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昨日,河南日報一版刊發稿件《請君再看洛陽城》,介紹洛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踐行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以爭先進位的新作為、砥礪前行的新局面、豁然生動的新氣象,描繪出千年古都絢麗多彩的新畫卷。“精彩洛陽”現全文轉發如下。

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洛陽四月春光好,花似錦、人如潮,國色天香盡朝暉。正在舉行的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吸引海內外賓朋和投資者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新落成的洛陽城市規劃展示館人氣爆棚,每天來此“打卡”者絡繹不絕。

在二樓一塊整面牆的現代化數碼擦屏——“刷新洛陽”前,手指輕輕一劃,瞬間打開一扇神奇的“時光之門”,拂去十三朝古都的歷史滄桑,將人們帶到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150個小遊園遍地開花、110座城市書房星羅棋佈、69家博物館“吸粉”搶鏡,伊洛河水清岸綠、魚翔鳥飛,歡歌笑語相伴,花香書香交融——環境美、人文美、生活美,美美與共,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融入城市的每個角落;

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城市快速通道挽起“半小時都市圈”,中亞班列擴大“一帶一路”朋友圈,地鐵一號線、二號線、“井字+外環”立體交通網暢通群眾“出行圈”——努力構築百姓“幸福圈”,“以人民為中心”的旗幟高高飄揚;

從港珠澳大橋、“復興號”動車組、C919大飛機等大國重器,到“嫦娥奔月”“蛟龍探海”“天宮遨遊”“墨子傳信”等重大前沿工程——“洛陽創新”添彩“中國智造”,用實力彰顯中國速度、中國質量和中國精神;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排名升至第47位,“三產超二產”實現歷史性突破,產業結構告別“工業獨大”,邁向多極支撐——高質量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河南發展新增長極,開啟新時代洛陽發展的新徵程;

······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洛陽市踐行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以爭先進位的新作為、砥礪前行的新局面、豁然生動的新氣象,描繪出千年古都絢麗多彩的新畫卷。

“跳出洛陽看洛陽”“跳出河南看洛陽”

組團突圍——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滔滔洛河,穿城而過,從夏都二里頭到隋唐時期“五都薈洛”,道不盡昔日洛陽的繁華和滄桑,也讓司馬光有了“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千古一嘆。

在澗河之西,高大茂密的法桐樹下,一排排緋牆紅瓦的蘇式建築,見證了一拖、洛銅、洛礦等7個“共和國長子”的成長,記載著老工業基地的使命和榮光。

千帆競發不進則退,百舸爭流略緩必輸。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一度讓洛陽“落”了下來:經濟持續低位運行,增速甚至滑到全省倒數第二的谷底。到“十二五”末,洛陽經濟總量全省佔比從“十一五”末的10.11%一路降至9.48%。

佔比超過六成的裝備製造、有色金屬及其他材料、石油化工、能源電力等主導產業效益低下,利潤率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下。

經濟發展中“老的不活、新的不多、結構不優、動力不足”等產業軟肋問題愈發突出,和省外一些城市比,標兵漸行漸遠,追兵越追越近。

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走進新時代,站在決勝全面小康的倒計時牌前,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洛陽如何奮楫爭先、爬坡過坎,搶佔發展的“摩天嶺”?

在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自創區、自貿區等一系列戰略機遇面前,洛陽靠什麼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實現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

三山環繞、四水分割、腳下珍貴文物遺存遍佈,在新型城鎮化和新一輪產業浪潮加速推進的當口,洛陽怎樣打破發展空間的瓶頸制約?

“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

理念先行,改變如影隨形。進入“十三五”,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新發展體系為支撐,洛陽市謀劃並確立了現代創新、現代產業等九大新發展體系和供給側改革、脫貧攻堅的“9+2”工作佈局,打好具有洛陽特色的“四張牌”,讓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

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2018年,對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跳出洛陽看洛陽”“跳出河南看洛陽”,學習借鑑徐州、襄陽等地經驗,洛陽市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屆六次全會要求,對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和黨的建設高質量作出部署,完善提升“9+2”工作佈局,以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建設高質量的副中心和增長極。

思路決定出路,視野決定高度。“跳出洛陽看洛陽”,突破了“身在廬山”的思維模式,洛陽率先在城市發展的屏障上撕開口子、打開新空間。

“發展的資源稟賦,往往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優勢劣勢,關鍵在於你怎麼看怎麼幹。”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說,“比如,用新發展理念看,三山環抱使城市更有韻味,四水中流讓城市更有情趣;‘兩手一摸河洛文化,雙腳一踩秦磚漢瓦’,豐富的地下文物遺存,彰顯的是洛陽深厚文化底蘊。”

避免城市病,不能再“攤大餅”。借鑑江蘇的蘇錫常、浙江的杭州大都市區,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雄安新區,組團發展模式成為洛陽的現實選擇。

打破“一畝三分地”,下好協同共贏“一盤棋”。發揮洛陽中心城區與周邊偃師、伊川等六縣區之間距離都不超過30公里的先天優勢,洛陽市科學規劃,提出了“一中心六組團”城市發展戰略。

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洛陽中心城區與周邊六縣區,通過生態對接、交通連接、產業承接,著力打造古今輝映、板塊互簇、山環水潤的城市形態風貌,讓居者心怡、來者心悅。”洛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郭建平說。

——生態對接。不再靠成片的廠房、各種建築連成一體,而是利用生態廊道、基本農田等實現中心城區與組團縣區的自然隔離。

——交通連接。完善中心城區與組團縣區之間的快速路網,形成“五放射、六連環”的快速交通組織,構建起30分鐘交通圈、經濟圈、生活圈。

——產業承接。優化產業佈局,中心城區“退二進三”,對耐火材料、鑄造等工業企業“退城進園”,疏解轉移到組團縣區的產業集聚區。2020年年底前退出比例超過50%,2023年年底前實現全部退出。

——踐行“兩山論”。在距離中心城區較遠的欒川、嵩縣、洛寧、汝陽四縣,著力打造南部生態涵養區,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打造洛陽綠色發展樣板與生態屏障。

——以文化城。堅持走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的“文旅”融合之路,統籌推進隋唐洛陽城等大遺址保護重點項目,加快“博物館之都”建設,為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提供載體,為城市增添古色古香的韻味。

觀念一變天地寬。“一中心六組團”城市發展戰略的推進實施,使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生態、融合、適度、集約、高效組團發展的新洛陽城,正日益鮮活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山環水潤,生態宜居的洛陽城市一角。曾憲平攝

催“老樹”發“新枝”,做大新興產業

產業突破——切換“綠色跑道”,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

產業是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的骨骼,代表著一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水平和特色。

3月31日,河南忠旺鋁合金精深加工有限公司在伊川揭牌。忠旺集團投資210億元,在洛陽打造年產100萬噸的鋁合金精深加工項目。

與此同時,在洛陽高新區,投資150億元的銀隆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工人正熱火朝天地進行二期(純電動商用車)聯合廠房的鋼結構施工。

左手牽鋁業巨頭忠旺集團,右手牽新能源汽車龍頭銀隆,洛陽在產業招大引強、“延鏈補鏈強鏈”上又邁出重要一步。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立足優勢、結合實際、瞄準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洛陽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構建“五大主導產業、六大新興產業、五大特色產業”的現代產業體系。一場改造提升“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戰役轟轟烈烈地打響。

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4月12日,在位於伊濱區的中信重工伊濱高端製造工業園,幾臺專門為洛陽地鐵1號線定製的“牡丹號”盾構機正加緊生產,“洛陽地鐵洛陽造”邁出第一步。而在該園區路北的中信重工特種機器人制造智能工廠,經過智能化改造,公司已實現“用機器人制造機器人”,消防等特種機器人生產處於國內領先。

依靠主導產業高端製造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機器人開疆拓土,中信重工成為洛陽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圍繞高質量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洛陽市積極推進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大數據、軍民融合、軌道交通等六大產業園建設,並選取中國一拖、中航光電等15家優勢企業,實施提質倍增計劃,著力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和一批百億級企業,帶動洛陽這一老工業基地進行深刻的產業變革。

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洛陽堅持以創新為動力,新老並重、雙輪驅動,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洛陽市市長劉宛康說,一批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綠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實現“老樹發新枝”。

傳統產業重“改”。洛陽古城機械有限公司通過綠色化改造,廢渣、廢鐵、廢氣、廢水產生量分別降低20%、30%、15%和20%,每年節省能源成本500萬元以上。阿特斯光伏電力(洛陽)有限公司通過技術改造,企業三期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設備效率比行業平均水平提高了25%,而能耗卻下降了30%,核心競爭力更強了。

新興產業重“育”。洛陽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物流、金融、電商、“互聯網+”、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在洛陽大數據產業園內,“芸豆會計”智能做賬系統上線不到兩年,已為近50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每天新增近千家用戶。目前,洛陽大數據產業園集聚關聯企業1000餘家,大數據產業爆發增長成為洛陽新興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

投資30億元的格力中央空調項目正進入施工尾聲,投資50億元格力冰箱和晶弘洗衣機項目又開工建設;洛陽石化改變過去有油無化、多油少化的產業結構,謀劃百萬噸大乙烯項目,向產業鏈高端進軍……

洛陽“圍繞理念落地構建體系、圍繞體系推進謀劃專項、圍繞專項實施抓好項目”,實施“97172”合理有效投資行動計劃,調優、調高、調強、調綠產業結構,讓重大項目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數據顯示:2018年,洛陽生產總值4640.8億元,同比增長7.9%,主要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1.5%,高於全省7個百分點。而規模以上工業能耗下降10.47%,降幅大於全省平均2.5個百分點。

更為可喜的是,“新興超傳統”格局形成。去年,洛陽電子信息、新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21.7%和23.9%。

“通過‘565’現代產業體系構建,2017年洛陽實現了‘三產超二產’,告別了長達半個世紀‘工業獨大’的局面。現代服務業與工業交換領跑位置,共同成為拉動洛陽高質量發展的‘動車組’。”洛陽市工信局局長趙站偉說。

喚醒“沉睡”的科研成果,化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

創新驅動——讓更多創新創業人才實現夢想

GPS天線、鯊式呼吸信號燈、無人駕駛……4月8日,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一輛外形科幻的無人駕駛拖拉機成了“網紅”,引來與會客商紛紛圍觀,幾位外國客商還掏出手機與這臺拖拉機合影。

這臺“超級拖拉機1號”,也是國內首臺純電動無人駕駛拖拉機,去年10月在洛陽下線。而它的研發團隊可謂實力雄厚:河南省智能農機創新中心牽頭,中國一拖、中科院計算所、清華高端裝備洛陽基地等通過“關鍵技術攻關、核心器件研製、重大裝備集成”等聯合打造而成。

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網絡圖片

“超級拖拉機1號”已成為協同創新的“洛陽樣本”。目前,該中心研發的“神農1號”芯片首片下線,“珊瑚”操作系統成功開發,正加速攻克中國農機自主創新體系最後的“壁壘”。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洛陽科技創新資源豐富,有各類科研機構600多家,科技人才密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如何不讓科研成果“躺在櫃子裡睡大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洛陽市牢牢抓住創新這一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集中全力打通政產學研深度融合、軍民企地對接轉化、市場化運作和人才成長“四個通道”,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政策鏈“四鏈融合”,推動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用改革激發活力,用創新激發動力。

在國家自創區洛陽片區,洛陽對標中關村、武漢東湖等先進,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加快自創區建設“30條”政策大禮,並出臺了創新“金十條”、“1+4”人才政策等支持創新發展的政策,打破戶籍、身份、人事關係等制約,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收益和處置權。

在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專網搞服務”,洛陽在全國率先走出“三個一”放管服改革新模式,並同步複製推廣到自創區、高新區;設立企業登記“單一窗口”,企業開辦24小時內完成、最快60分鐘辦理完畢……

4月19日,在清華高端裝備研究院洛陽基地的中試車間,一排排激光噴嘴快速“親吻”塗有強化材料的金屬構件,一層“保護衣”順利“穿戴”完畢。可別小看這“薄薄的一層外衣”,運用激光增材強化技術,能使鐵路尖軌使用壽命延長3倍。

基地副主任鄒怡蓉博士介紹,基地成立短短几年,已引進創新團隊8個,有近70名研發人員從事智能製造、增材製造、智能檢測、新材料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其中清華博士、碩士20名,是省內“清華濃度”最高的單位;985、211高校畢業生及海外留學歸國人員佔比超過70%;35歲以下青年人才超過2/3——人才陣容堪稱“豪華”。

“清華基地能很快實現人才的集聚,既有平臺的磁場作用,更與洛陽良好的產業基礎、優越的創新環境密不可分。在洛陽,我們技術研發可以大顯身手,能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鄒怡蓉說。

洛陽市通過全國創新創業大賽、中國(河南)直通硅谷創新創業大賽、創業之星大賽等活動,千方百計搭建創新創業的競技場,不僅促使創新成果就地轉化,更引爆了老工業基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火熱激情。大賽已經成為國內外人才、資本、技術、產業等對接的高效通道,培育了神策數據、智充科技、中科慧遠、訊飛幻境等一批知名企業。

結合地方產業特色,洛陽持續實施“河洛英才”“河洛工匠”“玉洛匯”計劃,構築人才“磁場”。僅以“河洛英才”計劃為例,截至去年底,前三批累計引進創新創業團隊17個,兩院院士等各類專家33名,第一、第二批落地團隊已獲得1.14億元財政扶持資金,多個團隊項目駛入實質化運營“快車道”。

做好關鍵小事,疏通群眾獲得感最後“一米”

精準為民——“普惠”“特需”兼顧,塑造有溫度的城市

63歲的西工區退休職工石曉偉,每天送完孫子上學後就愛到小區附近的小遊園散步。“現在家門口就有小遊園,裡面還有健身器材。大家一來到遊園,心情立馬暢快多了。”他樂呵呵地說。

藍色海綿地坪,紅色慢行步道,中心廣場,健身器材,按2A標準建設的旅遊公廁,綠樹環抱,草色青青,三季有花,四季常綠……這些成為西工區新建遊園的“標配”。僅2018年,該區就投資1100餘萬元,先後修建了8處小遊園,總面積達44923平方米。

“城,所以盛民也。”新時代洛陽之美,既美在鴻篇鉅製的“大寫意”,更美在讓人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的“工筆畫”。

小遊園,大民生。

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洛陽的大公園、大遊園、大花園並不少,按城市生態覆蓋率匡算,洛陽綠化率領先全省。光一個隋唐植物園就有四五千畝,長十多公里的洛浦公園,又是幾千畝。綠化率雖高,可老百姓的獲得感卻並不明顯。

“問題在於老百姓身邊的綠色太少了。”洛陽市文廣旅遊局黨組書記、副局長章勇說,“群眾講實際,公園、大遊園離得遠,不可能天天去玩。小遊園就在老百姓身邊,最能滿足日常休閒健身需求,群眾的獲得感蹭蹭蹭就上來了。”

大遊園提升城市形象、小遊園方便群眾生活,洛陽市三年間陸續新建、改建了150多個小遊園,讓市民“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從小遊園建設切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和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啟動“四河同治、三渠聯動”,順勢多管齊下修路、拆違、治水、治堵、治髒亂差……帶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質。如今,40公里的洛浦公園、30公里的伊河遊園,像兩條綠帶貫穿洛城,澗河、瀍河綠帶也正在建設。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8%,綠地率達到36.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7平方米,“以綠蔭城”“以水潤城”得到了生動詮釋。

河南日報:請君再看洛陽城

辦好民生實事,洛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特需”兼顧,做到規劃見實事、規劃見民生,精準為民、精準施策。

聚焦群眾冬天取暖難問題,洛陽市把集中供熱作為重點民生實事推進,中心城區三年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85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由2016年的40%提高至2018年的80%以上,讓洛陽告別了小鍋爐、小煤爐,暖了民心、藍了天空。

瞄準群眾的文化需求,2017年起全面推進“河洛書苑”城市書房建設,已建成“河洛書苑”城市書房115個,著力打造“15分鐘閱讀文化圈”。在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節期間,持續推出“旅遊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園不收費、社會車輛不禁行、餐飲住宿控漲幅”以及“體育場館限時免費開放”“市區景點+縣區景點折扣”等文化惠民政策,讓“書香花香輝映,詩和遠方同行”。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修路就擁堵”問題,洛陽市創新思路舉措,在古城快速路和王城大道快速路規劃、圍擋時,規劃並先建好保通路,方便市民出行。

去年年底,洛陽市委主要領導來到平日最擁堵、市民反映最強烈的堵點調研,傾聽民意,提出了七個治堵舉措:堅持規劃引領、優化完善路網、開展專項整治、增加停車位、提高公交分擔率、信息技術支撐、倡導文明出行。

洛陽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王偉說:“除了‘七策治堵’,我們更注重解群眾‘心堵’。”比如,通過跟帖留言、媒體做客、現場解答等形式,加強與市民溝通,疏解大家情緒,群眾理解了,施工順利了,路也順暢了。

“直擊群眾‘最難處’,把群眾身邊具體而細微的‘關鍵小事’落實落細,真正解決好群眾獲得感最後‘一米’問題,讓每一步、每一環、每一件都看得見、摸得著、可感觸,讓群眾對幸福的每一份期盼都有著落。”洛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琰君說。

4月10日,在第37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幕式上,曾連續4期在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守擂成功的中學生鄧雅文,向全世界講述了她心中的“洛陽故事”:當年開工、當年建成通車的古城快速路創造了“洛陽速度”;“修路先保通”提升了“洛陽溫度”;牡丹文化節的文化惠民“大禮包”,展示了“洛陽態度”。

一年一度東風勁,洛城春色倍還人。

守護綠水青山涵養“洛陽品質”,創新驅動打造“洛陽樣本”,調整結構探尋“洛陽路徑”,切換“綠色跑道”為老工業基地轉型貢獻“洛陽經驗”,深化改革轉換動力激發“洛陽能量”,打好“四張牌”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洛陽智慧”。

一座青山綠水和生態修復的宜居之城,一座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典範之城,一座產業轉型和創新再造的活力之城,一座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魅力之城……洛陽,正站在全球的高度,背靠歷史的厚度,面向未來的廣度,向世人綻放著新時代的芳華。

四海賓朋如相問,請君再看洛陽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