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再來從江下江趕個集,看看路邊菜攤那些兩塊錢一把的都是些啥


這次的從江之行,是去拍加榜梯田的,一查我的趕集日曆發現就在昨天我離開從江的時候又是從江縣那個最大的下江鎮趕集,於是在時隔三個月後,我又一次來到了下江。

下江的趕集日是農曆的三和八,在去下江的路上,司機小吳就說盡管我以前曾拍過下江的趕集,但那時候是冬天,現在已經是春天了,不同的季節集市上賣的東西還是有差別的,帶著這個疑問,我一到下江就立馬來到了這個熟悉的路邊菜市。

菜市還是原來的老樣子,擺攤的還是些老婆婆和大媽大嫂們,但賣的菜真和冬天去時確實大不一樣了,記得冬天去時菜市上幾乎家家都有折耳根,而昨天我在小街上走了一圈根本就沒發現側耳根的蹤影。

沒有了折耳根,菜市上最多的菜就是這種長長短短、粗細不一的竹筍了,這些青綠色的春筍看起來非常的鮮嫩,都只賣兩塊錢一把。

除了春筍,市場上最多的就是這種野生的蕨菜了,也是兩塊錢一把。

上次那個老婆婆還在這裡賣菜,她攤子上的菜和冬天是就有點不一樣了,上次見過的魚蓼還有,這是當地人做酸湯用的,也可以涼拌著吃,也還是兩塊錢一把呢。

上次在老婆婆這裡看到的什麼木姜子、沙姜那些都沒有了,又多了幾樣菜,這個菜老婆婆叫它螞蟻菜,其實就是我們重慶這邊叫的馬齒莧呢,酸酸的,我們喜歡涼拌著吃。

這種血皮菜重慶也很多,我們常用來炒、做湯、涼拌,這個菜的菜汁是紫紅色的,吃起來有特殊的香味呢。

老婆婆這裡還有折耳根的葉子呢,這種菜在重慶就太多了,因為我們吃折耳根都是吃葉子的,對了,老婆婆的這幾種菜都是兩塊錢一把。

拍過貴州很多菜市場了,發現貴州這邊賣的菜都是洗的乾乾淨淨,理的整整齊齊的,看看這同樣兩塊錢一把的韭菜多幹淨啊。

小蔥和香椿放在一起賣,都只要一塊錢一把,實在是太便宜了。

地上這一把把的不是菜了,小吳說這東東叫藍靛,是黔東南侗族苗族染布用的天然植物,是不能當菜吃的。

在街口還看見了這個,原來這是我們南方人最愛吃的“地瓜”的種子,南方人口中的“地瓜”又叫土瓜、涼瓜,和北方人說的“地瓜”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種東西哦。

路邊的菜市場裡除了各種新鮮的菜以外,還有幾種河裡田裡的美味,這是土泥鰍,賣25一斤呢。

還有這種賣15一斤野生的小河魚,這麼小的魚我們這邊基本上都是用來喂貓餵鴨子的,但在黔東南卻是老百姓飯桌上的美味,小吳說他們都把這些在田裡撈的小魚或者小蝌蚪用來油炸或者煮酸湯呢。

這些螺螄也是15一斤,這東東在南方喜歡吃的人倒是挺多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