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一河一策”推进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

□记者 彭慧

本报讯 黑臭水体治理是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战役之一,不仅关系到城市环境质量,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目前“创卫”已进入倒计时,我市将对中心城区内的7条黑臭水体对症施策,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河道水质。

3个月内清洁城区7条黑臭水体

按照省政府坚持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行动要求,我市出台《周口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3个月内以控源截污为重点,完成现有中心城区及城乡接合部7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到6月底,城市污水和畜禽养殖得到有效治理,中心城区及城中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乡接合部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不低于85%,全面消除中心城区和城乡接合部范围内的水体黑臭现象,实现城区河道水循环正常、水生态良好、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达到“创卫”水系治理标准。

据了解,黑臭水体整治由市城管局负责组织截污纳管、泵站、污水处理厂、调蓄池等项目建设,市水利局负责7条水系治理改造、水源连通等工程实施,各区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各自辖区内的坑塘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全面推进三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此次黑臭水体治理的重点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控源截污。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三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2019年,启动完成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工程建设,完成49个城中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全市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同步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2019年,完成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和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城中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强化工业、生活污水监管。严查非法排污行为,5月底前,城管部门完成7条水系所有沿河非工业污水排污口封堵。

推动单位庭院雨污分流改造。对雨污水错接、乱接进行重点整治,切实解决沿河湖污水管渗漏问题。

治理沿河畜禽养殖污染。巩固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成果,推进畜禽养殖生态治理,督促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收集、处理和利用设施,治理率达85%以上。

治理初期雨水污染。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滞留池、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

内源治理。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城市水体沿岸积存垃圾,做好河岸、水体保洁,及时清除水面漂浮物,严厉查处向河湖倾倒垃圾、污水的行为,解决因脏乱差导致的水环境恶化问题,同时利用生态清淤方式清理水体底泥污染物,严防二次污染。

疏浚活水。加强城市“蓝线”规划管控,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沟塘,严控侵占河道水体行为,保持城市现状水面不减少;加大对河道两岸违法建设的清理力度,打通“断头河”,加强城市水系沟通;合理利用再生水和清洁雨水作为补充水源,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

“一河一策”加快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

为确保黑臭水体整治全年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下一步,市住建、环保、水利等部门将从坚持规划引领等五个方面着手整治,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摸清污染源、污水直排口、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等情况,统筹谋划好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布局,加快推进“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加快实现污水处理的全覆盖。

强化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建军任组长,市政协副主席张文平任副组长。压紧压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严厉督查问责,积极督促整改,及时查漏补缺,完善长效管理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抓实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扎实推进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河道沿岸排污口的基础建设和改造工作,同步推进雨污分流,着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确保污水全部接入管网,排出水质稳定达标,河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强化执法监管。建立健全制度,坚持铁腕治污,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违法设置排污口、医疗废水直排、非法养殖等环境违法行为。

推动治理创新。发挥好河长制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作用,积极引导市民群众参与监督,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民治水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