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承銷報價低至0.01% , 券商PK殺成一片紅海!

財聯社:上海記者萬佳麗

各種業務,只要券商開始做,最後必然殺成一片“紅海”。

此前頻頻爆出券商“地板價”承攬IPO項目和債券發行項目,但實際不僅如此,近三年發展快速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也已經出現“低價競爭”的現象。

近日,有券商資管部老總對財聯社記者抱怨,現在有券商ABS萬一報價爭搶項目資源。

“好點的千一、千二,要是規模大的央企國企基本到萬一這樣”。某華東地區大型券商資管部總經理指出。

他並表示,萬一的報價,公司盈利空間非常有限,考慮到項目包括盡調、內核、做材料、報送、事後每季資金歸集、劃付投資人等,團隊一年需要的人力成本逾千萬,目前的營收支持團隊存在相當的難度。

根據CNABS數據,2016年資產證券化總規模9134.89億元,2017年資產證券化總規模15404.48億元,2018年資產證券化總規模20129.97億元。資產證券化市場仍處於擴張期。

“去年我們做了幾單大型知名國企的項目,......,大概一個項目收到上百萬,但這樣項目做完後,主做的博士就給我請辭了,按揭貸款壓死人吶,人家三十出頭,有家有口,這麼項目收入太低,會把團隊一部分人逼走的,現在市場上萬一這樣的價,也就是在賺吆喝”。上述券商資管人士表示。

頭部券商低價搶佔市場份額

2018年《資管新規》的出臺,對券商資管業務衝擊較大。資管新規首次明確了“標”與“非標”債權資產的定義,並對資管產品投資非標債權資產提出更加嚴格的監管要求。而資產證券化可以盤活存量非標債權類資產,創設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在《資管新規》出臺後反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他們(頭部券商)本來收入就高,不靠這點業務賺錢,做ABS給出的報價一直很低,而且頭部券商ABS業務團隊的考核指標和我們也不太一樣,他們以規模考核為主,業務人員薪酬主要和規模掛鉤。”上述券商資管業務人士透露。

有券商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資管新規後,很多非標類業務更難做甚至是沒法做了,做這些業務的人也開始來ABS,搶“蛋糕”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也導致競爭加劇,彼此之間同質化嚴重,只能打“價格戰”了。

另一家頭部券商資管部副總經理也表示,現在費率都好低的,跟業務規模也有關係,總體還是在千一上下,都是在作為服務補償,公司整體業務的一部分,儘量拉客戶拉規模,服務好客戶,再考慮其他的合作,ABS項目收入確實很低。

同時他也認為,ABS業務本身的項目難度也導致競爭激烈,ABS對資產有比較複雜的要求,經常有些資產不符合要求,對資產的盡調也需要很詳細,融資人可能不願意配合做,結果能做的ABS項目變少了。“僧多粥少”。

行業頭部效應漸顯,小券商難以承擔低價競爭後果

根據中基協的數據顯示,按管理人資產證券化備案規模來看,2017年排在前五名的分別是,德邦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資管、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而2018年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德邦證券、華泰資管、信達證券躋身ABS管理規模前五名。

某大型券商的資管老總指出,“我們主要為了知名度提升,搶佔市場份額,另外項目方主要是國企,本身項目基本沒啥風險。”

他認為,以後券商各類業務行業集中度都會進一步提升,大券商通過低價優勢承攬更多項目,快速搶佔市場,頭部效應會逐漸顯現,如今發展正旺的ABS也不例外。一方面,規模優勢出來了也可以另相應的業務團隊更專業,每年能做的項目會多很多,另一方面,投行說白了不是一個純粹盈利部門,要為券商整體的戰略服務。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低價競爭獲得更多項目的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了自己的擔心,不能只考慮項目承接,忽視了潛在的項目風險。

上述華東地區大型券商資管老總表示,“好在今年市場資金面好轉了些,不愁賣,但這麼低的報價,要是銷售費用再一上來,券商肯定虧了。而且做民企ABS項目給的報價一般和銷售難度有關,難賣的兩個百分點估計都行,但他想發,我們未必敢接”。

某中型券商資管業務人士告訴記者,“我們和大券商拼不了價格,他們為整個部門乃至公司的戰略服務,這塊業務不賺錢,其他地方可以補,我們是實打實地賺不到業務團隊就可以解散了。”

“我還是認為不能以規模論英雄,真正踏實做項目,充分盡調,把控好風險,大家都有錢賺,行業才能良性發展。” 上述對記者抱怨的資管老總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