看來,“一帶一路”並非古絲綢之路的簡單復現,而重在打造合作的平臺。

開放包容正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詞。中方自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多次強調,歡迎所有志同道合的國家參與共建。目前,已有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173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崔載千稱,“一帶一路”倡議超越了國家概念,對於地區和平發展意味著新契機。“韓國應抓住機會”。

2017年,韓國總統文在寅訪華期間表示,願積極參與和共建“一帶一路”。繼韓方派出代表團參加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今年4月,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部長洪南基將率團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在崔載千看來,韓方派政府高官赴會“本身有重要意義”。他認為,韓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本國發展有利,如推動構建東北亞經濟共同體、助推朝鮮半島無核化進展、深化韓中合作等。

近年來,韓國正積極推行“新北方政策”和“新南方政策”,致力於發展與歐亞鄰國關係等。今年3月,韓國國務總理李洛淵到訪中國時表示,將助推兩大政策與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相對接,韓國將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發揮作用。

崔載千很認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民心相通”。增進青年交流,這也正是韓國“一帶一路”研究院的重心之一。今年2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青年論壇在首爾舉行,來自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名青年學者共議“一帶一路”。

“‘民心相通’離不開青年。”崔載千介紹,已將青年論壇的建議等整理成文,將帶去北京與各國政要和專家分享,幫助各方更好了解青年群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景與訴求。“希望能更全面瞭解‘一帶一路’倡議,為韓中合作共贏尋找機會。”(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