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美麗鄉村——太原市陽曲縣青龍鎮村

太原市陽曲縣青龍鎮村

qinglongzhen


走進美麗鄉村——太原市陽曲縣青龍鎮村

蔚藍的天空,黃色的土地,古老的城牆,琳琅滿目的老物件……青龍古鎮,他帶著古老的故事,張開臂膀,迎接著每個來此探尋的客人。

走進美麗鄉村——太原市陽曲縣青龍鎮村

青龍古鎮位於太原北部的陽曲縣侯村鄉,是歷史上著名的古鎮,也是太原的首邑,被譽為“並北第一鎮”。其地形西、南高峻,東、北低垂,地勢險要,商業繁榮,自古便是軍事重鎮和通衢大邑。迄今留存的兩廟、三園、五閣、十八堂、亭臺樓榭、店肆商鋪等歷史遺蹟得到了較好的保存。

青龍古鎮於2014年入選了第三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市、縣兩級政府為了保護傳統古村落以及發展青龍古鎮的經濟,確立了“以旅遊業帶動傳統產業,實現旅遊興村富民”目標,併為此目標作了一系列的努力,在硬件設施上,安置了區主路、三府溝、中上街、半坡路、河坡路、後板溝、風子坡、巷西街(縱)、西外環、河裡街、巷西街(橫)-巷東街、後巷、一號停車場路等13條道路,道路總長6061.30m,佔地面積48023.67m2。其他硬件配套基礎設施包括:排水、綠化、電力、天然氣等,景區綠化面積約27598.23m2。

走進美麗鄉村——太原市陽曲縣青龍鎮村

青龍古鎮

清晨的青龍古鎮顯得極其寧靜、安詳,淡桔色的陽光灑在古鎮的石板路上,偶爾的狗吠聲把人的思緒帶入了那個駝鈴聲聲,戰馬嘶鳴的繁榮舊時光。

雖然昔日青龍鎮市井的喧鬧已漸漸淡去,古城晉商的光輝也漸失色澤,但青龍古鎮憑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極具特色的建築風格,成為了太原旅遊文化的一張魅力名片,重新活躍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走進美麗鄉村——太原市陽曲縣青龍鎮村

相傳青龍鎮最早名為“青蒿嘴”,因村邊盛長青蒿而得名。在青蒿嘴的北面有個王家莊,住著兄弟三人,以種田為生。後來,兄弟三人各奔東西,老三王道玉遷往東北方向,老二王道銀遷到青蒿嘴繼續務農,老大王道金頭腦靈活,看準了青蒿嘴這條南北古道,覺得是一個賺錢的風水寶地,於是在青蒿嘴開了車馬大店“黑馬窯”,隨著晉商的崛起,王道金又誠實守信,生意越做越大。

1644年,李自成撤出北京,在隸屬抗擊清軍失敗,退往山西,在“黑馬窯”住了一晚,據當地人描繪說,那天,車馬駱駝排了足有一里路。李自成因輜重較多,撤退不便,便把物資寄存在“黑馬窯”,並且約定,如果三年還不來取這些東西,那麼就歸店家所有。三年中,王家謹遵約定,從未動過這批物資。後來,得知闖王戰死於湖北九宮山,王家才把物資打開,裡面全是金錠、銀錠,足有百萬之多,王家憑藉這些財富買房置地做買賣,盛極一時。

走進美麗鄉村——太原市陽曲縣青龍鎮村

在清康熙年間,王氏族人王繩中為大清捐銀一百萬兩,康熙龍顏大悅,御賜“百萬繩中”鎏金匾額及一面繡有青龍圖案的大旗。王氏決定以青龍旗為證將“青蒿嘴”更名為“青龍鎮”。

走進美麗鄉村——太原市陽曲縣青龍鎮村

王氏對鎮子的整體設計極其考究,依據青龍旗的形狀,整個鎮子從高空看像是一條龍,構築起了獨特的龍形建築文化。南有玉皇閣,北有雙忠閣,正街真武閣、千佛閣、坦途閣分別為青龍的尾骨、脊骨和頸骨,構成龍的主體。青龍一腿踏演戲院,一腿蹬泰山廟,前腿左攜鳳頭寨,右攬雙古樹。龍首探入楊興河,一角龍王廟,一角文昌宮,兩口水井點綴龍眼。整個建築格局疏密有致,構成東文西武、南龍北鳳、龍鳳呈祥的總體佈局。

走進美麗鄉村——太原市陽曲縣青龍鎮村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青龍古鎮可以重現舊日的輝煌,成為人們瞭解歷史的一個時光機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