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的邏輯變了!錢正在流向這4大領域

2018年,電視劇《大江大河》在全國熱映,這部片子以3個貧窮青年為主線,講述了小人物在大時代中從底層一路拾級而上的奮鬥歷程。

在津津樂道的同時,我們也不免會思考:在過去的40年裡,普通中國人到底有多少次改變階層的機會?在大時代的變化之下,又該怎樣向趨勢借力、掌握自己的命運?

“賺小錢靠技巧,發大財靠康波”,投資是撬動人生的支點,從長遠看,大約90%的投資收益都是來自於成功的資產配置。個人財富積累與經濟週期密切相關,對經濟週期的判斷基本確定了投資的輸贏。

或許你聽過這樣一個例子,如果整個經濟都站在一個上升的電梯裡,那麼不管你在電梯裡是蹲著,站著,還是跳著,你的財富都在快速的增長,區別的只是速度和幅度而已。但如果整個經濟都進入了一個下行的電梯,那覆巢之下無完卵,不管你多麼努力的往上跳,也避免不了墜入深淵的厄運。所以投資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順勢而為。


中國財富的邏輯變了!錢正在流向這4大領域

01 過去幾十年中的5大造富機會


財富的英文是“fortune”,“fortune”這個單詞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命運。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財富命運,關鍵在於你能否抓住,回顧過去幾十年,我們看到了太多的時勢造富的成功案例。從改革初期,大概有5次造富的機會,只要抓住了其中的一次,命運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上世紀90年代市場化改革的大勢,給我們的機會就是下海。

1984年,鄧小平同志第一次“南方講話”,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心,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看準了短缺經濟和市場化改革的潛力,中國第一代企業家“84派”應運而生,魯冠球先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魯冠球先生堅持認為“社會趨勢性的東西一定要去做”,從60年代便順應社會趨勢開始創業,1978年判斷出國家將要大力發展汽車業,他下定決心捨棄其他項目,專攻汽車底部零件——萬向節。

1983年,在國家肯定了非國營企業家存在的合理性後,他與鄉政府簽訂了承包合同,使得“萬向”成為國內率先實行個人風險承包責任制的鄉鎮企業。

1988年,他出資1500萬元買斷了工廠股權,萬向正式從鄉鎮企業變為民營企業,開始市場化。最終魯冠球先生成為民營“不倒翁”、商界“常青樹”,締造了一個橫跨汽車、能源、房地產等多個產業、營收破千億的商業帝國。

2.過去20多年人口紅利的大勢,給我們的機會就是地產。

1992年,小平同志第二次“南方講話”,這一年誕生了一大批企業家,他們也被稱為“92派”。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房地產,1992年南巡講話市場經濟確立,商品房市場化是大勢所趨。

以北京為例,當時人均住房面積只有7平方米,較為短缺,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商品房價格剛開始放開,以年均30%的速度上漲,存在著巨大的商機。在這樣的背景下,房地產開發熱情被充分激發,房地產開發迅速升溫,開啟了建設狂潮。

199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17%,地方房地產投資普遍增長50%以上。這一年楊國強看到了人口紅利和城鎮化紅利,接盤創辦碧桂園,在近20年房地產的黃金時代中高速發展,目前碧桂園的銷售收入已經超過了3000億,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房地產企業之一。

圖表1 商品房市場化後,銷售額快速增長


中國財富的邏輯變了!錢正在流向這4大領域



圖表2 商品房市場化後,銷售面積屢創新高


中國財富的邏輯變了!錢正在流向這4大領域



對個人來說也是如此,如果你能認清大勢,早一點買房,甚至多買幾套房,那麼你的財富和命運可能會徹底改變。

我身邊有兩個朋友,一個在十年前借錢買了房,另一個則是不捨得買,一直在努力的存錢。結果,前一個朋友現在不僅早就還完了貸款,還又買了一套大房子,而後一個朋友後來辛辛苦苦攢的錢才剛夠一個小房子的首付。

兩個人對大勢的判斷不同,財富的增長和人生的軌跡也就完全不同了。

3.2001年中國入世,給我們的機會就是貿易。

全球化的最大動力來自中國,最大受益者也是中國。從絕對量來看,中國進出口總額從1990年的5560.1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27.79萬億元,進出口總額增長了近50倍

從相對量來看,同期GDP從1990年的1.87萬億元

上升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中國進出口總額佔GDP的比重,1990年為24.7%,2006年最高時超過65%

從增速上來說,中國進入世貿組織之後,進出口總額平均增速高達14.55%,同期GDP增速為13.31%,貿易增速高於同期GDP增速。

在全球化紅利的推動下,中國先後超過西班牙、法國、德國、日本等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從事出口貿易的企業從中受益。

圖表3 2001年入市後,中國成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中國財富的邏輯變了!錢正在流向這4大領域


中國第一位女首富張茵就是通過出口貿易起家的。1987年,張茵便開始在大陸尋找造紙廠作為合作伙伴,發展紙張出口業務。

受益於全球化,出口業務快速發展,到2002年,張茵的中南控股躍升為美國集裝箱出口用量最多的公司,張茵也迅速進入了珠三角頂尖的富豪行列,於2009年成為“胡潤百富榜”上第一位女首富,也是全球第一位白手起家的女首富。

4.再之後的一次機會,就是互聯網革命。

1999年前後,中國的互聯網開始興起,根植於中國的龐大市場,互聯網紅利催生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99派互聯網大佬們。

他們可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以新浪、搜狐、網易為代表的門戶網站時代,第二個為代表的應該是BAT時代,現在又加上了J,京東。

2015年,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15派企業家則是抓住移動互聯網機遇迅速崛起,以T(今日頭條)、M(美團點評)、D(滴滴出行)為代表。還有李笑來,原本為新東方老師,由於看好區塊鏈邏輯而持有比特幣,隨著比特幣的瘋漲而成為中國比特幣首富,實現財務自由。

5.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機會,就是以2008年為起點的資產泡沫化。

過去十年,中國的貨幣基本上是大水漫灌的思路,數十次的降準降息,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都極度寬鬆。

2008年,我們的M2還不足50萬億,現在已經超過180萬億,貨幣增長帶來了金融泡沫的繁榮。2016年,我國金融業佔GDP的比例一度達到8.4%,遠遠超過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顯然是過度的繁榮。

在金融化時代,金融業成為最受青睞的職業,收入也相對可觀,尤其是非銀機構。新財富券商分析師年薪百萬,發債業績提成高達百萬,新三板做市業務人員收入超過百萬,金融從業人員成為高收入的代名詞,直2016年之後,金融監管力度加大,金融泡沫開始退潮,金融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圖表4 貨幣寬鬆,金融業迎來十年黃金時代


中國財富的邏輯變了!錢正在流向這4大領域


想要站在時代的前沿,第一步就應認清大勢,順應大勢,當機會來臨時,看好看準後及時把握。

2012年,我放下央企鐵飯碗,去了一家民營券商,別人都不理解,覺得很冒險,但我其實一點都不慌,因為我知道金融化的高峰就要來了,金融業當然是最為受益的,這是我的第一次創業。

2017年11月,我又辭去券商高管職位,創立如是金融研究院,投身互聯網知識付費行業。朋友又開始不理解,甚至擔心我、勸阻我,畢竟放棄券商高管身份,機會成本也是很高的,自己創業風險很大。但我其實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我知道,金融已經進入下行週期,未來一定是互聯網的時代、知識的時代。

我講自己的經歷,目的就是告訴大家,努力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努力,必須要看清大勢,選擇正確的賽道,否則努力就白費了。

從這個角度說,選擇可能比努力更重要。


中國財富的邏輯變了!錢正在流向這4大領域

02 經濟週期輪迴,2019資產荒廢或將再現


其實,從2014年到2018年,中國經濟已經經歷了一輪完整的經濟週期。

1.衰退階段

2014年初,經濟開始加速下行,實際GDP增速在一年的時間裡從7.9%降到7.1%,下行了0.8個百分點,經濟正式進入衰退階段。

為了保住7%的經濟增長底線,政策從2014年11月降息開始升級到全面寬鬆,隨後2015年我們看到了十幾次降準降息以及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專項建設基金的大規模投資,市場上一度出現“資產荒”,資金太多、收益高的優質資產太少。

2.復甦階段

在全面寬鬆和大規模投資的刺激下,經濟從2016年開始逐步進入復甦階段。

需求側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持續回暖,帶動2016年一季度名義GDP見底,三季度實際GDP見底。

與此同時,2015年底提出的供給側改革導致產能去化,微觀市場的商品價格和一二線房價開始上漲。

3.過熱階段

2017年初開始,宏觀上的經濟增速雖然還在回升,但幅度並沒有前幾輪刺激那麼明顯。

與此同時,大劑量的貨幣寬鬆開始推動資產價格泡沫化,一線城市房價幾乎翻倍,三四線城市樓市持續火爆,迫使各地開始加大力度進行地產調控,貨幣政策也明顯收緊。

4.滯脹階段

在去槓桿的束縛之下,大規模刺激政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逐步耗盡,經濟增長的回升明顯遭遇瓶頸。2017年三季度開始經濟增速重新下行,實際GDP下行0.1個百分點,名義GDP下行0.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但三四線城市樓市依舊火爆。

5.衰退階段

從2018年開始,經濟重新進入衰退階段。

2018年一季度開始,GDP增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從6.8%降至6.5%,創下十年來新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房價開始回落,這就是衰退的典型特徵。

站在目前這個時點看,現在整個市場正處在更大的歷史轉折當中,短期的情況是經濟下行沒有結束,正處於下半場。

從資金端來看,由於政策糾偏和監管鬆動,無論降準還是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釋放流動性,整個金融資金端是鬆動的。

從資產端看,由於經濟還處在下行週期,資產收縮仍在持續,會導致可配置的資產有限,資金扎推湧向基本面比較好的一些資產,而其他的基本面不是特別好或者講故事的資產會被拋棄。

所以,會再次出現資產荒和核心資產的泡沫化。2014-2015年的故事告訴我們,經濟差,市場不一定差,因為資產可能比資金收縮得更快。

03 未來,這4大投資機會值得重點關注


2019年外部形勢依舊複雜嚴峻,金融退潮還在繼續,風險可能會加速爆發,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已成為一致性預期。

內部經濟下行壓力依舊存在,房地產調控還將持續、地方政府融資受限基建承壓、貿易摩擦加大出口不確定性。

上半年,經濟還會繼續下探,出現一個相對的底部;下半年,在穩增長措施的刺激下,經濟或將能有所起色。

我們相信曙光終究會來臨,只是可能要經歷一個長長的隧道。經濟下行週期中,資產波動加劇,投資的難度會大大加大,但對於投資者而言,還是可以看到很多機會。

1.股票市場

2016年市場無限風光,2017年迴光返照,2018年漫長隧道。

目前,A股的估值確實處於相對全球低位,估值是比較便宜的。從長遠來看,目前的A股估值仍然處於歷史的底部區域,是值得配置的。

從短期來看,今年是股票大年,最近兩個月,上證指數上漲30%,創業板漲幅接近40%,指數上漲的速度一點都不次於2015年,從年初到現在,整個估值水平也確實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估值修復超過27%。

股票市場接下來可能會有較好的結構化投資機會,但業績分化會比較嚴重,基本面好的股票會有市場。特別是在科創板推動之下,一部分科技類的成長價值股仍然會成為投資熱點。

另外,現在來看,宏觀政策、外部環境、經濟政策都是比較確定的,今年的股票市場肯定比2018年好,這個是毫無疑問。但需要業績出清還在繼續,業績擠泡沫還有很大的壓力。基本面不好的股票的業績風險仍值得警惕。

2.核心城市的房產

邏輯非常簡單,研究中國十幾年的房價走勢,可以得出一個非常基本的結論,只需要看一個信號就好了,那就是政策。

2014年930新政,明明整個政策都寬鬆了,但很多人都不看好房價,2015年也沒有漲。房地產政策非常寬鬆,房價並沒有漲。

不是不漲,是因為時間還沒到,一個最基本的規律,只要房地產政策放鬆,房地產一定漲,但是每次時間會有存在時滯。比如說2014、2015年政策寬鬆,結果2016-2018年房地產出現暴漲。

從宏觀層面來看,去年到今年,貨幣政策邊際寬鬆。從地產調控政策來看,房貸利率出現回落,有些地區的限售限價政策開始放開,整個市場的政策轉向已經非常明顯,雖然不會像2014年力度那麼大,出現類似調整首付、放開限購這樣的大招,但應該和2011年更為類似,以貨幣寬鬆和局部寬鬆為主,但是方向已經明確了,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一線城市和熱點新一線城市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需要提醒一下大家,前三輪貨幣政策寬鬆之後,房價的估值可能都是一樣,這一輪可能不一樣,從這兩年開始,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房價的差距在拉大,

比較看好的是核心城市

雖然從大的週期來看,房地產市場在中國還有20年比較好的發展時期,告別黃金時代,還有比較可觀的白銀時代。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都能迎來白銀時代,恰恰相反,在屬於房地產市場的白銀時代,真正的分化會愈發明顯:核心城市觸底回暖,非核心城市回調。

港股分化明顯,每7塊錢的交易就有1塊錢在買騰訊,房地產市場也是一樣,價格分化是大勢所趨。未來,房地產市場分化會越來越大,不同城市的房地產分化、房價指數分化越來越大,從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經濟體的角度來看是這樣,中國的市場也是這樣。

3.債券投資

亂世買債券,經濟不好的時候債券一定好,所以2018年雖然出現了很多意外,但是有一個地方不會出現意外,就是債券市場,債券市場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還是基本面。

由於2018年整個經濟在下行,通脹在下行,貨幣政策在寬鬆,所以自然而然利率會下行,今年沒有去年的機會好,但是經濟基本面還沒有好轉的跡象,依然有機會。

2019年大概率會出現“衰退式寬鬆”,2014和2015年資產荒的局面可能會再現,當銀行錢沒地方去、沒有往實體項目投的時候,資本市場會吸納更多的資金。

所以,今年債券市場還是有機會的,不同的是債牛進入下半場,隨著融資條件緩解,高等級公司債配置價值會繼續存在,同時仍要規避有違約風險的低等級公司債。

4.股權投資

股權投資目前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儘管在過去這些年可能經歷了一些比較大的泡沫,但長期來看,中國市場確實還是投資最好的市場、前無古人的全球最大市場,沒有之一,印度、東南亞也好,都很難替代中國

這是因為中國市場有兩個鮮明的特點:第一個就是體量巨大,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而且很有可能是史無前例的統一大市場。

中國前年GDP82.7萬億,相當於

11.4個韓國。抖音之所以可以在不到2年之內成為全球下載量最大的APP,也是得益於巨國效應。儘管這幾年做企業、做投資的人覺得賺錢不如前幾年好賺了,這主要是一個週期過後帶來的一種感覺。

第二個是沉默市場,很多人從來不去三四線城市看項目,反映出中國未來還有很多潛在價值可以開發。

中國廣大的三四線城市,這個沉默的市場,如果未來能夠打通的話,潛力無窮。拼多多、快手都是典型案例,用戶正在從一二線城市往三四年城市下沉。

過去這個渠道是打不通的,因為單個城市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不值得。但是互聯網把這些城市有效結合在一起,實際上讓中國的市場變得特別大。沉默市場有很多人還沒關注到,但是有運營機會的,關鍵是如何找出這個機會。

未來,我們國家在科技領域、消費領域,仍然會出現很多獨角獸企業,而且獨角獸的質量會越來越高。

關於未來十年的產業趨勢,有5個重要的方向值得關注,可簡化為FRESH,即Fun(娛樂)、Rich(財富管理)、Education(教育)、Safety(安全)和Health(健康)。

04 結束語


美國著名的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暢銷書《投資最重要的事》的作者)曾說過“無視週期並推算趨勢是投資者所做的最危險的事情之一”。

相信很多投資者都對此深有感觸,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在上行週期大多能獲得不錯的投資收益,在下行週期無論你多麼努力也是收益平平甚至虧損,最常見的結果是“週期永遠勝在最後”。

所以,每一位投資者都需要基於經濟週期的基本判斷和對大類資產輪動的基本常識,形成系統的投資邏輯,這樣才有機會把握一個又一個的風口。

在這個財富鉅變的時代,財富的邏輯早已生變,過去是勞動造富,未來更多是投資造富。

相比於勞動投資性收入,投資性收入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一個靠譜的投資決定可能讓你少奮鬥十年,甚至改變你的一生。而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認清大勢,順勢而為。

對於未來,“你不能預測,但你可以做好準備”。

更多財經熱點、精彩乾貨、行業解讀

請關注高旅集團微信公眾號(id:govaluegroup)

高旅集團,助您悅享財富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