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成本】萬科集團公司房地產成本控制要點

【地產成本】萬科集團公司房地產成本控制要點

1.前期工程:一般水平,按建築面積計算,單方造價在50-90元/m2。這項費用,與設計環節無關。它與項目佔地面積大小有關,與總建築面積的關聯不大。場地的現狀,直接決定它的成本水平。

(1)比如,如果存在“場地土方工程”這一項的話,比如坡地項目,或未能進行三通一平交地的項目,其造價水平就高。

(2)越是邊遠地區,因其配套設施不齊全,需要施工的項目多,數量大,造價也相應地高於市區項目。

前期工程中需注意兩項,一是場地土方工程,目前很多項目自然高低於市政標高,都需要大量回填土方,造價不低。能不能有什麼巧辦法來降低這一部分的造價?因後面講到地下室還會涉及到土方工程,這個問題留到後面一併解決與回答。

另一個注意點就是圍牆,我們曾經有某個項目的臨時圍牆分判花掉三個月的時間,現在聽上去大家可能覺得比較難以理解,問其原因就是設計對於圍牆的方案遲遲未定,反覆修改,當然不排除這個地塊的地理位置、地面以下的地質有問題,所以方案會不斷修正,但對於大多數項目,至少是同一個地區公司的項目來講,臨時圍牆的標準化肯定不是難事,這樣可以節省我們很多無謂的時間損耗,想想三個月的工期就因為臨時圍牆工程而消耗掉是多麼痛心的事情。其次在圍牆設計上要注意經濟性,對於圍牆來講其主要功用還是圍護且是臨時性質,當然局部需要營銷包裝,有些地區的圍牆全是方管支撐+鍍鋅鐵皮,平均2.5米高,每延長米單價高達1300元/m,部分營銷宣傳路段是6米高,想想是比較奢侈的事情。還有一種情況,對於地塊較大的項目,需要分期建設,但是首期安排在地塊中間,遠離市政交通道路,為了展示和銷售需要,在沒有整個地塊的道路交通系統設計的情況下,必然要興建一定數量的臨時道路、臨時圍牆、臨時綠化等等設施,花費相當大。這是不可取的。

2.基礎工程:對於樁基工程,以總建築面積為單位計算,目前的造價水平是80-120元/m2。對於非樁工程,暫時錄不到規律數字,原因一方面是非樁基礎的形式多樣化,差異很大;另一方面是原來的科目沒有這一項,所有非樁基礎全部併入主體工程中去,在設置工程量清單時,混在一起,剝離不開,這是不科學的。

基礎工程的造價水平,從嚴格意義上講,與建築物的基底面積直接相關,而與建築物的層數(具體地體現在建築面積上)關聯性較小。以建築物基底計算的樁基礎工程,其造價為600-800元/m2。基礎工程的造價水平,顯得較為剛性。

(1)地基處理:這項費用,完全與場地的地質條件有關,運氣不好的,將付出大筆金錢,運氣好的,支出很少,甚至不發生費用。比如佛山地區地下溶洞較多,處理起來花費大、耗時長;有此地區會出現換填土現象,比如北京、成都,換填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可以使用非樁基礎,但在基礎標高的位置土質不符合要求。相對來說,換土之後如果能利用天然地基,是相當節省的,但是,這種方案具有明顯的地區特徵,不是每個城市都可以效仿的。

(2)樁基礎:它的造價水平與樁的種類有關。而樁的種類在多數情況下,又是無法替換的,因而也顯示出剛性,比如對於人工挖孔樁和高強度管樁之間的選擇,如果因為地基軟弱導致樁設計很長,那是不便選用人工挖樁的,在工期和經濟上都沒有優勢。除樁型之外,樁的長度是影響造價的重要原因,而樁長又與地質條件直接相關,一般地說,樁基礎工程用在華南和華東地區,明顯地,華東的樁,要比華南的樁長一些,因為土質不好,有時被迫使用摩擦樁,直接導致樁的數量增加較多、樁也很長。在某些情況下,抗撥樁可以用錨杆來代替,經濟性顯著。

【地產成本】萬科集團公司房地產成本控制要點

在樁基礎工程施工中,需注意樁機數量、打樁順序與樁長記錄,尤其是樁長記錄。端承樁都是按實結算,結算的數量依據全是靠現場的打樁記錄彙總而來,不能僅依靠監理去驗收,與我們自己人相比,監理的誠信度差得太遠。

樁基礎工程,其造價上有相當的彈性,需要我們做專門的優化處理。我們部門曾經發出過一份通報,某個項目的別墅樁基礎工程的造價超過400元/m2,究其原因是樁數太密,承載力太高。根據規劃設計中心葉總意見,完全可以減少樁數量而用一塊較厚一些的“板”來作上部柱子的支撐體。所以,對於樁基礎工程,大家一定要有“優化”意識!

(3)非樁基礎:如果能夠避免獨立的筏板基礎的話,基礎工程的造價將會明顯地降低,比如讓筏板同時兼做地下室的底板。如果僅有筏板而無地下室的話,那筏板就可惜了。對於低樓層建築使用獨立柱基,是很經濟的。

3.地下室:地下室工程的造價,一般是2,200-3,000元/m2。目前有不少地區的地下室造價已經達到4,000的水平了,非常可怕!

影響地下室造價的因素很多:

(1)地下室面積:單個地下室的面積越小,整體造價水平就越高,因為它分攤了四周的牆體,所以多棟高層建築,其下面的地下室如果是連成一片的話,相對來說,就很經濟;而如果每一棟的下部都有一個獨立的地下室,而每個地下室又相互連通,象是“地道戰”一樣,那麼多個地下室的造價水平肯定要高於一個地下室。在這一點上,請設計部門在評審方案時多加註意。

(2)地下室的層數:一般來說,地下室的層數多一些,比如2-3層,其經濟性會比1層要好,因為底板和頂板這些造價高昂的構件將會被分攤。但是,也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因為地下室太深,基坑費用加大,將會增加地下室的單方造價,同時,施工週期也較長,基坑安全風險也將大增。這一點在城市中心地帶體現得非常明顯,比如上海的建國東路項目和南京的凱旋門項目,而在場地開闊、無不良地質的條件下,多層地下室其經濟性肯定優於單層地下室。一般來說,我們還很少遇到對地下室層數的討論,因為影響地下室層數的因素,往往是固定的,沒有可變的餘地。因為:一、地下室的面積,我們總是希望越小越好,最好不建;二、最小面積的地下室如果在項目佔地面積足夠大的情況下,自然大家只會做一層,而不會設計成兩層,相反如果項目佔地面積小,要想獲得足夠數量的地下室面積,自己只能向地底下要空間。

【地產成本】萬科集團公司房地產成本控制要點

(3)設計的經濟性:具體地體現上鋼筋和砼的用量指標上,這一點極其關鍵!是地下室建造成本控制的核心!。目前的水平是鋼筋140-200kg/m2,甚至更多;砼是1.0m3/m2以上,影響砼用量的是底板厚度。有500mm厚的,也有1000mm厚的。當然跟層數也有關係,層數多,攤銷下來的指標就很底。想說明的是,我們在08年8月底下發的《限額審批意見》中對於鋼筋與砼指標含量沒有提出具體的限額數據,原因是全國各個地區的抗震等級、地質條件、人防要求等很多因素不一致,但應該來說在同一個區域相對有一定的規律,或者說研究起來更有指導意義,文中提出請各個區域來進行研究並細化具體指標。

(4) 頂板覆土:這個因素,影響很大。不少項目,因為地下室佔據了大部分的地面面積,所以要解決小區的環境,就只能在地下室頂板上想辦法。覆土1.0-2.0m是很常見的。因為有覆土,將直接影響到頂板部位的梁的高度和板的厚度,以及配筋加大。因為梁加高,將導致抹灰工程量和防水工程量大幅度增加。至於覆土影響造價至何種程度,我們目前沒有數字,因為這一部分不好單獨計算,但可以尋找面積大小、平面佈局、層數都相近的兩個地下室,一個有覆土,一個沒有覆土,求其差異,進而得出相應的結果。我們建議控制覆土厚度,在地下室頂板部位,不要安排消防通道和大型苗木。

(5) 基坑支護:涉及到經濟性,在能夠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儘量優化方案,追求最大的經濟性。安全性必須要由施工單位來承諾,否則將來我們會面臨被索賠的問題。在安全性,我們自己要有基本的判斷,在我們與施工單位之間,求得安全性認識的平衡,不能被施工單位牽著鼻子走。

(6) 土方工程:對於土方工程量較大的項目分期,土方管理是一門學問,也容易被大家忽視,需考慮到開挖土方的可利用性。對於開挖出來的土方,能否用於本期或該項目的前期回填;仍需外運的土方,若能聯繫到某些項目正需要大量回填,儘可能 “變廢為寶”,可減少工程造價。目前各地區土方開挖+外運的單價一般在25-50元/m3之間,而土方開挖的承建商之所以能賺取較多利潤,很多時候也是拉A地的土去填B地,兩邊收錢。

(7) 地下室的豪華程度:中海地下室,很豪華。有很多甲級寫字樓和五星級酒店,它的地下室水平,遠遠沒有我們中海的水平高,哪怕我們的項目是個中檔定位的項目。這也是中海“太實在”的一種表現。從設計角度來說,功能齊全,用料經久耐用,在使用過程中,物業管理方面就不會投訴,否則物業肯定經常性找設計上的毛病,我們的設計人員承擔不起這些背後的議論和指責,所以,就一次設計到位。豪華的表現,集中在地面處理上,其次上牆面的處理。地面是不是一定要做一層專用油漆或硬化面層,要視項目檔次而定,不能連低檔樓盤都這麼做。建設只有高檔樓盤才考慮面層處理。

(8) 人防工程:影響造價較為明顯,但因為具體的表現形式是在結構工程上,所以無法拆分出造價水平。加之,人防工程是被動接受的設計,想不建都不行。

(9) 防水工程:一般來說,我們只設計外防水。在外防水上,有不少地區公司將底板防水層省掉。如果地下室設計成內外兩層防水的話,那就大可不必了。但外牆防水目前有些地區是一道,有些地區公司是兩道防水(卷材+塗膜或兩層卷材),有些還會再加上一道JS防水劑,是否有必要這麼多道?值得研究。我們強調,防水層不準做兩道,如果你怕漏,從施工管理上找原因,而不準通過額外花費來補自己管理上的漏洞。(文章來源:華中地產學習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