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不動產登記開啟“不見面服務”時代

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腿”

把“紙質證明”變成“電子證明”;把傳統不動產登記的“坐門等客”變為主動服務“上門推銷”;把“房產商湊齊一批再辦”變成“個人隨時可辦”。近日,多項創新舉措拉開了我市不動產登記領域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序幕。

一張“電子證”

掀開改革的“冰山一角”

4月19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佈《日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於啟用電子不動產權證書和電子不動產登記證明的公告》。公告中明確,自2019年4月22日起,日照市區(含東港區、嵐山區、開發區、山海天、高新區)啟用電子不動產權證書和電子不動產登記證明。

“加蓋電子印章的電子不動產權證書和電子不動產登記證明與紙質證書證明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群眾和企業可通過‘日照市不動產信息銀行服務平臺’‘日照國土’和‘日照不動產’微信公眾號查驗、下載電子不動產權證書和登記證明。”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我們先在建行做的試點和首發,銀行與各房產部門都非常重視,在新措施的推進實施方面給予了大力配合和支持。收到電子申請後,我們原則上2小時內辦結,如遇特殊情況,最多不超過3小時。”

通過“日照市不動產信息銀行服務平臺”,市民到銀行貸款即可一併申請辦理抵押登記,登記人員在線受理、審批、登簿後可直接推送電子證明,徹底擺脫了“紙”的束縛,實現不動產權證書和登記證明“網上跑”、抵押登記流程“零跑腿”。

4月19日19:24:09,日照市第一張、同時也是山東省首張經第三方CA認證的電子不動產登記證明出爐。

“19日開始試點的當天,我們出具了9份電子不動產預告登記證明,目前在審批環節的電子預告登記和預告抵押登記大概有20餘份。客戶的體驗滿意度很高,因為之前辦房貸要跑三趟腿,現在客戶辦組合貸時,只要資料完備,即可實現公積金提取和抵押貸款一次性辦好。而且我們銀行方面保管權證也比較方便,以前是紙質的,數量多,入庫管理、查找起來都比較麻煩,浪費了很多人力物力,現在的電子權證管理起來很方便。”建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4月22日,隨著電子不動產權證書和電子不動產登記證明的正式啟用,“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的大數據共享與運用得以進一步實現,我市不動產登記正式邁進“不見面服務”時代。

其實,電子不動產權證書和電子不動產登記證明的啟用,只是我市不動產登記改革的“冰山一角”。

一張“電子證明”所帶來的,絕不僅僅是政府效率的提升,而是隨之引發的一系列連鎖效應。在為市民、企業、銀行等提供便捷的同時,推動整個行業領域和體系的效能“質變”,才是改革的最終目的和意義所在。

“兩進”新模式

信息互聯杜絕“各自為戰”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國辦發[2019] 8號),自然資源部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加強便民利企服務合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42號),對不動產登記的辦理時限、‘不見面服務’提出了要求。我市一手房預告登記打破以往慣例,變“坐門等客”為主動服務“上門推銷”。

“進售樓處”“進貸款銀行”,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以數字化為依託,向前一步服務,一手房“兩進”新模式在我市正式啟動。此舉將徹底解決一手房預告登記時間長、手續繁瑣等問題。

2018年12月前,業主從簽訂合同到預告登記完成需進行四步手續:到售樓處籤購房合同;到銀行簽訂抵押借款合同;到房管局辦理房屋和產權確認;到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預告登記。提交兩套材料,跑兩個部門辦理。

2018年12月,大宗(批量)業務逐步實行“一窗受理”,業主、開發商、銀行三方到綜合受理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完成預告登記業務。比原有模式少收一套材料,少跑一個部門。

“兩進”新模式的實施,將預告登記原有的跑多個部門、提交多套材料的局面徹底改變。原有申請材料中的《不動產登記申請書》(兩份)、《不動產登記詢問表》(兩份)、《預購商品房抵押權預告登記約定書》《預購商品房預告登記約定書》的內容經壓縮、刪減、整合集成為一張表單。企業、群眾、銀行三方僅僅需要在兩必要合同簽訂的同時,將申請表信息完善後,向不動產登記部門提出“不見面申請”,經受理、核實、登簿後,企業和銀行即時下載電子證照,完成預告登記流程。

“這次不動產登記部門推出的一些改革新措施,對我們房企來講是個福音。我在上週五也就是19日的時候已經通過‘兩進’新模式辦理了一批業務,感覺較之以往確實暢通快捷了不少。因為抵押預告登記是當前大部分銀行的放貸條件,原來是我們房企從銀行拿著相關材料到不動產登記部門,約著業主一起辦理面籤抵押預告登記,現在我們和銀行可以在業主簽訂購房合同時,就把抵押預告登記辦完,業主不需要再跑一趟登記部門了。我三年多來一直在辦理這些業務,每天與銀行、業主和不動產審批部門打交道,對這次改革帶來的便利感受最深,讓我們的工作量少了很多。”來自某房企的業務經理劉先生如是說。

“我們主動向前走一步,企業、銀行和群眾需要做的就少了。在這之前,由於各方的信息通道沒有完全打通,‘各自為戰’的結果就是:每一方所需要做的工作都非常繁瑣,但又有很多重合的部分,嚴重浪費了資源,影響了效率。”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不動產登記開啟“兩進”服務新模式,在一定範圍內實現了不動產信息的互聯互通,也使得不動產登記部門、企業、銀行和群眾不再“各自為戰”,是我市全面落實“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項重要舉措。

電子分戶登記

讓“3年拿證”成為歷史

“電子分戶登記,也是我們接下來要推進的一項創新舉措。以前開發商要先給樓盤做首次登記,然後從業主那裡收集材料,湊齊後再一起到登記中心批量辦理分戶登記。因為各種原因,使得大部分業主拿到不動產權證的時間會拖很久,一般大概要兩三年左右。但有些業主又急需房產證來辦理孩子入學、個人貸款等事項,這就給業主們造成了很多不便,也是當前我國不動產登記領域的一個‘痛點’和‘堵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田金光說。

“今後,我們在為開發商辦理樓盤首次登記的時候,開發商可同時申請為業主辦理電子不動產分戶證明,業主憑這個電子證明可直接到不動產登記中心繳納契稅並換取實體證,實現即時辦理,無須再等開發商統一辦,受其制約。”

電子分戶登記,讓業主“3年拿證”的無奈在日照成為歷史。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全面實現不動產登記便民利民的目標,我市在充分試點的基礎上,推出了一手房“兩進”服務新模式,啟用電子證明,實現了數據“網上跑”,並在二手房抵押過戶進銀行、流程等方面進行精簡,這一系列舉措的提出和落實,也使得我市在不動產登記領域的創新實踐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未來,隨著國家關於不動產登記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修改和調整,我們將結合具體政策,依託微信公眾號和APP,加快打造日照‘互聯網不動產登記2.0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調研員賈陸兵如是說。

改革,正在進行中。

(記者 陳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