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否定意識是怎麼來的?(二)

小美寶的話:

小美寶邀你共同追溯人的否定意識從何而來?真正推動人類進化的力量為何?與你一起踏上思想高地,一窺思想深處因果究竟?一瞥思想域外驚鴻照影,一探怎麼結束我們在親子、夫妻、同事之間的否定生活。

小美寶說的也許是對的,也許錯了。如你有緣在看,請不要急於否定,也不要馬上認同。因為這兩點都是我們大腦舊的思想模式在運行。

請你純粹地去看。只有思想退場,智慧才可能登場。

這是結束你否定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最後一步。

祝福你有緣人!

人的否定意識是怎麼來的?(二)

(續上)關於人類的情緒性行為是怎麼發生的?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有一個觀察很有意思。他說:

“聽說在狼或狐狸之類的動物世界裡,母親一旦完成育兒,就會把自己的孩子趕出巢穴,而且那架勢簡直就像在和想要侵入地盤的敵人交戰一般。在這之前,母親會精心地照料孩子,就像孩子的生命比自己的更寶貴。可是在那一刻,母親甚至會撕咬自己的孩子。

我不知道母狼或母狐狸這麼做是否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如果從人類感情的角度來考慮,那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獨立地走上社會,就狠下心來這麼做。但真相也許沒那麼複雜,也許只是母狼或母狐狸在某個階段打開了身體裡的某個本能開關,然後在腦子裡自動生成了將自己的孩子視作敵人的程序。

如果理查德•道金斯的“所有生物都是基因的交通工具”說的沒錯,那麼與其依賴於母愛這種不確定的感情,還不如建立一套本能的機制,這樣反倒能夠確保育兒的成功。因為用這種方法,遺傳基因的存活概率會大許多。

不過,對於狼崽子或小狐狸來說,不管真相是哪一種,其差別都不大。因為不管哪一種,其結果都是到昨天為止還在這個危機四伏的自然界裡保護它們的母親,今天卻成了最兇狠的敵人向它們撲來。它們的心裡,一定會感到一種被全世界拒之門外的驚恐。然後,它們會明白一個道理:要活下去只有靠自己。

遺憾的是,在人類的育兒過程中,這樣的程序已經退化掉了。即便如此,古人還是有行冠禮的儀式的,雖說現在也有取代它的成人禮,但誰都知道它沒有任何用場。”

1962年,哥倫比亞大學的斯坦利.斯坎特和傑裡.辛格舉行了一項研究實驗。

他們給參加這個實驗的受試者注射了腎上激素。腎上激素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導致心跳加快、手發抖以及臉紅。

之後,他們安排一個假的受試者和受試者接觸,讓這個假受試者故意表現出很開心或者很憤怒的情緒。

被告知了腎上激素作用的受試者會把心跳加速及臉紅這些症狀,歸因於藥物。而沒有被告知這一點的受試者則把自身的自動喚起歸因於環境。

與表現開心的假受試者在一起的受試者報告說自己很興奮,而與表現憤怒的假受試者在一起的受試者則報告自己生氣了。

這個發現說明人類具有對事件作出解釋的傾向。當生理反應被喚起時,我們會去解釋為什麼。

如果有一個顯然的解釋,我們就會接受它,正如被告知了腎上激素效果的受試者的表現一樣。而當沒有明顯解釋的時候,我們就會自己產生一個。

比如沒有被告知腎上激素效果的受試者,意識到自己的心跳加快、臉紅的生理反應出現了,於是立刻給它找了個原因,他把它看作是環境的因素。

這是一個強有力的機制,發現它之後,人們會不禁思考,有多少次我們成了情緒與認知間虛假相關關係的受害者。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根據自己的生理反應,引發不同的情緒反應,然後根據情緒反應作出判斷。北野武觀察到的狼和狐狸之類的動物,或許也是如此。我們常常會莫名其妙、無緣無故地生悶氣,亂髮脾氣。也會不知何故心情大好。或許真的被北野武說中了,我們的基因裡可能設置了某種本能開關,讓我們不由自主地作出某種反應。

比如心跳加快、臉紅的生理反應會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有可能是開心,也有可能是生氣,而我們往往根據這兩種不同的情緒,作出不同的判斷。

這個判斷往往是失真的、片面的、或者說是偏見的,但很有效。

假如一男一女第一次約會,男的給她吃了一顆巧克力後,女的頓時感覺很好。因為較為敏感的人對巧克力也有一點心跳加快的一些效果。那女的對吃下去後出現的心跳會感覺很開心,會暗暗對自己說,我現在的感覺很好,感覺告訴我,我肯定是很喜歡那個男的。而那個男的卻在想:啊哈,我的巧克力起作用了!(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