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最近,臺灣一部社會現實題材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兩岸大火,豆瓣評分9.4,被冠以“兩集封神”、“華語最佳”等稱號。

這部劇以“無差別殺人案件”開篇,對於這種惡性事件,人們沒有辦法用慣有的理性去看待,他們只想看到大快人心的結果而不是過程。

而《我們與惡的距離》想找到的是,這些隨機殺人罪犯的癥結,而不是用一次又一次用死刑來欲蓋彌彰。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令人驚喜的是,內地現在也有這樣一部關注社會矛盾現象與難題的劇——《愛上你治癒我》。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對社會現象的討論和關注上,《我們與惡的距離》《愛上你治癒我》的內核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相同點。

首先,兩部劇都是以真實惡性事件為主線索來展開人物關係。《我們與惡的距離》是李曉明在臺北戲院無差別殺人,《愛上你治癒我》是網癮、創業失敗、家暴等多個問題事件。

其次,兩部劇都關照了事件中心人物的心理狀態,找出他們心理創傷的原因,直面治癒的過程,從源頭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讓惡無止境循環下去。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作為一部心理療愈大劇,《愛上你治癒我》將背景設定在一所私立醫院的精神科和心理科裡,以心理醫生的視角出發,講述了多個由精神、心理問題引發的事件。

男主是竇驍飾演的精神科醫生顏書仁,他智商超高、性格沉穩、低調內斂,是一位讓病者和家屬信任的醫生。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女主是苗苗飾演的心理科醫生孫樹,熱愛拳擊、格鬥,有女漢子般的率性衝勁,也有心理醫生獨有的善解人意的氣質。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直白剖出社會問題

《愛上你治癒我》中幾個案例均由真實案例取材而來,劇情沒有懸浮於現實之上,而是由各種心理病牽扯出近期人們關注的社會公共問題。

網癮患者楊飛,父親望子成龍,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才,導致楊飛從小在壓迫打罵中長大,最終被暴力送至戒網癮中心而產生了極端情緒。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種情況下,需要接受治療的不僅是孩子,急切的父親也應該考慮顏書仁提出的家庭治療建議,但父親並不認為自己有錯,惱羞成怒拒絕了。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楊飛在顏書仁的疏導下打開了心扉,將從小到大積壓的情緒都說出來。聽完後,顏書仁送了一個筆記本給他,希望不要將憤怒變成了網癮,而是寫下來傾瀉出去。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而父親這邊也要開導,對於家長來說,要分清溝通與說教的區別,當一個好的聽眾,孩子才會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楊飛的案例真實演繹了很多家長忽視孩子心理健康的暴力教育問題,要知道,孩子長期活在父母壓力下是很痛苦的。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王玲瓏,既有躁狂症狀又有抑鬱症狀表現,因共享單車創業失敗而患上這種心境障礙疾病。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藉由這個案例,《愛上你治癒我》一股腦拋出了諸多社會熱點問題。

共享單車積壓過多變成了城市垃圾。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個別人毀壞共享單車的二維碼,對公共財產的蓄意破壞。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青年創業失敗,輕則陷入焦慮,重則如王玲瓏患上嚴重心理疾病。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還有王玲瓏本人在母親異常嚴格的教育之下,對自己失敗的零容忍,承受不起創業失敗的痛苦。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個案例將人們在都市高壓生活之下,拼命壓榨生命,容易處於奔潰邊緣的心理狀態展現得淋漓盡致。

整容成癮患者鄭賢宇案例,則暴露了當下網紅當道,人們過分追求關注度和粉絲的社會問題。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鄭賢宇真正的問題不是在於別人不喜歡他,而是他自己不喜歡自己的臉。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如孫樹所說的,人不可能是完美的,鄭賢宇一次次整容,甚至還直播整容過程,是在消耗自己的痛苦換來別人短暫的圍觀。

這種假象只是用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已,但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沒有能讓人百分百完美的整容手術,父母也已經支撐不起費用。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劇中還有直接指出了家暴與女德問題的文娟案例,揭露了這些問題帶給女人的痛苦。

文娟被丈夫家暴後,母親一味指責女兒不懂事,男人在外拼搏,女人要包容。丈夫無理由的施暴,在母親眼裡,也是一個巴掌拍不響。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還一直強調女兒的無能和離婚後的後果,讓女兒喪失反抗的意志。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長期打壓下,文娟被丈夫家暴後拒絕接受溝通和治療,封閉自己來保護自我。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要幫助文娟,就要了解她的心境,找到癥結。

孫樹指出,家暴患者們精神和軀體上受到的虐待已經擊垮了他們,寧願選擇痛苦也沒勇氣做出改變。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但軟弱和順從只會讓施暴者變本加厲,文娟應該要學會說不,戰勝自己對丈夫恐懼的心理。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酒精依賴症患者梁嘯天,從前只顧埋頭寫書的知識分子,現在要走出去經營出版社,與人溝通甚至與網友打交道,壓力下每天都在酗酒。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喝酒對梁嘯天來說,只不過是能在短時間內讓他感覺與世界隔離。但要解決酒癮,要找到問題的根源。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梁嘯天酗酒的背後其實是一位知識分子對網絡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非常清楚網絡的力量,另一方面又覺得迎合網絡就是知識分子喪失底線。

顏書仁給他開解,不用什麼事情都上綱上線,要善於運用自己蔑視的東西后,梁嘯天不再鑽牛角尖了。有時候自己瞎折騰,不如聽心理醫生開導開導。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上面每個案例背後都反映了一個現實世界中埋藏已久卻被忽視的社會問題。

結合內地當下的影視環境來看,《愛上你治癒我》將這些社會問題拋出的大膽做法,冒的風險不比《我們與惡的距離》低。

但《愛上你治癒我》還是細緻剖析了這些社會現象與心理健康問題,由此來呼籲更多人關注這些社會問題,治癒情感創傷。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邁出拋出問題、呼籲關注的第一步

《愛上你治癒我》中很多情節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這是第一次有一部劇把這些正在發生且並未被解決的社會問題直白的拋出,去呼籲更多人的關注。

劇中的討論還不夠深入,但至少邁出了第一步,也許一部劇無法提供一個完美的解答方案,但至少讓更多人看到了這些問題。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起碼在遇上心理疾病患者時,觀眾可以從劇里科普的各類心理知識中知道這是抑鬱症、躁鬱症、雙相情感障礙...而不是愚昧粗魯地喊出“精神病”。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起碼觀眾不再汙名化精神醫科和心理醫科,消除對心理疾病的恐懼和誤解,意識到接受心理治療是件很平常的事情。

起碼窺見了個人心理健康問題背後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像高壓教育帶來的焦慮症等,很多事情可以從源頭制止,引以為戒。

竇驍新劇很敢拍,直面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直逼《我們與惡的距離》

《愛上你治癒我》非常有勇氣頂著被批劇情“性冷淡”的壓力,但是劇情不狗血,平衡著尺度和踩線的危險,勇敢地向心理治癒精品劇之路邁出了第一步。

希望這部劇繼續正常發揮,引領更多人對該劇並未深入解析的社會問題給予理解,有勇氣嘗試關注和解題,給市場一個好的導向。

每晚八點,《愛上你治癒我》將在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同步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