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憶春節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漱濺濺漱玉沙。瓦甌篷底送年華。問暮鴉:何處阿戎家?

此曲是元代詩人張雨在除夕夜泛舟江上,因思念故鄉親人而作。每逢佳節倍思親,短短一句道出了多少國人的心聲。家,永遠都是我們的根,無論走的多遠,無論我們走多久,無論天涯海角還是異國他鄉,每每年關將近,我們始終都走不出對它的牽掛,無論多遠,都是我們最想的地方。

小時候,春節就在眼前,家就在跟前。春節是從臘八開始的,家鄉沒有寺廟,所以更多的時候都是自家熬粥。粥裡有各種米、各種豆,外加核桃、紅棗、花生米、葡萄乾,像極了老舍先生說的小型農業博覽會。過了臘八的暖,就到了小年的甜。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準備著糕點、酥餅、蜂蜜、糖果,都是甜味的,隨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將灶王爺的紙像連同畫的駿馬一起焚化,好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臘月二十四是最累的一天,名曰掃房。房前屋後,房梁地下,真可謂是海陸空,全方位立體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全部清掃到位,以示辭舊迎新。除夕夜,貼對聯,掛年畫,包餃子,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守歲。一樣一樣來,一件一件辦,年就在這樣熱鬧的日子裡品味著滋味。

長大後,春節就在記憶,家就在遠方。外出求學,離家越來越遠,回去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家成了一種思念。每次春節臨近,異鄉的大街上掛滿紅燈籠,廣場上五顏六色的慶祝花燈,超市裡越來越豐富的年貨。到了傍晚,大街小巷亮起紅黃交替的彩燈,家家戶戶亮起黃暈的燈光,無論多冷的天,當看到這一幕時,你都會感覺到有一股股的暖流瞬間充盈了你的身體,你知道春節來了,你對回家的憧憬又深了幾許。過年變成了歸家,車站一張張回家的車票寄託著我們對家、對親人無限的思念,排著長長的隊伍,揹著沉沉的行囊,就知道你回鄉的心有多沉。

所有路途上的坎坷與艱辛,在見到親人的那一刻全都化為相逢的喜悅。春節回家,最溫暖的就是見到父母。有父母的地方,就會有家的溫暖,這樣的春節才是最有滋味的年。

回家路上憶春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