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刊》封面的二戰德軍將帥:3人刷臉次數超過隆美爾


《時代週刊》至今已有96年曆史,是世界上影響力和發行量最大的時事新聞雜誌之一,其發行範圍涵蓋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各大洲,發行量一度達到300萬份,即使在深受網絡媒體衝擊的當下依然保持著超過200萬份的發行量。自從1923年創刊以來,它就延續了以人物作為封面的傳統,除少數例外,大多數封面都以人物為主題。能夠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人物當然不是等閒之輩,有著極高的衡量標準,都是叱吒風雲備受矚目的角色。

1923年《時代週刊》創刊號上的封面人物是著名政治家,共和黨領袖約瑟夫•坎農。在和平時期,榮登《時代週刊》封面的人物多是政界、商界、文化界人士,而在戰爭時期,統領千軍萬馬征戰沙場的軍隊統帥自然成為封面人物的主要選擇,在二戰時期尤其明顯。二戰時期發行的《時代週刊》封面多為各國著名將領,其中又以英美盟軍將領居多,而敵對陣營的軸心國將領也偶有亮相,但頻率遠低於盟國將領。

以愛出風頭著稱的麥克阿瑟將軍在二戰時期四次登上《時代週刊》封面。而在三大軸心國中德國將領的出現次數明顯多於日本和意大利將領。從1939年9月到1945年5月,先後有14位德軍將帥共17次成為《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其中有三人兩次入選,而同期週刊發行期數為294期,換而言之,以德軍將領為主題的封面僅佔5.8%。那麼都有哪些德軍名將被《時代週刊》的編輯們選中呢?下面我們就簡單盤點一下。


1939年9月25日第865期,瓦爾特•馮•勃勞希契陸軍大將。在二戰時期第一位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德軍將領是時任德國陸軍總司令的馮•勃勞希契大將,德軍在過去三週裡迅速擊潰了波蘭,而西方觀察家在戰前普遍認為華沙可以堅持兩到三個月。實際上,這一戰績主要歸功於古德里安創建的裝甲部隊的功勞,但從領導體系而言,作為德國陸軍最高領導的勃勞希契依舊被西方媒體視為德軍閃電勝利的代表人物。

1940年4月1日第892期,赫爾曼•戈林空軍元帥。作為德國空軍總司令、帝國航空部長、納粹黨內第二號人物、希特勒的法定接班人,赫爾曼•戈林早在1933年8月21日就首次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第二次成為封面人物的戈林並沒有以戎裝亮相,而是身穿皮馬甲,佩戴著金光閃耀的配飾,儼然是第三帝國的權貴形象,或許《時代週刊》的編輯們想通過戈林的形象告訴讀者們,新德國的掌權者們正從戰爭中攫取財富,中飽私囊。

1940年5月13日第898期,尼古勞斯•馮•法爾肯霍斯特陸軍上將。在將星如雲的德國陸軍中,馮•法爾肯霍斯特上將的知名度並不算高,而他在1940年春季受到西方主流媒體的關注,是因為希特勒指定其作為進攻丹麥、挪威的“威悉河演習”行動的總指揮。法爾肯霍斯特利用一本挪威旅遊指南構思進攻計劃,“威悉河演習”行動最終取得成功,他也因功擢升陸軍大將,登上了《時代週刊》的封面。


1940年8月26日第913期,埃哈德•米爾希空軍元帥。1940年仲夏,英德空軍正在不列顛上空進行著史無前例的空中決戰。《時代週刊》在選擇一位將領作為咄咄逼人的德國空軍的代表時,既不是總司令戈林,也不是在前線指揮的施佩勒、凱塞林,而是昔日漢莎航空公司高管、航空部國務秘書、未來的空軍軍備總監米爾希。正是他以縝密的思維、幹練的手段、出色的組織能力在短時間內打造出一支世界一流的空中力量。

1941年3月24日第943期,威廉•利斯特陸軍元帥。利斯特作為集團軍司令參加了波蘭戰役,之後在1940年法國戰役中完成了裝甲部隊在阿登森林的突破,奠定了勝局,因功晉升元帥。在1941年初,利斯特是巴爾幹地區的德軍最高指揮官,於2月28日至29日率軍進駐保加利亞,迫其加入軸心國集團。以往的戰績和時下的表現讓利斯特成為美國公眾關注的焦點人物,封面背景中長長的裝甲縱隊象徵著他在戰場上的輝煌時刻。

1941年7月14日第959期,威廉•凱特爾陸軍元帥。身為德軍最高統帥部長官的凱特爾是希特勒最親密的軍事幕僚,始終處在第三帝國的核心決策層。儘管他反對與蘇聯開戰,但依然被《時代週刊》選為封面人物,作為當時正在進行的“巴巴羅薩”行動的代表人物。封面背景中的拿破崙和興登堡別有深意,法國皇帝在俄國遭遇慘敗,德國元帥在坦能堡擊敗俄軍而名留史冊,而凱特爾所代表的德軍在俄國大地上又會迎來怎樣的結局呢?


1941年12月8日第980期,費多爾•馮•博克陸軍元帥。作為德軍中最資深、最具威望的高級指揮官,博克從戰爭伊始就擔任集團軍群司令,在東西兩線取得了驕人的戰績,特別是在“巴巴羅薩”行動中指揮中央集團軍群勢如破竹,從波蘭邊境一路衝殺到莫斯科城下,很有可能成為繼拿破崙之後第二位征服這座城市的西方將帥。然而,博克最終功虧一簣,在成為封面人物後不久即在寒冬風雪和蘇軍的炮火中敗退而去,並被希特勒解除了職務。

1942年2月2日第988期,卡爾•鄧尼茨海軍中將。1941年12月美國參戰後,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司令鄧尼茨迅速組織兵力實施了代號為“擊鼓”的遠征行動,派出遠洋潛艇對美國東海岸展開襲擊。在防備鬆懈的美國近海,德軍海狼在1942年1月就擊沉了23艘商船,高達15萬噸!對美國公眾而言,珍珠港的烽煙還遠在天邊,而曼哈頓外海被擊沉油輪的烈焰卻近在眼前。鄧尼茨和他的潛艇讓美國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世界大戰的氛圍。

1942年4月20日第999期,埃裡希•雷德爾海軍元帥。當年親歷了日德蘭海戰的雷德爾,將重振德國海軍雄風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儘管希特勒的戰爭計劃沒有留給他充足的準備時間,但他還是竭盡所能,率領麾下規模不足的艦隊向英國海權發起挑戰,一度打得有聲有色,令盟國頭疼不已並視為難纏的對手。雷德爾因此在《時代週刊》的封面上佔據了一席之地,頭像背景中滴血的萬字體現了英美大眾對這位海軍悍將的憎恨。


1942年6月29日第1009期,弗蘭茨•哈爾德陸軍大將。自從1938年9月出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以來,哈爾德始終以一個標準的總參謀部軍官的行為方式履行著職責,盡職盡責地主持策劃了戰爭前期幾乎所有重大作戰計劃,1942年6月28日實施的“藍色”方案是他的最後一個作品。哈爾德對於蘇德戰爭的悲觀看法加劇了他與希特勒的矛盾,這場戰爭正吞噬著越來越多的德國軍人的生命,正如封面背景中成排的墓碑。

1942年7月13日第1011期,埃爾溫•隆美爾陸軍元帥。1942年6月,德國非洲軍司令隆美爾迎來軍旅生涯的巔峰時刻,他再次以詭詐的戰術摧毀了英軍的防線,一舉攻陷了一年前讓他吃了閉門羹的託卜魯克要塞。這一戰功使他成為德國陸軍最年輕的元帥,同時也將雙方陣營對“沙漠之狐”的神化推向高潮,連《時代週刊》也不能免俗,封面背景中正指向蘇伊士運河的紅色箭頭似乎預示著非洲軍將佔領埃及,然而這種預見並未成為現實。

1942年8月31日第1018期,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陸軍元帥。倫德施泰特在德軍中可謂德高望重,本已退休的他在戰爭爆發後再披戎裝擔任集團軍群司令,直到1941年12月違背希特勒的命令撤退而被解職。1942年3月他被重新啟用,出任西線德軍總司令,雖無太多實權,卻登上了《時代週刊》封面,或許和此前德軍在法國迪耶普挫敗盟軍登陸有關,封面背景中成排的刺刀和多佛海岸的白色懸崖暗示著西線德軍對英國的威脅。


1942年9月21日第1021期,費多爾•馮•博克陸軍元帥。時隔不到一年,博克元帥再度亮相《時代週刊》,封面背景由莫斯科郊外的殘垣斷壁換成了狼煙四起的南俄大草原,德軍坦克在這片土地上留下深深的履帶轍痕,而紅色的河流象徵著伏爾加河,暗示著蘇德兩軍正在這裡進行一場血流成河的戰役。在“藍色”方案開始實施時擔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的博克被視為這場殘酷戰役的代表,可實際上他早在7月就被解職永遠告別了前線。

1943年5月10日第1054期,卡爾•鄧尼茨海軍元帥。同樣第二次入選《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鄧尼茨在1943年1月接替雷德爾擔任德國海軍總司令,並晉升海軍元帥。與之前略顯中性的封面相比,鄧尼茨此次的形象顯然更為負面卻極富創意,他的頭像與潛艇潛望鏡相結合,背景中更多的潛望鏡則變化為昂起的蛇頭,充分展示了鄧尼茨指揮的潛艇戰給盟國造成的嚴重威脅。然而,1943年5月正是德軍潛艇戰走向失敗的轉折點。

1944年1月10日第1089期,埃裡希•馮•曼施坦因陸軍元帥。曼施坦因是公認的最具戰略才華的德軍高級將領,早年閃擊西歐的計劃就出自他的大膽創意,在征服克里米亞後聲名鵲起,哈爾科夫的絕地反擊更是奠定了他的聲望。然而,這些昔日戰功都未能引起《時代週刊》編輯們的注意,倒是在1943年下半年他指揮的一系列防禦作戰為其贏得了露臉的機會,可惜評語並不光彩:“撤退或許巧妙,勝利卻在反方向。”


1944年8月7日第1119期,海因茨•古德里安陸軍大將。德軍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的成名早於曼施坦因和隆美爾,他傾力打造的裝甲部隊和潛心研究的“閃電戰”戰術是德軍在戰爭初期取得輝煌勝利的關鍵。然而他一直在一線部隊任職,最高職務不過是集團軍司令,連元帥都沒混上,兵敗莫斯科後被雪藏直到1943年才被重新啟用為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能夠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是因為他在1944年7月21日被任命為陸軍總參謀長。

1944年8月21日第1121期,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陸軍元帥。倫德施泰特元帥的二次入選與已經接近尾聲的諾曼底戰役有著直接聯繫。作為西線德軍總司令,他並不享有充分的指揮權,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是名義上的主帥。但他的職位使其更容易引起西方媒體的關注,於是他的形象在一條身披鐵甲、獠牙突起、頭戴鋼盔的髑髏巨蟒襯托下再次出現在《時代週刊》的封面上,實際上倫德施泰特早在7月初就被解職。

當1945年5月第三帝國伴隨著希特勒自殺迎來終結時,《時代週刊》在5月7日第1158期上首次採用著名的紅X封面,一個大大的紅叉打在希特勒頭像上,以最簡潔最直白最有力的方式讓大眾對於戰爭勝利的激動情緒得到宣洩。《時代週刊》歷史上紅X封面只出現過五次,其他分別是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2003年4月21日推翻薩達姆政權,2006年6月13日擊斃恐怖分子頭目扎卡維和2011年5月2日本•拉登之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