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建議寵主模仿貓媽媽叼小貓後頸的動作?寵主都需要了解

很多養母貓的寵主,如果母貓生了幼崽,應該看到過這樣的場景,就是幼貓爬出窩外面,貓媽媽會叼著小貓帶回去,如果小貓比較多,而且各個都很能跑,就能看到貓媽媽每天忙碌的來回跑,叼著一個個的小貓讓它們回到窩裡,還真是不讓貓媽媽省心,有時貓媽媽帶不動了,會乾脆叼著這些幼貓放到鏟屎官面前,讓鏟屎官幫忙帶。

為什麼不建議寵主模仿貓媽媽叼小貓後頸的動作?寵主都需要了解

寵主會發現貓媽媽叼著幼貓的時候,是叼著小貓的後頸,看著也是怪讓人操心的,擔心小貓會不會疼,但是長時間的觀察,發現小貓被叼著的時候很乖,並沒有痛苦的表現。其實貓媽媽這種行為在很多動物身上都有體現,許多哺乳動物頭部和後頸相連的的地方都進化出了一塊鬆弛的皮膚,叫做頸背,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幼時方便母親攜帶轉移居住地,因為野外環境是很危險的,就像獅子、豹子、老虎這些兇猛的食肉動物,它們幼崽的生命也同樣受到威脅,因此為了幼崽安全長大,需要不斷轉移居住地。

後頸進化出的這一塊區域非常合適,當幼崽被叼住後頸背時,就會很快做出反應,意識到它的媽媽要帶它搬家了,會把四肢和尾巴收好,免得磕磕碰碰,這也是一種頸背反射;而有的貓咪反射比較特殊,不會把四肢蜷縮起來,而是張開四肢,後半身向後反向彎曲,也能夠使四肢離開地面,意義都是一樣的。

為什麼不建議寵主模仿貓媽媽叼小貓後頸的動作?寵主都需要了解

大部分動物頸背反射只是在它們年幼時反射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就不會有人再叼它的後頸,所以這種反射也會逐漸被遺忘,漸漸失效,和個體差異有關,有的貓咪長大之後就會完全忘記這個本能,不會再有後頸反射;有的貓咪還會記得,被捏住後頸背會變得乖巧;還有的貓咪介於兩者之間,開始會不適應,習慣之後也沒什麼作用,依然活蹦亂跳。

有時醫生給貓咪進行檢查時,會捏著貓咪後頸加以控制,但是不建議鏟屎官這樣做,跟不可以捏著貓咪後頸將它提著,因為這樣的方式只適合貓咪小時候,長大後貓咪頸背皮膚鬆弛度下降;還有就是小貓體重很輕,長大貓咪體重增加,揪著後頸提貓咪,會讓貓咪很痛,而且很多貓咪長大之後就不會再有頸背反射,如果寵主揪疼貓咪,也會降低貓咪對你的信任度。

為什麼不建議寵主模仿貓媽媽叼小貓後頸的動作?寵主都需要了解

因此為了增加貓咪對鏟屎官的信任度,不要學習貓媽媽的的動作提貓咪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