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漢:討飯的不做事情被人可憐,我撿垃圾靠勞動所得卻被人恥笑

討飯的人不做事情,大家都同情他。而有的人付出了勞動,將垃圾撿過來賣掉,靠雙手靠勞動養活自己,卻被世人譏笑。

小編想說:付出勞動養活自己,比不勞而獲值得尊重。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我們能做的,就是尊重別人的選擇。

這幾天,上海的一名“博學”流浪漢火了!這位平日靠撿垃圾為生,將撿來的垃圾賣掉後買書的大伯與人對話起來看似知識極為淵博、出口成章。視頻被曝出後,瞬間在各大社交平臺刷屏!

那麼,他的一生為何會變成如今的狀態?網上的流言蜚語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的呢?當我看完記者對他詳細的採訪後,自己也慚愧了!

01

網紅流浪大師的真名叫做沈巍,目前約55歲,上海人。其靠撿垃圾為生已經26年了。

沈巍說,他的父親是他整個人生反思的一個樣本。

沈巍的父親也是知識份子,60年代的本科生。那個時候本科生是非常稀有,也非常珍貴。相當於復旦交大的地位。可是他的父親從江蘇來到上海不久後,因為“某些”原因,人生遇到了重大的挫折。

此後,沈巍出生了,當時他的父親一直將仕途的不順遷怒於他。

沈巍說:

“我喜歡畫畫,也喜歡讀歷史之類的書。可是父親卻對此深痛欲絕!那個時候我家沒錢,很窮,於是從小我就上街撿垃圾,然後將垃圾(如橘子皮)賣掉後去書攤買書看。回家時,悄悄將書藏在肚子裡不讓他看到。直到晚上,等父親睡著了,我才敢在被窩裡偷偷把書拿出來。或許,這就是我與撿垃圾結下最原始的淵源。直到今天,我把所有撿來的垃圾賣掉,還是全花費在了買書上。我唯一的開銷就是買書。”


“在我的小時候,一直想不通,我父親本是一名知識分子為何不讓我讀書?直到後來知道某些原因後,我就不恨他了。”


流浪漢:討飯的不做事情被人可憐,我撿垃圾靠勞動所得卻被人恥笑


網上流傳沈巍是上海徐彙區審計局的員工,這個消息是真實的。

據沈巍自述:“我並不喜歡審計,學審計是我這輩子的最大遺憾。當時父親逼著我學這個專業,如果他能好好商量的話,或許我就選擇中文系或者國際政治研究了。”

1986年,沈巍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上海市徐彙區審計局。進單位第一天,沈巍發現單位裡有好多紙被浪費掉,比如報紙、比如只打印了一面的A4紙,他覺得很可惜。於是撿了起來。

那個時候的沈巍工作很勤奮,每天也工作到很晚,有時甚至睡在辦公室。直到1993年的一天,有人投訴到審計局領導,說沈巍撿垃圾。

領導當時還通知了沈巍70歲的外婆,認為其精神不正常,老是在單位裡撿垃圾。最後單位以沈巍患有精神疾病為由,讓其回家待崗。每個月也會正常發待崗津貼,現在每月大約2000元左右。

流浪漢:討飯的不做事情被人可憐,我撿垃圾靠勞動所得卻被人恥笑


02


然而,這個網上爭議頗大、許多人羨慕的傷殘疾病待崗津貼(病假工資)在沈巍的心裡卻極度憤怒!

“這是對我的侮辱!比打我臉還要來得難過! 我至今不覺得我有病,我只是把不該浪費的垃圾撿起來再利用而已。當時領導說我得了精神病,讓我病好了後再回去上班。可是這26年來從沒有一個領導來看過我,領導都換了好幾屆。每個月給我的津貼我一直存著,我不需要這個病假工資。我吃的穿的睡的都是靠撿來的,唯一花的錢就是買書的錢,我將撿來的垃圾賣掉去買書。” “(紅了之後)很多人要給我錢。我都不要。我卡里有10幾萬,都不用,我靠撿垃圾活著足夠。這是我要的生活。”


網上流傳沈巍復旦畢業,妻女遭遇不測才瞬間變窮,淪落街頭,這點上沈巍予以否認。

“我是大學畢業,但不是復旦。我沒結過婚,沒有老婆和孩子。我唯一在大學時暗戀過一個女生,之後畢業了,我寫了封信給她,才得知她已經有了對象。於是我再也沒找過任何女人。”

這點也經由沈巍常出沒地點一旁的酒店員工得到確認:“這個人從來沒有傷害過任何人,就是喜歡撿垃圾與看書。”

溫馨提示,打卡繼續

☟☟☟☟


那麼,沈巍到底還有沒有家人呢?

據記者瞭解到,自從沈巍成為流浪漢後,他的弟弟與妹妹就和他撇清了關係,再無往來。那麼多年來,唯一一次與親人的接觸,是在他的父親即將臨終的那一刻。

“2012年9月30日中秋節,弟弟聯繫到我,說父親不行了,問我要不要去看下。我答應了。 那個時候,我流落在一座大橋下,頭髮亂得一塌糊塗。我就叫了一個認識的師傅給我剪下,又借了幾件乾淨的衣服。10多年來第一次打扮了一下。 到了上海長航醫院,父親在病床上,十年不見,他已經不認識我了。 我跟他說,我是沈巍。他記起來了,然後開始流眼淚,緊握著我的手,說很愧疚。他說,你本可以在學習上有一番成就的,全因為我……那時我的父親一直打自己的耳光,而我已經泣不成聲,說不出話了。 最後我說算了,一切都過去了。那天正好中秋節,與家人一同吃了最後一餐月餅。 不久後,父親就走了。”


流浪漢:討飯的不做事情被人可憐,我撿垃圾靠勞動所得卻被人恥笑


03

如今上海正在如火如荼地搞全民垃圾分類,而讓垃圾再利用是沈巍一輩子的願望。

“國家終於開始重視起來了!垃圾的問題其實不在於垃圾,而是在於扔垃圾的人,要從源頭抓起。一方面做到節約,一方面垃圾好好分類,才能做到最大化的垃圾減排。”沈巍笑著對著記者的鏡頭說道。

“我從小撿垃圾,但我並不以此為恥。可是今天一個提倡垃圾分類的社會,我卻反被人嘲笑。但我無所謂,這個苦我吃了26年了,就好像一碗飯,我覺得挺好,為什麼你們覺得不好。有因為垃圾定罪的嗎?報紙是報紙還是垃圾呢?我不想與世隔絕,我想讓外界理解我,如何把垃圾去分類,去回收。”

“有人說,給我錢或者給我吃喝的東西。但我無兒無女,孤老頭子一個。我不要任何金錢和物質的幫助。給我錢幹嘛,我自己有一雙手,要人家的錢好意思嗎?

這20多年,我沒買過一粒米,也沒買過一件衣服,身上的衣服已經穿了幾個月。不管到哪兒,我都會做兩件事,買書、撿東西,哪怕看到地上有一張紙也要撿起來。

我賣廢品買書,這幾乎是唯一的開支。”

“只是有一點,我一直想不通。討飯的人不做事情,大家都同情他。而我付出了勞動,將垃圾撿過來賣掉,靠雙手靠勞動養活自己,反卻被世人譏笑。”

在上海這個大都市,與沈巍一樣靠撿垃圾為生的流浪漢們有許多許多。他們一般深夜跑到垃圾桶邊找出可以利用的垃圾,但他們從來不將垃圾桶打翻,收走自己可利用或賣錢的垃圾便走。

睡覺的話,白天沈巍在路邊一躺有時就能睡著,心非常寬。只是冬天苦一點,上海的冬天很冷,他時常被凍醒。而吃的,對沈巍來說最不愁:“食物的是被浪費最嚴重的東西,很多人不認為其珍貴。所以最好撿。從來不會因撿不到食物發愁,而且我更喜歡素食。”

沈巍將每天撿回來多餘的食物,都會餵給街邊的流浪狗與流浪貓們:“發現沒?這些被主人拋棄的貓貓狗狗每天的工作其實和我是一樣的。”

流浪漢:討飯的不做事情被人可憐,我撿垃圾靠勞動所得卻被人恥笑


沈巍給流浪貓狗留下的食物

04

與其他流浪漢不同的一點,就是沈巍是個極其愛看書的人。每天他工作一會兒就會去地鐵旁看會兒書。

“讀書時,不懂的地方我會用手機查,連的是附近商家的網絡。因為身份證幾年前丟了,所以沒法辦電話卡。之前曾買過一部手機,但被人偷了。之後託人在網上買了部500元的二手手機。”

二次打卡,精彩繼續

☟☟☟☟

他很喜歡畫畫與寫字,在撿來的紙板和報紙上,時常都寫滿毛筆字後再賣掉。

“其實我不想紅,我喜歡寧靜的生活。那麼多年,活到今天,我堅持的唯一生活理念就是,人不能肆無忌憚浪費東西。”

在沈巍的手機中,保存著一張他最喜歡的照片,名字叫甘地。

流浪漢:討飯的不做事情被人可憐,我撿垃圾靠勞動所得卻被人恥笑


“我特別崇拜甘地,像他一樣,我也願意主動過苦行僧的生活。我不標榜,我就是喜歡這樣的生活。”

說罷,沈巍收拾起東西,繼續撿尋人們遺棄在都市中他認為有用的垃圾去了。

05

他的背影並不高大,但是唯獨這句話深刻的迴盪在我的腦中:

“為什麼討飯的人不做事情,大家都同情他;而我付出了勞動,將垃圾撿過來賣掉,反卻被世人譏笑?”

沒錯。沈巍是否真的患有精神疾病,暫時無法判斷。但是從他的言行與執著專注的精神世界裡,或許正有一個被如今大都市的我們所不慎遺忘與遺棄的“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