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廳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發展規劃論證會在我校召開

2019年3月13日,省教育廳組織專家組在金明校區行政樓152會議室召開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發展規劃論證會。專家組由省教育廳科技處調研員楊學勇、省教育廳科技處主任劉在坤、鄭州大學副校長屈凌波、河南農業大學原副校長譚金芳、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黨委書記張忠迪、河南工業大學社科處副處長孫中葉、鄭州大學管理科學與決策研究所所長曹武軍組成。我校又特別邀請了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黃天樹、南京大學學科規劃辦副主任姜田等行內專家與會指導。發展規劃處、學科建設處、教務處、財務處、人文社科研究院以及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環境與規劃學院、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等職能部門和相關學院負責人出席會議。會議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先省主持。

劉先省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簡要回顧了黃河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的創建和發展歷程。他指出,河南大學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全校上下凝心聚力、高質量高標準地編制了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發展規劃(2019-2022),期望能得到與會專家的切實指導和真誠幫助。

屈凌波指出,黃河文明包含農業文明、生態文明等內涵,研究意義重大,中心的建設規劃應具有國際視野,站在國家需求的高度,與一流大學建設相匹配,堅持內涵式發展,彰顯多學科、多院校合作共建的體制優勢,為百年河大奠定一流大學的堅實支撐;同時,立足於國家高等教育改革區、試驗田的高定位,在機制體制、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方面做出創新性的貢獻。

楊學勇強調,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在河南省謀取教育現代化2035、大學教育的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發展規劃的制定要定位準確,科學合理,並有效實現,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應有具體的指標以及相應的人、財、物、政策的保障體系,推動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的整體發展。

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長虹以“來之不易、倍加珍惜、責任重大、攻堅克難”概括了中心的發展歷程和現狀,詳細彙報了中心2019-2022年建設期內的發展目標、機制體制改革、重大任務、條件保障和資源整合等情況。

專家組對發展規劃給予肯定,並提出建議:一、應進一步釐清黃河與黃河文明、河南與黃河文明、中華文明與黃河文明之間的關係,增強黃河文明內涵的關聯性,協同探索黃河文明的研究範式以及實體化發展的保障措施;二、應重視甲骨文研究在河南與黃河文明中的地位,重視發掘研究過程中的學術生長點和數據庫建設;三、應加強協調單位間的協同,充分發揮協同創新的體制優勢,激活各方資源,既增加參與單位、人員對於中心的心理認同,又要增強國家對中心的政策認同;四、發展目標中的各項具體指標應寫實、落實,以便執行和考核;五、中心的建設使命和發展目標之間應呼應統一,聚焦“國家急需”的總體定位,站在國家使命、區域使命、學校雙一流建設使命三個層面加以統籌,堅持黃河文明研究的內涵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