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報談“娘炮”爭議:尊重審美多元 反對惡俗炒作

婦女報談“娘炮”爭議:尊重審美多元 反對惡俗炒作

近年來,隨著各路資本的爭先介入,中國文化娛樂產業異軍突起,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裂變”。依託“90後”“00後”的年輕人群對明星偶像的熱烈追捧和強勁的購買力,“粉絲經濟”在短短几年內從發端到崛起,而後火爆,顯示出了巨大的能量。於是,廣大粉絲的眼球、喜好和錢包成了商家的“必爭之地”,有人戲稱:“粉絲為王”時代,“得粉絲者得天下”。

在這種背景之下,為了迎合更青睞斯文秀氣、乾淨清爽男性的新生代審美標準,文化娛樂產業有意識地批量生產出一大批這類風格的明星。嗅到了其中商機,不少本來並不走此路線的明星也主動投其所好調整“人設”,自我包裝,製造賣點。

在此過程中,確有一些明星為了吸引眼球,搞噱頭,惡俗炒作,過度整容,以為矯揉造作就是“美”,令公眾極為反感。而滿屏滿網的爆款“錐子臉”、“千人一面”的“人設”轟炸也導致了持續的審美疲勞,促使反感升級。更有甚者,一些文化影視公司為了捆綁營銷和炒話題,故意炒作各種“CP”,以求虹吸流量效應。

倘若任由此種功利浮躁、矯揉造作之風氾濫,必然嚴重影響社會的風清氣正,對青少年造成不良誤導,必須儘快激濁揚清,大力倡導真實、健康、積極、昂揚、向上之風。

與此同時,也應釐清一個概念,浮於表面的外形氣質並不能作為評價一個人的標尺,只有深藏內裡的品格和內涵才最能體現其價值。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記載:孔子因弟子宰予利口善辯而對其青睞有加,後發現他既無仁德又懶惰;而弟子子羽樣貌醜陋,孔子據此認定他資質低下,必不會成才,不料他卻成為聲譽很高的大德。孔子得知後,慚愧自省:“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事實證明,以外在取人,流於膚淺,且謬以千里。

不以貌取人,包括不以性別氣質的特點取人,是文明社會基本的常識與素養。因為無論一個人呈現何種性別氣質,都可以向上向善。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能夠贏得人們尊重與認同的,永遠是那些持久地打動人心、照亮社會的優秀品格與可貴精神,而不是會隨著時間滅失的皮囊。一個社會應該有足夠的包容能力,尊重和包容多元選擇,不止是審美,正如哲學家羅素所言:“須知參差百態,乃是幸福本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