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碧发家史

挖掘游戏历史,传播游戏文化,我是主机游戏爱好者守门员,期待您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要说近期游戏圈最火的游戏公司非育碧莫属,原因并不是育碧又发了什么游戏大作,而是育碧在近日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大火事件中,通过一系列堪称教科书级的操作,吸引了大量玩家的眼球,甚至因为《刺客信条:大革命》中对巴黎圣母院几近真实的重现已经"出圈"到了建筑界,被呼吁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提供帮助。说起育碧,其实广大玩家们并不陌生,甚至还很熟悉,这家来自法国,集游戏制作、发行和代销为一体的公司,时至今日已成为仅次于动视暴雪、EA、Take-Two的全球市值第四大的游戏上市公司,并兼顾着欧洲第三,北美第四独立出版商的显赫名号。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共同走进这个游戏界的庞然大物,重温育碧的整个发展历程。

育碧发家史

一、从农场走出的游戏公司

育碧诞生于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岛上一个名叫卡朗图瓦的小镇,其创始人是来自吉尔莫特家族的五兄弟。他们的父亲老吉尔莫特是一个农场主,既种地又做农产品生意,向当地的农民销售农药化肥、农机配件。五兄弟从小就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成长,长大后,五兄弟先后就读于法国雷恩商学院,北方高等商学院等不同的商学院。老大克劳德·吉尔莫特和老二米歇尔·吉尔莫特毕业后相继回到农场帮忙打理,但农场的利润毕竟不高,于是两兄弟打算为家族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育碧发家史

最初,他们试着贩卖电脑软硬件和音乐CD,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长子克劳德去了一趟英国,看到那里个人电脑的售价是法国的两倍,发现了商机。1984年,兄弟俩成立了一家邮购公司,通过低价购入再邮寄销售海外的方式赚取差价,随着订单的增长,生意越做越好。于1985年成立了吉尔莫特公司,主营计算机软件的分销。到了后来,兄弟二人又发现法国的游戏市场规模巨大,但种类不全,特别是美国游戏不多,在本土售卖美国游戏有利可图,于是开始代理进口游戏软件,甚至还说服了艺电(EA)、雪乐山(Sierra)、卢卡斯艺术(Lucas Arts)等大型游戏公司进行版权合作。

再之后,店里经常会光顾一些年轻人,推销他们游戏的创意,冒险的想法由此萌生:既然知道哪些游戏在市面上更受欢迎,兄弟几个也都喜欢玩游戏,何不自己成立公司制作游戏呢?1986年3月,老大克劳德·吉尔莫特和老二米歇尔·吉尔莫特召回了还在读书的3个兄弟,以5人的名义在老家卡朗图瓦,共同创办了一家全新的公司,取名"Ubisoft ",这就是国内玩家熟悉的"育碧"!

育碧发家史

二、关于"育碧"名字的由来

关于为什么最初五兄弟会将公司命名为"Ubi",育碧公司并没有可以解释过,网上有这样几种说法,供大家参考以下:

一是说,"Ubi"是英文单词ubiquitous(意为"到处存在")的缩写,寄托了五兄弟对自家产品能够无处不在的美好憧憬。

一是说,"Ubi"其实是法语"Union des Bretons indépendant"(大意为布列塔尼人独立联盟)的首字母所得缩写。

还有一个说法是,吉尔莫特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的一支部落,这支部落崇拜的最高神叫做"Uban"。而五兄弟用"Ubi"这个名字,就是为了向祖先崇拜的神明致敬。

以上几种说法,你绝对哪个更合理呢?

关于名字,还有一件趣事,就是关于"Ubisoft"的读音。育碧曾在自家的官方YouTube频道里放出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是来自育碧全球多地工作室的员工在用自己的念法来念自家公司的名字。视频中一些人将之念为"yoo--bee--soft",也有一些人的念法是"oo--bee--soft",更有甚者还有念成"yoo--bee--eye--soft"的。视频的最后,育碧CEO 伊维斯·吉尔莫特总结:母语为英语的人更倾向于念"yoo--bee--soft",而法国人则更倾向于念"oo--bee--soft"。

育碧发家史

三、第一个经典游戏人物——雷曼

育碧成立初期,虽然有着自己制作游戏的目标,但更多的还是从事自己电脑软件包括游戏软件的代理出版、发行的老本行,慢慢积累着原始的资本。不过随着1990年代前后,个人计算机行业的蓬勃发展,育碧公司也发展的顺风顺水、不断壮大。

1989年,为了招募到更多的游戏人才,育碧在杂志上举办了有奖编程大赛,大奖是价值不菲的个人电脑。在这次活动中,育碧招募到了一名年仅17岁的天才少年——米歇尔·安塞尔,他对育碧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性作用,因为现在人们称他为——"雷曼"之父。

育碧发家史

17岁的米歇尔进入育碧后,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展示才华的机会。1994年,育碧在安塞尔的老家蒙彼利埃创建了游戏工作室,集中开发力量准备开发一款当时最为流行的动作闯关类游戏,作为育碧打开游戏市场的敲门砖。而雷曼这一经典形象就是在此期间由安塞尔设计出来的。

育碧发家史

雷曼的形象既特别又有趣,同时没有胳膊腿的设计,还减轻了游戏主机的运算负担,可谓是一举多得。据说当年育碧创始人五兄弟之一的米歇尔·吉尔莫特第一次看到雷曼形象时,就感觉这个游戏大有可为,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了该项目鼎力支持。游戏最初本计划登陆任天堂的SFC平台,不过彼时的任天堂平台大作众多、强敌林立,育碧很聪明的决定让《雷曼》登陆索尼刚刚发布的初代PS平台。

育碧发家史

1995年1月《雷曼》登陆PS时,这个1994年12月推出的新平台上总共只有9款游戏,消费者和媒体的选择余地非常狭窄。当大家的目光聚焦在有限的游戏上,《雷曼》凭借着自身的素质,很容易让人们关注到了这款游戏,随之带来的就是远超预期的销量和影响力。《雷曼》的成功不仅铸就了育碧的第一个经典游戏形象,更是让广大玩家们记住了育碧这个游戏公司。

在随后的几年里,《雷曼》系列不断为育碧开疆拓土,甚至在2006年由雷曼衍生的游戏《雷曼:疯狂兔子》再次成为玩家的新宠,成为育碧的又一经典游戏形象。时至今日,这群又贱又坏却又有点萌的兔子已经逐渐超越了雷曼在玩家中的受欢迎程度,成为育碧新的标志性角色。

育碧发家史

四、上市

1996年,育碧乘着《雷曼》游戏风头正盛之际,宣布上市。上市后育碧迅速募集到了大量资金,随后便开启了其开疆拓土的道路,先后在安纳西(1996)、上海(1996)、蒙特利尔(1997)和米兰(1998)建立了全球工作室。

1999年,吉尔莫特家族又创办了一家名为智乐(Gameloft)的游戏公司,专攻移动端游戏,育碧把游戏的版权授权给这家新公司。一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让育碧的股价飙升了四倍。

育碧发家史

彼时的育碧在欧洲地区已经名声在外,但在北美市场却缺乏影响力,于是育碧急需一款优质作品来打开北美市场的大门。当时在美国本土正是射击类游戏大行其道的时候,育碧本身的开发团队虽然经过了几年历练开发能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但仍缺乏射击类游戏的相关开发经验。

股价高企,资金充裕的好处此时显现了出来,"自己搞不定,我可以买买买啊!"育碧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第一个被育碧拿下的便是我们之前专门做过专题文章的"汤姆·克兰西"和他的Red Storm工作室 。事实证明,育碧的这一决定不仅使其本身一举成为军事射击游戏领域的行家里手,更是使"汤姆·克兰西"系列名留青史,即便是汤姆·克兰西本人已去世多年,但"汤姆·克兰西"系列游戏依然在延续着它的辉煌,依然在玩家心中占据着一块重要的位置。

育碧发家史

此次收购的成功也拉开了育碧通过收购大肆扩张的序幕,随着旗下工作室的增多,育碧的开发能力和旗下的IP数量也不断增长。不过这些我们还是留到下期再讲吧,今天关于育碧的发家史我们就先聊到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