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者聯盟4,不是最好的告別,卻是最終的告別

復仇者聯盟4,不是最好的告別,卻是最終的告別

《復仇者聯盟4》電影海報

劇透預警

一個綿延了11年的幻想宇宙,如果你看過其中的每一部,甚至不止一遍,就不會對這部電影無動於衷,哪怕它有很多缺點。

被大張旗鼓地強調的“劇透”問題,完全是欲蓋彌彰。故事已經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邏輯上也非常粗線條,逆轉戰局的解決方案也好,新老交替大換血也好,都被猜得八九不離十。只不過最後具體是誰內退,誰買斷工齡而已。

復仇者聯盟4,不是最好的告別,卻是最終的告別

總地來說,電影還是冗長了,劇情本身又很粗線條,更顯得前半部分的鋪墊過於沉悶拖沓。

角色倒不像“復聯3”那麼線索複雜,人物相對聚焦,既是告別,也是致敬。

穿越(別管那些量子宇宙理論了,姑且就叫“穿越”吧)部分是整部電影趣味性最強的,特別是向“美隊2”致敬又解構的部分,笑果驚人。美隊對美隊的打鬥,瞬間迴歸此前犀利冷峻的動作風格,非常漂亮。

雷神在電影中也刷出了新的存在感,從造型到性格都完全朝著逗逼狂奔而去。他已經鐵了心要跟銀河護衛隊那幫廢柴軍團合流,未來的行進路線,距離古典神話越來越遠,只管去放飛自我。

復仇者聯盟4,不是最好的告別,卻是最終的告別

電影裡的雷神基本不會是這個狀態

當然,佔據最多戲份,匯聚最多情感的還是託尼﹒史塔克,漫威宇宙中人氣第一的鋼鐵俠。他既是整個宇宙的開創者,也要親手把未來交到新一代的手上。

很多事情在此毫無徵兆,但電影裡已有端倪。熟悉TVB那一套的,就知道亂許願的詛咒,什麼過兩年就退休,馬上去加拿大,亂立FLAG都難有好結果。

傷感還不止於此,讓人唏噓的,是告別後的再次告別,是依依不捨後的坦然釋懷。雷神與母親,託尼與父親,美隊與卡特,他們有的相認,盡訴衷腸;有的卻相逢不相識,只能欲語還休。

滅霸老師也悲情,武藝高強,理念先進,最後卻功敗垂成,還要被宰殺兩次,頭回連腦殼兒都遭人剁了,最後三英戰呂布也不落下風,卻還是被強擼灰飛煙滅。

復仇者聯盟4,不是最好的告別,卻是最終的告別

悲情反派大BOSS滅霸老師

我還是不喜歡驚隊,原以為要在電影裡扛大旗的角色最後變成了可有可無的背景。永遠沒啥表情,出來就是咣咣一頓敲,然後嗖一下不見,需要她衝出來打響指時又不曉得躲去了哪裡。說是要維護幾千個星球的安寧,跟綠燈俠搶生意麼?

強行政治正確也是惱火,已經嚴重到破壞節奏,讓人出戏的程度。

明明英雄們不分男女都有自己放大招的高光時刻,大決戰已讓人熱血賁張,卻突然把女英雄們組成一隊集體擺POSE亮相;巴基也別想著繼承美隊的衣缽了,只怪膚色不對,美隊的盾牌終究是黑人的。獵鷹才是真命天子,是新的美國先生,他代表了美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以及最美的翹臀。我毫不懷疑,未來還會有拉風的LGBT英雄。

在我看來,這不是漫威宇宙最體面最華麗最妥帖的告別方式,但它的確照顧了大多數人的情感。幽默、煽情、特效、動作、致敬,最後的斯坦李,最後的初始英雄,無數次重回曾經的高光現場,那些熟悉的角色一一回歸,再現,然後又告別。大家像是參加一場盛大的嘉年華,這樣的聚會只有一次,再不會有了。

復仇者聯盟4,不是最好的告別,卻是最終的告別

以後很難再見到這樣的組合了

關於電影,我覺得只能算將將及格,羅素兄弟為了這個終極告別做了太多妥協與犧牲,最後呈現的狀態低於他們多數作品的水準。

但情懷這種事情,又不是簡單能以單部電影的質量可以衡量的。很多觀眾打分,打的不僅僅是《復仇者聯盟4》,而是持續了11年的漫威電影宇宙。

復仇者聯盟4,不是最好的告別,卻是最終的告別

畢竟十餘年,二十多部電影,三十幾個性格各異的超級英雄,他們橫跨了一代人的青春,夾雜著終極告別的不捨,值得任何高分。

未來會更好麼?看看黑豹,看看驚奇隊長,還有躍躍欲試要轉正的獵鷹,很難想象以後漫威宇宙會繼續保持此前的純粹與爽快。

復仇者聯盟4,不是最好的告別,卻是最終的告別

或許希望在新入夥的X戰警那裡,也可能小蜘蛛或奇異博士還能彈奏不一樣的樂章。無論如何,舊人已去,他們在懷舊金曲中擁抱愛人,迴歸生活,卸下了身上的重擔。

而作為觀眾,我們只能長吁一口氣,為這漫長的告別致以最由衷的感謝。

當最後敲擊岩石的聲音響起,我好像一瞬間回到了十一年的某一天,那時,我們不會想到,自己會跟著這些超級英雄,一起跑了這麼遠。也贊過,也罵過,也興奮過,也失望過,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細細想來,面對一個時代的結束,想說的不過三個字——“捨不得”。

復仇者聯盟4,不是最好的告別,卻是最終的告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