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 单亲妈妈不想让白血病儿子担心紧张


4月11日中午,西安唐都医院一楼门诊大厅,白血病患者韩熙喆今天出院,妈妈去办理出院结算手续,外婆坐在他旁边睡着,而小喆则拿着妈妈的收手机专心玩起了游戏。

小喆的妈妈张晓娟在儿子面前极力装着很轻松,把病情说的很简单,事实上,儿子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已经三年。小喆今年10岁,家住陕西省汉中市前进路,如今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小喆10年的人生中,却经历了7年的病痛,在他上学的3年中,又断断续续住了3年医院。张晓娟不愿意让孩子在医院里天天面对白色的环境,每次陪护儿子时,都会选择鲜艳的衣服。

据张晓娟介绍,也许是家里甲醛超标的原因,2012年10月儿子被西安儿童医院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标危组”,当时她不得不放弃工作,陪伴年仅3岁的儿子进行一次次化疗、放疗、穿刺等治疗。3年后,医生和全家人都以为儿子康复了。此时不幸的消息传来,小喆的父亲韩振军被确诊为肝硬化,两年后转为肝癌, 2017年8月31日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因抢救无效去世。


今年3月,不到10周岁的的小喆因持续低烧从汉中市中心医院转到西安儿童医院,经骨穿残留确认急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必须骨髓移植,手术费用大约需要80-100万左右,可这个数字对于张晓娟这样一个家徒四壁的单身母亲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无奈之中,3月18日,张晓娟将儿子转入唐都医院做化疗。经过24天的治疗,花费了近4万元。总算将小喆的病情控制住。

在小喆住院期间,张晓娟和母亲轮流陪护着小喆,最让她们心痛的时,孩子近四年慢慢恢复起的头发,现在每天都在脱落,枕头上和衣服上随时都有碎头发。

在儿子住院期间,为了保证小喆的营养供给,张晓娟想尽一切办法,硬着头皮轮流借助于西安的亲戚朋友家,尽量亲手给儿子做可口饭菜。儿子吃饱了,当妈的继续把剩下的吃完。

4月11日,要出院了,小喆把这20天自己叠的千纸鹤摆在病房的窗台。他说,妈妈告诉他,每只千纸鹤承载一点祝愿,最终成为一个愿望。他希望自己能够早一点看好病,让妈妈和外婆少一点担心,他希望早一点回到学校,和老师同学一起上课。

病房门口,小喆不断催促着还在收拾东西得妈妈和外婆。他说,早点离开医院的大门,就会早一些成为一个没有得病的人。

亲历过生离死别的张晓娟说:“我们永远不知道,幸福和意外哪一个先来。看过众生相,食过人间烟火,方才领悟:这世上,除了生死,其余都是小事,事实证明每个人都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天灾人祸人人难料……”她希望儿子及早从病痛中康复,也希望儿子从小慢慢明白:人只要健康快乐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如果您愿意帮助这个家庭,可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项目详情。如不能识别,可将二维码保存到手机相册,打开扫一扫,从相册中选取二维码进行扫描识别。该项目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水滴公益”发起募捐,并负责项目的审核、执行及反馈。该项目最终解释权归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所有。详情请关注“水滴公益”平台动态。监督电话:400-006-9958。

“感光计划”为公益摄影师、慈善组织、募捐平台搭桥,发布困境家庭的图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该计划是由今日头条携手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联合发起的图片公益项目。如有困难,可私信“感光计划”官方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