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呼吸”一樣去創新

CEOCIO.COM.CN

IT經理世界

像“呼吸”一样去创新

中國已成3M在美國之外的最大市場,而它的創新基因也逐漸打上中國特色和需求。

像“呼吸”一样去创新

在 3M大中華區研發副總 裁及3M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程銘的帶領下,中國 創新團隊針對空氣問題做 了很多與呼吸密切相關的研究和開發

上海的漕河涇開發區集聚了眾多公司在中國的研發中心,位於田林路222號的是3M中國研發中心及漕河涇工廠 。走進研發中心,在一層大廳有一段“曲曲折折”的道路,串起了這家百年老店的產品和創新。

3M於1902年在美國成立,在116年的發展過程中,這家公司開發了46個技術平臺,研發了近7萬種產品,涉及的領域包括工業、化工、電子、電氣、通信、交通、汽車、航空、醫療、安全、建築、文教、辦公、商業、家庭消費品……這些被串聯在展示區域,這其中有一面牆引人注意,上面密佈的不是產品而是獎盃,展示著中國研發中心的獲獎創新成果。

就像國際足聯有金靴獎鼓勵表現優異的足球隊員一樣,3M也有自己的全球傑出項目獎,獎勵的是推動新產品研發並取得市場成功的優秀團隊。2017年,中國的無甲苯雙塗層無紡布膠帶(Toluene Free Double Coated Tissue Tape)項目團隊便獲得了這一殊榮;而中國的龍口罩濾棉升級項目,即在保證濾棉過濾效率的前提下降本增效,也在2015年榮獲了這一獎項……龍口罩濾棉升級項目的參與者許鳳在2017年還獲得了“3M 全球技術卓越與創新獎”。這個獎項享有3M 技術奧斯卡盛譽,是在全球範圍內獎勵那些在技術和創新上有傑出表現的個人。2017全球共有23 位員工獲得該獎項,其中僅有8位美國市場以外的員工獲得這一最高榮譽,而大中華地區就佔到了四席,其中中國大陸有三位研發人員獲獎。

關於“呼吸”的想法

許鳳來自個人安全防護實驗室,2010 年無紡布專業研究生畢業後便加入了3M,並且一直專注於無紡布相關產品的開發,包括新雪麗保溫材料和口罩產品。她帶領的Dumpling 項目是從生活中包餃子的過程裡產生的想法,也因此得名。這個項目開發了一款帶呼氣閥、但不漏炭的炭口罩,解決了活性炭口罩在工業應用中漏炭的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Dumpling 項目從產品設計到機器設備的製造都是由中國本土團隊自主研發的。在3M大中華區研發副總裁及3M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程銘的帶領下,中國創新團隊針對空氣問題做了很多與呼吸密切相關的研究和開發。

結合中國的空氣情況,3M在中國2014年建立了全球空氣質量實驗室,研究呼吸防護相關的技術和應用,產品包括口罩、空氣淨化器、車載空氣淨化器等。

在11月舉辦的首屆進口博覽會上,3M全球首發了新款兒童PM2.5防護口罩,它針對7~12週歲孩子的臉型、呼吸方式等特點做了全新設計。這背後是產品團隊深入理解用戶需求的研發過程。

據程銘介紹,口罩要發揮作用,首先口罩本體的過濾性能要高;再有是密合性要好,同時空氣阻力還要小,這樣才能在達到最大限度保護的同時還能實現佩戴舒適。但對於兒童或青少年來說,如果佩戴成年人的口罩,密合性不好,會漏氣,防護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針對這個需求,研發中心在前年開始嘗試推出兒童口罩,去年推出的第一代口罩是不帶呼吸閥的普通款。在對市場進行調研和深入瞭解用戶使用情況之後,程銘所帶領的團隊發現,與成人相比,兒童的臉型差異性較大且鼻子比較扁平,如果用傳統的成人口罩,鼻樑處的密合性就不好;此外,成人口罩有頭戴式、耳戴式、頸戴式,但小孩的耳朵耳骨比較軟,如果用耳戴式也會造成密合性不好。

像“呼吸”一样去创新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3M兒童防護口罩的研發過程中並不是用童模而是用真人進行的測試,3M通過選型不同年齡、不同臉型的兒童,做真正的密合性測試,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產品的開發和量產。

如今看到的第二代兒童口罩是產品和技術一起迭代的成果,集合了3M核心的靜電駐極技術以及3M獨有的Cool FlowTM冷流呼氣閥,在確保過濾效率的同時大大提升了佩戴的舒適性。而且針對兒童特點,通過各種貼心設計,使其兼具優良的密合性與舒適度:採用3D立體海綿鼻墊,幫助貼合臉部,在保障鼻面部密合性的同時,極大程度改善鼻部舒適度;其頭戴式針織帶設計,也進一步提升了兒童佩戴的舒適度。

另一個與空氣相關的自主研發產品是智愛系列空氣淨化器,不同於OEM模式,其從產品外觀設計、投模等各環節全程由3M 自主開發。程銘介紹,在這個產品上,第一次提出並實現了3M 智能濾網的概念,第一次實現了空氣質量和濾網壽命可視化的操作。通過機器與手機APP 的連接,能夠實時監測濾芯的使用壽命,遠程控制淨化器的開關。

“全球空氣質量實驗室的技術平臺和研發出來的產品不但面向中國市場,也面向全球。除了中國之外,包括印度、韓國、東南亞在內的這些國家/地區,也有空氣質量的問題,因此我們在中國的這個空氣質量實驗室的研發工作,也會支持全球的需求。”程銘說。

創新無界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企之一,歷經34年的本土耕耘,3M在中國獲得快速發展,中國市場已成為我們在美國之外最大的市場。”3M大中華區總裁謝思明(Stephen Shafer)說。

3M中國是1984年成立的,中國研發中心則在十年後的1994年建立。目前在中國研發中心有600多位員工,除了上海之外,3M的中國研發網絡還包括在北京的北方技術中心、廣州的南方技術中心,成都的西部技術中心以及蘇州技術中心(著重於光學材料)。“我們的技術中心分佈在全國各地,同時中國的研發總部在上海,我們這裡具有從研發、科研到產品開發,以及應用開發的,全方位的研發能力。”程銘說。

“以前,作為一個旁觀者來看,覺得3M好像什麼都做,有點‘釐不清頭緒’,”但當程銘2000年加入3M公司,他發現內部思路很清楚,雖然五大事業部看似並不相關,但絕大多數產品都由核心的技術平臺聯合起來,即46個技術平臺,就像一個元素週期表,包括從材料、工藝、加工到能力上的相應技術平臺組合起來。“這是一條主線,通過這46個技術平臺的排列組合、開發出來的產品衍生到各個不同的應用領域,這也是我們的優勢。”

像“呼吸”一样去创新

當然,在研發過程中,不可能保證每一個研發項目都是100%成功的,有一些研發在技術上是成功的,但可能應用並不成功。而如果一個公司只鎖定在某個領域,也可能出現研發最後沒有產出的情況。3M進入不同的領域,“我們可能在某一個領域技術上取得了成功,但市場反饋不一定好,甚至於有時候我們還會在生產上做投資,但這些並不會被浪費,而可能是被另外一個事業部、另一個應用所採用。”程銘說。

在容許試錯的創新文化下,也不得不提及3M著名的“15%規則”

,即每個工程師、技術人員都可以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利用15%的工作時間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個著名的“15%時間規則”來自第一款砂布的發明過程。當年,20多歲的總經理麥克奈特自費建了一個實驗室,埋頭苦幹數月後研發出來了3M第一款砂布,這個產品讓公司扭虧為盈。麥克奈特認識到,產品研發不應只靠少數人,而應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創新精神。“不可扼殺一個新產品的創意,要給大家創新的空間,鼓勵實驗自由,寬容創新中的錯誤。”於是,他建立了員工可以用“15%的時間”搞發明的制度。

如果參加某項研究失敗而熱情不減的人,也可以援用這個規則,甚至還可根據情況申請公司的創意基金、起源基金,將想法提交到委員會,通過的話可以有一筆由自己支配的錢,用於購置設備或者做先行的市場開發。像便利貼、思高牌透明膠帶等多個3M廣為人所知的產品都是用“15%的時間”發明的。

允許員工在上班時間用15%的時間“做與本職工作無關的研發工作”這個規則也跟著3M來到中國。方敬2008 年加入3M,2010 年加入電子材料與解決方案業務組擔任產品研發工程師,主要負責導電材料的研發工作,包括導電膠帶、導電襯墊、吸波材料與導磁材料。這些電磁兼容材料是電子設備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裡常用的一類材料,用於降低不同設備間或同一設備內的不同模組之間的電磁干擾,提升整機的性能和安全性。

讓方敬記憶猶新的是他所參與的導電泡棉襯墊的研發,導電泡棉襯墊作為一類市場主流的導電材料,在電子設備內被廣泛應用於電磁屏蔽及接地。由於電子設備例如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輕薄化和緊湊化的發展大趨勢,市場上導電泡棉襯墊的主流厚度從2010 年的2~3mm 逐步發展成了現在的0.3~1mm。受制於泡棉材料的切削製造工藝,市場上傳統型導電泡棉的厚度已經降低到了極限,即0.3mm。考慮到未來5 年內導電泡棉襯墊的應用極有可能會進一步減薄,方敬與電子材料與解決方案業務組的同事在2012 年曾經利用15% 的工作時間,探索過塗布型發泡膜的技術,並驗證了一些創新的想法,積累了一些經驗。直到2014 年,團隊再度利用15% 的工作時間,進一步探索塗布型發泡導電膜的技術,期間經歷重重考驗與假設失敗,最後成功研發了出新型的超薄導電泡棉襯墊,併成功申請了中國專利和全球專利。

作者丨董莉

本文選自《IT經理世界》雜誌2018年12 月 20 號刊 商業科技 欄目,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紙質版雜誌!現在訂閱即可享受八折包郵優惠!郵發代號:1-28,購買地址:

http://ceocio.taobao.com(店鋪:IT經理世界雜誌商城)或http://buy.ceocio.com.cn(雜誌網上商城。

像“呼吸”一样去创新

IT經理世界

技術推動商業變革

-長按關注我們喲-

像“呼吸”一样去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