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和刷屏的,肯定不是漫威粉

4月24日零點,往日靜悄悄的電影院,此時卻座無虛席。這部話題十足的《復仇者聯盟4》,終於在中國開始了首映。


漫威想到了粉絲的熱情,卻沒想到中國觀眾會有如此大的熱情。


為啥人人都在談復聯4|劇透和刷屏的,肯定不是漫威粉

在電影上映前,貓眼上的預售額就已經突破了一億,而單張票價過千也是創造了中國影史上的一個記錄。北上廣等城市,一張復聯4IMAX3D版的票價依舊維持在150元左右。


為啥人人都在談復聯4|劇透和刷屏的,肯定不是漫威粉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國內地午夜零點場(包含凌晨三點場),票房收入1.79億元,毫無爭議地成為了內地影史零點場的票房冠軍。


為啥人人都在談復聯4|劇透和刷屏的,肯定不是漫威粉


電影首映後,拒絕劇透成為了漫威粉絲和未觀影觀眾的頭等大事。他們創造了無數的段子在朋友圈刷屏:


看完電影什麼都不需要做,閉嘴就好;再說話縫上你的嘴,甚至有人決定觀影前拒絕看朋友圈。


但他們千算萬算也沒算到,微博在4月24清晨的頭條熱搜就是關於《復仇者聯盟4》的結局,不少電影博主也在第一時間做起了結局分析。


為啥人人都在談復聯4|劇透和刷屏的,肯定不是漫威粉

復聯4把漫威出現過的超級英雄彙集在了一起,這種大團圓的場面是全球影迷都想見到的


今天,所有人的關注點好像都在《復仇者聯盟4》,這部主打特效的電影,憑什麼讓這麼多人翹首以盼?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是漫威11年中推出的第22部電影。也是漫威第一階段的收官之作,因為在《復仇者聯盟3》中,一半的超級英雄都被抹除了。


當時的漫威的粉絲痛哭流涕,現在官方告訴你有了一個英雄重生的機會。他們會義不容辭地去看首映,在第一時間看自己的“心頭好”如何大展神威。


為啥人人都在談復聯4|劇透和刷屏的,肯定不是漫威粉


漫威粉絲也是近年電影粉絲中的新生勢力,他們的勢頭完全不弱於當初的“麻瓜們”(電影《哈利·波特》中對於沒有魔法的人稱為“麻瓜”)。

2008年,漫威的第一部電影《鋼鐵俠》上映時,國內還沒有特效上極為優秀的科幻電影,而酷炫的機甲讓當時的男孩們印象深刻,小羅伯特·唐尼那張帥氣的臉,則是讓女孩們尖叫連連。

就這樣,看臉和特效的孩子們,記住了紅底白色的六個英文字母:MARVEL。


為啥人人都在談復聯4|劇透和刷屏的,肯定不是漫威粉


而2018年11月,漫威漫畫的創始人斯坦·李離世,這部據說是他最後出場客串的電影,更是給了漫威粉絲一個特殊的緬懷的方式。


觀看首映的,除了漫威的粉絲,更多的是路人。中文譯名“終局之戰”勾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在每一部復仇者系列的電影公映前,漫威會放出各種各樣的預告片和現場推廣,這部電影也不例外,除了普通的預告片,和NHL等聯合版預告更吸足了視線。為了癌症病人單獨點映的故事,更是讓復聯4多了一絲溫暖。


話題和人性,漫威將“超級英雄”做到了極致,也把營銷做到了極致,當復仇者聯盟4上映時,它已經不單單是個電影,更是一個話題。


當這部被官方宣傳成了“收官之作”的作品上映時,有些路人觀眾只需要揣著一顆炫耀的心,不顧及票價,前往電影院,凌晨的時候,發出自己的票根相片,拍出電影的開頭,然後發到朋友圈,贏得幾句“不準劇透”評論和心中女神的點贊,就足夠了。


至於講了啥,對於有些觀眾來說並不主要,他們可能連主演都分不清,哪裡還在意劇情?


“我看過,能劇透,我就是粉絲!”這就是復聯4刷屏給其他人造成火爆景象的錯覺。


說回到漫威,這個曾經頻臨破產,把蜘蛛俠版權賣給索尼才能拍出《鋼鐵俠》的“小單位”,用11年的時間,打造出了一個“超級英雄宇宙”。全球累計票房總量突破了18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北美電影兩年票房的總和。


在漫威宇宙之前,電影史上其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宇宙”概念,雖有《哈利·波特》、《黑客帝國》等影片,但這些電影都有固定的主角和故事線,有著很強的連貫性。


而漫威的電影每一部你都可以拿出來單獨看,它更像是一個精巧的拼圖,除了復聯4之外的21部影片,主要的超級英雄超過了20位,你可以單獨看,但也可以把他們放在一起。


這些超級英雄有著明顯瑕疵和弱點,他們有著超能力,但也有著人性上的缺點,漫威讓英雄不再高高在上,而這樣的設計也拉近了觀眾和電影角色之間的距離。


除了影片,它締造了一股流行文化思潮,電影、動畫、玩具、遊戲、樂園在一條產業鏈不斷衍生發展。在《美隊2》口碑大爆之後,漫威開始嘗試多種風格,《銀河護衛隊》主打太空歌劇,裡面的經典老歌就能讓你值回票價,《奇異博士》頗有《盜夢空間》的感覺,《蜘蛛俠》與青春校園電影融和,《蟻人》系列更是融入了“偷竊電影”的基因,《黑豹》的“非洲未來主義”美學風格更是在奧斯卡獲獎。


為啥人人都在談復聯4|劇透和刷屏的,肯定不是漫威粉

電影《奇異博士》


為啥人人都在談復聯4|劇透和刷屏的,肯定不是漫威粉

電影《黑豹》

經歷過市場考驗的類型模式和影像風格合理混搭,帶來的便是新奇多元的視聽語言、復古與前衛齊頭並進的流行文化、天馬行空的無厘頭腦洞。漫威所提供的娛樂體驗,早就不單單是“爆米花,閤家歡”的“無腦爽片”,漫威宣傳的不僅僅是電影,更是電影背後不同的精神和思想。


但是,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或許這個問題有答案,或許沒有。唯一肯定的是,在這個依靠網絡怒刷存在感的時代,我們可能會因為跟風,走進電影院去接觸漫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