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打贏脫貧攻堅戰 早日實現小康夢

【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 早日实现小康梦

■4月15日至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關係攻堅戰質量。總的看,“兩不愁”基本解決了,“三保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他強調,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戰略高度,作出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開啟了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

【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 早日实现小康梦

譜寫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這些年來,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在全黨全國人民全力推進下,脫貧攻堅工作確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特別是“精準扶貧”方略實施以來,脫貧攻堅堅持從實際出發,對症下藥,因地制宜,多管齊下,精準脫貧碩果累累,成效顯著: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人降至2018年的1660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降至2018年的1.7%。

《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僅2018年一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和政府“深入推進精準脫貧,加強扶貧力量,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社會幫扶”的結果,體現了“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穩步提高”。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

回顧總結成績經驗,背後凝聚著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精準扶貧“出真招”。從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六精準”,到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的“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攻堅行動有計劃、有步驟、出真招、見實效。遵循的是扶貧工作的客觀規律,堅持的是循序漸進紮實有效的道路,針對的是從單一貧困標準到多維貧困標準的檢驗,建立的是上下聯動的長效機制。

二是精準扶貧“動真格”。嚴剎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風,對弄虛作假甚至腐敗堅持“零容忍”。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將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擬用1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解決扶貧領域存在的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工作作風不紮實、資金管理使用不規範等突出問題。十九屆中央第二輪巡視工作更是聚焦脫貧攻堅重點對象,深入查找脫貧攻堅中普遍性、傾向性問題,確保脫貧政策兌現落實,脫貧工作健康發展,貧困群眾真正脫貧。

三是精準扶貧“下真功”。行動是最好的落實。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多種多樣,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因地制宜,因戶制宜,注意方式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採取紮實、能解決致貧根本性原因的舉措。以扶智授漁的總體思路,通過發展生產和產業扶持、異地扶貧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社會保障等脫貧方式,創新多種扶貧模式,統籌抓好扶貧工程,從“扶貧”到“扶心”,從“扶智”到“扶志”,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

四是精準扶貧“見真情”。脫貧攻堅是一個艱鉅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精準扶貧見真情意味著既不急躁蠻幹,也不弔高胃口,解決貧困人口能夠切實感受到的、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讓貧困人口得到實惠和幫助,滿足貧困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真實有效、不走過場的扶貧舉措和行動詮釋“真扶貧”;以民主公開的方式認定貧困人口、貧困狀態,確保“扶真貧”;以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文化扶貧、社會兜底等相關工作衡量“真脫貧”。

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

成績令人鼓舞,催人奮進。總結成績是為了積累經驗、堅定信心,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按照脫貧攻堅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是黨和國家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的巨大成就,也是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的重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脫貧攻堅越到最後時刻越要響鼓重錘,決不能搞急功近利、虛假政績的東西。”正如習總書記所說,我們也深知,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是難啃的硬骨頭。高山要翻越,險灘需跋涉。脫貧攻堅越是處在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展示昂揚的鬥志,越要拿出旺盛的幹勁兒,求真務實,穩紮穩打,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未來,精準扶貧還需在以下幾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精準扶貧要有更高的質量。面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必須堅持精準方略,不僅注重減貧進度,更加註重脫貧質量,集中力量攻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特別是以“三區三州”為主的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要堅持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相結合,更加註重精神扶貧,將扶貧與扶心、扶智與扶志緊密聯繫在一起,補短板、抓重點、強弱項,解決好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的問題;要堅持“輸血”式扶貧和“造血”式扶貧相結合,更加註重“造血”式扶貧,進一步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加強和完善保障性扶貧措施,採取紮實有效的舉措,增強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致富的信心,充分激發群眾的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挖掘可持續發展潛力,助力剛脫貧地區和群體“強筋健骨”,防止出現返貧情況,徹底解決貧困問題,確保脫貧攻堅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二是精準扶貧要有更嚴的要求。要實現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仍面臨著扶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難度大的實際情況,脫貧攻堅仍然是目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難點和底線任務。為此,對精準扶貧的要求更嚴格、更苛刻。精準扶貧必須繼續堅持問題導向,把握目標任務,強化責任擔當,採取非常規的政策舉措,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突出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要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形成切合實際、精準度高、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及推進計劃,將精準扶貧工作層層分解、件件落實;要堅持脫貧與致富、扶貧與發展、當前與長遠相結合,突出區域特點,因地制宜、突出優勢、科學規劃,找準癥結把準脈,開對藥方拔“窮根”,切實做到精準施策、精準脫貧。

三是精準扶貧要有更大的作為。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啃硬骨頭”意味著要緊盯貧困問題最突出的區域、群體和環節,把存在的問題短板找準找全,分清類別、分出主次,一項一項研究解決,在精準扶貧問題上盡銳出戰,攻堅克難,有更大的作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摘帽縣和脫貧人口的扶持政策要保持一段時間,鞏固脫貧成果。”因此,要建立規範化、系統化的長效機制,保持攻堅期內相關扶貧政策的穩定性,提高貧困地區的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的同時,“扶上馬,送一程”,增強脫貧地區和群眾抵禦外來風險衝擊的能力,夯實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的基礎;要做好精準脫貧後的政策銜接,將扶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網,通過常態化措施幫扶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彌合城鄉之間發展水平的差距。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重慶考察時強調,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統一思想,抓好落實,一鼓作氣,頑強作戰,越戰越勇,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紮實做好今明兩年脫貧攻堅工作,為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打贏扶貧攻堅戰,需要同心共濟、群策群力,這是共創美好新時代、畫好最大同心圓的職責所在,只要堅定信心跟黨走,擼起袖子加油幹,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小康夢。

【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 早日实现小康梦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關愛貧困人口,關心扶貧事業

盧氏微扶貧

瞄準貧困群眾實施精準扶貧

www.lushixian.gov.cn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魅力盧氏

打造全域旅遊助力脫貧攻堅

www.lslyj.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