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赴美上市引熱議,招股書裡的這三個數據值得關注

瑞幸咖啡能不能盈利?砸錢獲取用戶的玩法能不能持續?成立一年多時間的瑞幸咖啡,今天終於以一份赴美IPO招股書的形式,對外回應了部分疑問。在招股書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探討的經營數據,可以管窺到瑞幸咖啡運營、模式上的健康度。

瑞幸咖啡赴美上市引熱議,招股書裡的這三個數據值得關注

獲客成本降低了,這是一個好現象

截止到2019年3月底,瑞幸咖啡用了一年多時間,開出了2370家門店,累積了1680萬交易用戶。去年底,銷售了9000萬杯的咖啡。對於這樣近乎於瘋狂的快速擴張打法,在任何一個行業裡都沒有可參照的成功案例,所以媒體大呼看不懂,懷疑能不能持續下去,也是正常的論調。

在冷啟動、擴張經營的早期,瑞幸咖啡採取了大幅補貼、社交裂變的玩法,還在分眾傳媒平臺上砸了數億元的廣告,獲客成本高是必然的。今天的招股書中有一個數據值得關注,獲客成本大幅降低了。截止到2019年3月底,瑞幸咖啡獲取新客戶的成本從103.5元降低到了16.9元,往前兩個季度分別為25元、51.6元,持續下降的態勢很明顯,而促銷費用也從15.8元降到了6.9元。

瑞幸咖啡赴美上市引熱議,招股書裡的這三個數據值得關注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應該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瑞幸咖啡減少了部分營銷費用,這屬於正常調整。數據顯示,2018年的市場費用是7.46億元,佔收入88.8%,但到了2019年一季度,營銷費用佔比降到了35%;二是瑞幸咖啡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飽和式營銷打法,邀請張震、湯唯作為代言人,咖啡口味、品質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和認可,形成一定的品牌認知度和口碑積澱,由此自然獲客的比例越來越高;三是,2018年,瑞幸咖啡處於門店擴張階段,有一個動態新增的過程,如今有了2370家門店後,加上品牌的加持,已經能形成線下主動客流量。

獲客成本下降會不會帶來用戶增量的變化呢?這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招股書中也有表述,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瑞幸咖啡的新增用戶為650萬人,2019年第一季度,新增用戶為430萬人。看似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其實這是春節假期的季節性波動造成的,剔除掉這層因素,用戶增長保持了穩定態勢。

復購率超過一半,快取店佔了90%以上

互聯網行業裡有很多假想的商業模式,幾年前的上門O2O浪潮,就存在很大的水分。其中最大的瑕疵是,用燒錢的方式托起龐大的單量,一旦停止促銷補貼後,客戶很難留存並活躍下去。所以大多數的"偽商業模式"都缺乏自然的復購率,每一單都需要大幅補貼來驅動。

瑞幸咖啡赴美上市引熱議,招股書裡的這三個數據值得關注

不太認可瑞幸咖啡模式的人,往往也會抓住這一點。事實如何呢?

瑞幸咖啡公佈的招股書中也有所披露。數據顯示,2018年瑞幸咖啡的客戶復購率高達54%。對於一家剛剛成立一年多的新咖啡品牌來說,超過一半的活躍和復購率,已經算是相當高了。一是與咖啡消費本身的高頻、剛性消費特徵有關,而且瑞幸咖啡口味好,塑造大師品質,比星巴克便宜一大截,年輕人願意買單;二是與瑞幸咖啡不斷擴充瑞納冰、果汁、輕食、午餐、茶飲等平臺品類,有直接關係,拉昇了用戶的消費頻次。

當然,復購率的提升還與獲取產品的門檻大幅降低有很大關係。招股書顯示,在瑞幸咖啡全國28個城市的2370家門店中,有2193家快取店,佔比91.3%。快取店往往集中在寫字樓、城市核心商圈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比起星巴克的精品店模式,投入要小,單店產出的訂單量更大。對客戶來說,在城市核心區,500米就能觸達到一家門店,用戶自提更方便了,復購率也就水漲船高了。

平臺入口顯現,等待規模效應放量

對於需要線下建店的重資產模式來說,規模效應是跑通商業模式後的一個穩態階段。在規模效應出現前,探討單杯成本、單店產出等運營數據指標,都是耍流氓的行為。所以說,去年前9個月,瑞幸咖啡虧損了8.57億元,很多好事者分析具體的經營指標,這種邏輯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完全忽略了早期開店、獲客、杯量爬升、客戶建立消費習慣的過程,結果自然是偏頗的。

瑞幸咖啡未來到底有多大的增長空間,以及保持怎樣的增速,就取決於規模放量的力度。具體來講,主要集中在"一橫一縱"兩個維度上。

"一橫"方面,主要是門店覆蓋有了一定基礎後,通過擴充商品品類,進一步提升消費頻次和客單價。目前來看,瑞幸名字上雖然還帶著咖啡的字眼,但品類上已經開始囊括果汁、輕食、午餐、茶飲等,未來還可以納入更多的品類,與便利店的邊界更加模糊。作為未來線下消費的入口級平臺,品類擴張與單量提升的邊際成本很低,對於改善財務數據有很大幫助。

"一縱"方面,指的是瑞幸咖啡的新零售模式,通過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化供應鏈、降低人工成本、提升運營效率,達到最優的狀態。顯然,瑞幸咖啡選擇了一邊擴張、一邊打磨系統的策略。相信,隨著單量越來越大,智能化的運營所帶來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的效果會越來越突出。

總體上說,在外圍質疑、不理解的聲音不斷的情況下,瑞幸咖啡遞交IPO招股書,反而是一件好事,可以讓更透明的美國資本市場來檢驗自身的商業模式的正確性,也能讓那些誤解和抹黑戛然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