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窖技改項目“低調”投糧,名酒“圈地運動”將在品質高地打響?

近日,瀘州老窖釀酒工程技改項目低調投糧入窖,原計劃將於2020年逐步建成投產的技改一期項目,將日程提前顯然大有深意。

眾所周知,歷經了黃金十年的野蠻生長以及近幾年的恢復性增長,名優酒完成了對市場寬度和深度的兩次“圈地運動”,而萌芽於調整期尾聲,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一線名酒均提出了產能擴張的發展訴求。現在回想起來,這場彼時意料之外的“技改”,冥冥之中倒為當下的白酒市場割據生變埋下了種子;當糯紅高粱摩挲過瀘州老窖“早熟”的窖泥之後,所有的猜想似乎都能落袋。

另一方面,近年來今世緣、口子窖、金徽酒等二三線名酒亦在加碼推動釀造工藝等改造,似乎也正以此來避免第三次“圈地運動”中懸掛免戰牌。

瀘州老窖的“產能”



老窖技改項目“低調”投糧,名酒“圈地運動”將在品質高地打響?



在近幾年名酒直行競速的賽道上,瀘州老窖的“停貨通知”仿若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這一道風景線的背後則是“產能飽和”是重要的“三大面”。

官方數據表示,瀘州老窖目前擁有1619口百年以上老窖池,極限產能3000噸原度酒,對應約5000噸成品酒。不同於其他香型白酒對窖池年齡的依賴,瀘州老窖的拳頭、絕對增量產品國窖1573,正需要百年老窖池發酵,因此在高端基酒的產能方面,瀘州老窖的天花板比較明顯。

時間撥回到2017年。瀘州老窖股份公司董事長劉淼在當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公開對技改項目提出要求:好、快,並強調到2018年下半年要基本竣工、2019可以試調、2020年可以正常使用;2018年一開年,現任瀘州市委書記劉強率隊對瀘州老窖釀酒工程技改項目現場督導和辦公,並不吝“龍頭企業”、“生命線工程”、“最重要的項目”等標準,再次加碼技改項目的施工力度;

2018年5月,國窖股東大會首次披露2018年銷售要超過100億元,2020年銷售超過200億元、銷量達到兩萬噸以上的“小目標”。

除此之外,近年來瀘州老窖通過不斷加碼“老窖出好酒”研究和傳播,構建窖泥老熟的質量標準,並強化提升釀造產品風味質量等研究,也為技改項目的投產做了良好的鋪墊。

平心而論,高質量的產能對於瀘州老窖來說,是真正實現品牌復興的關鍵點,這裡有著原汁原味的濃香基因,而在當前膠著的白酒賽場沒有一騎絕塵的“優勢負擔”,或許正有助於“淼鋒組合”拿品質牌來揮斥方遒。

根據瀘州老窖公開資料,技改項目將在保持現有產能不變的基礎上,一方面通過建設曲藥生產、基酒釀造、陳釀老熟等生產系統設施,進一步提高優質基酒比重,優化產業結構;另一方面通過生產環節的自動化、信息化升級,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全部建成後將形成年產優質白酒10萬噸、曲藥10萬噸和儲酒30萬噸的能力。雖然此次“投糧”瀘州老窖方面略顯低調,但也代表著瀘州老窖產能這塊誘人的璞玉,已經在靜待來日歲月的雕琢。

名酒技改“時間表”


老窖技改項目“低調”投糧,名酒“圈地運動”將在品質高地打響?


在度過了行業復甦洗禮的蜜月期後,名酒在“技改”方面的新一輪競逐鳴響了重新起航的禮炮。

這邊廂,瀘州老窖扛起了74億元的技改大旗,解禁了名酒的產能擴張;那邊廂,總投資35.59億元的茅臺酒技改工程、總投資83.84億元的茅臺醬香系列酒技改工程項目、總投資76億元習酒技改擴建項目陸續領命上陣。而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白酒產業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期,高質量發展倒逼白酒供給側改革進入深水區,因此行業也看到了名酒紛紛將技改“時間表”提升日程。

快訊君通過梳理白酒上市公司公告,除了茅臺與瀘州老窖之外,五糧液、洋河、汾酒、古井貢等近年來陸續啟動了釀酒、制曲等技改項目;口子窖、今世緣、金徽酒等也通過融資來推動釀造工藝等改造。在非上市板塊方面,郎酒在發佈品質戰略的同時,也在加速二郎基地技改、吳家溝基地技改項目的推進,而西鳳酒也曾透露募集資金用於釀造及制曲技改項目的計劃。

有趣的是,當行業的目光觸及茅臺、五糧液、國窖等一線品牌,往往會接收到“高品質”、“稀缺”、“高端”、“擴容”等高頻關鍵詞,在品牌張力不斷釋放,渠道終端觸角可以無盡延伸的今天,高品質的產能顯然成了制約名酒再次發展的瓶頸。

在此之際,一線名優酒紛紛提出行穩致遠、品質戰略的發展策略,而一系列的“技改”現象明顯昭示著白酒行業品質的“天王山之戰”,已經提前到來。

第三次“圈地運動”



事實上,當前名優酒紛紛交出的業績利潤雙增長的“擴容”現象代表不了整個行業,行業也不是白酒上市公司年報飄紅所呈現的一片歡歌。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下降148家、總產量下降326.86萬千升、總銷售收入下降290.59億元;同時虧損企業增加55家至183家、虧損面達到了12.66%,創近六年來最高水平。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秦皇島共識”、“杏花村共識”、“西安宣言”、“黔酒出山”“南醬北清”等名酒倡導發起的競合運動如火如荼開展下,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壓縮,而當戰火燃燒至品質的領土,中小品牌更難有算盤可打。

相當值得玩味的是,在一個月之前的春季糖酒會上,華致酒行董事長吳向東談到“我覺得企業今後會不會做更大規模不重要,但是我能不能把西裝脫掉,哪一天親自去給大家釀一杯酒,你們喝著這杯酒這麼好,我就滿足了。”如今,本著渠道和上游產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吳向東對白酒品質的態度,給了未來行業如何以慢牛的心態來獲得快牛的業績一個最直觀的註腳。

相比於在渠道終端和品牌高地的激烈對話,白酒行業的品質之戰的觀賞性似乎顯得平淡。平心而論,近幾年的高品質白酒的產能都有點後現代主義的味道:飛天茅臺缺貨的市場困局不知何時能解脫,而國窖1573的產能上限如何突破,而有關品質之爭帶來的名酒割據生變,既然都將技改提上日程,倒可以把時間往後再挪幾年看看。

可以想象的是,在名酒擠壓的市場渠道中閃轉騰挪的中小品牌的好日子似乎已經到了頭,幾年後襬在消費者眼前的,可能基本就是名酒出品的產品排列組合;但對於名優酒來說,瀘州老窖提前“投糧”,顯然是逐鹿下半場的一個完美開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