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特效 遼寧科技大學學生做了三分之一

《流浪地球》特效 遼寧科技大學學生做了三分之一

《流浪地球》作為2019年春節檔第一熱門電影,首部國產硬核科幻大片,除了票房一路高歌猛進破紀錄,口碑上也創造了一個科幻大片現象級的紀錄。但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這部口碑炸裂的影片當中,還有咱科大學子不容小覷的特效貢獻。

《流浪地球》的導演在發佈會上談道:“全片總共有2003個特效鏡頭,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其中的百分之七十五都是由中國的公司製造出來的。”“《流浪地球》中共有2003個特效鏡頭,其中科大學生參與制作的有700多個。”昨日記者採訪了遼寧科技大學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動畫系主任韓宇。交談中,韓老師熱情洋溢的同記者分享他存在手機裡的圖片——這是電影《流浪地球》封底字幕的幾幅截圖,這幾幅圖片裡,有韓宇的珍惜和驕傲。演職人員中動畫專業15名學生榜上有名。他們既有已經畢業的學生,也有動畫專業大四在校學生。韓老師介紹,在與這些學生交流中得知,為了呈現最佳視覺效果,影片中的一個鏡頭曾修改了251個版本,普通的一個鏡頭改100個版本以上已經是常態。這15個年輕人,從2017年2月電影開始拍攝起,便把自己600多個日日夜夜的汗水和靈感,糅進了這700多個鏡頭,時時感受著“流浪地球”的脈動。

韓老師介紹,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運送火石進發動機的情節,除了真人之外其它所有畫面都是特效,這也是他們的團隊承擔的。從龐大的發電機組、到每個微小的細節呈現,一次次設計和渲染,一次次推敲和推翻,他們幾乎到了崩潰的臨界點。因為沒有前人更多的經驗可以借鑑,所以只能由團隊成員摸索著製作出來,是真正的技術硬核。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上大學學動畫,多少有些冷門甚至“不務正業”,孩子們不得天天窩在寢室裡打遊戲啊?其實不然,韓老師介紹,現在的動畫專業,就業前景廣闊,供需兩旺,但受相關政策環境的制約,動畫這一藝術類新興專業的發展,還需要社會和家長廣泛認知和認可,他也相信會有更多優秀學生用實際行動改變目前這種現狀。

千山晚報全媒體記者 沈璐佳

相關新聞:

15名遼寧科大學子參與《流浪地球》特效製作

《流浪地球》作為2019年春節檔第一熱門電影,其宏大的場景、逼真的特效吸引了觀眾的眼球。27日,記者從遼寧科技大學獲悉,《流浪地球》特效製作團隊中有15名遼寧科技大學動畫專業畢業生、在校生。

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動畫系主任韓宇說,2016屆畢業生梁紅峰,曾任院學生會主席,雖然參加工作時間不長,卻早已獨當一面,成為北京頂點視覺科技有限公司的商務製片,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的特效製片。

通過電話採訪,梁紅峰告訴記者,《流浪地球》中共有2003個特效鏡頭,其中遼科大學子參與制作的有700多個。當人們津津樂道於片中特技如何炫酷,甚至把它與好萊塢大片相提並論時,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從想象到影像,這部中國硬核科幻的開山之作背後是怎樣的付出。導演郭帆最初想將影片的特效交給成熟的美國公司,但天價的製作費令他們放棄了這一想法。梁紅峰說,我們不甘心讓中國電影特效永遠位列“其次”。為了呈現最佳視覺效果,影片中的一個鏡頭曾修改了251個版本,普通的一個鏡頭改100個版本以上是常態。從2017年2月電影開始拍攝起,梁紅峰和其他14名科大學子便把600多個日日夜夜的汗水和靈感糅進了這700多個鏡頭。

據梁紅峰介紹,在近兩年時間裡,他們完全沉浸在“流浪之旅”,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運送火石進發動機的情節,除了真人之外其他所有畫面都是特效,這也是他們團隊承擔的。從龐大的發電機組,到每個微小的細節呈現,一次次設計和渲染,一次次推敲和推翻。因為沒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借鑑,所以只能由團隊成員摸索著製作,是真正的技術硬核。這部電影也開啟了年輕的特效製作團隊職業生涯的完美之旅,梁紅峰說他們在業內已經小有名氣,電影、廣告等製作邀約不斷。

韓宇說,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對學生採取“2+1+1”的育人模式,即通過2年夯實基礎知識,1年在業界專家的指導下進行校內實踐,1年直接進入到具有一定資質的企業實習,這樣畢業生走入社會之後可實現零磨合期,減少企業的用人成本和培養週期。現在動畫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每到畢業季來臨之前,用人單位都會來鞍“爭搶”優秀畢業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