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不論電影還是遊戲,但凡涉及魔幻題材,總會有各種形形色色的法師形象:他們常常頭戴尖頂帽,身穿一件碩大的布袍,有些人喜歡拿著一柄法杖,有些人則喜歡隨身攜帶一本看著快要發黴的舊書。但在不同作品中,對於法師卻有著很多不同的稱呼:Mage、Magician、Sorcerer、Witch、Wizard……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所以別說是中國人了,就算從小在英語環境下成長的老外,想要在一堆單詞中正確理解各種"法師"單詞有什麼區別,恐怕也不是什麼易事。畢竟,相較於能夠隨意組合搭配的漢字,英文想要更加精確的定義這些神秘力量的使用者,就得創造新單詞。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那麼今天,所長就將帶領各位讀者一起,看一看不同"型號"的西方法師,究竟都有什麼區別。

來自東……西方的神秘力量

毫不誇張的說,幾乎全世界所有的文明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能夠使用神秘力量人士的傳說,比如在中國——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咳咳,抱歉放錯圖了……在中國,我們有以道士為首的眾多修仙者,吸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在修行中不斷突破自我,將一種名為"氣"的能量轉為己用。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而在歐美地區,這些神秘力量的使用者們大多如今被稱之為"Mage"或"Magician",中文一般翻譯為"法師"。可惜的是,在長達1000多年的中世紀中,信奉基督教的歐洲地區,對大量"異教徒"文獻典籍進行毀滅,以至於在現如今,我們已很難尋找到法師一詞的最初來源。

這些西方的神秘力量使用者們,擅長操控一種名為"Magic(魔法)"的力量,這個詞誕生於古希臘時代,並含有一定程度的貶義在其中,因為古希臘人認為,使用"Magic(魔法)"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想想《龍槍》中的雷斯林)。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雖然缺少文獻支持,但從大量民間故事中,我們依然可以窺到法師在歐洲人心目中的地位。例如在英語世界中,最著名也是出現最早的法師故事,恐怕莫過於亞瑟王傳說中的偉大魔法師:梅林(Merlin)。根據凱爾特神話的記載,大魔法師梅林通過預言和魔法,最終幫助亞瑟王登上了王位。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不過,這在中世紀教廷看來,梅林的故事簡直是大逆不道:天下國王都是由上帝任命的,也只有上帝方能展示神蹟,你梅林身為一個普通人,憑什麼能施法?又憑什麼幫助另一個凡人登上王位?

所以在中世紀之後,有關梅林的故事開始發生變化:這位半龍後裔的大法師,變成了帶有一半魔鬼血統的怪胎。之後,梅林更是皈依了基督教,接受洗禮從此向善——公元前就誕生的凱爾特神話,硬生生和公元元年出生的耶穌扯上了關係。這還不是最慘的,被改編最過分的,是大法師的悲劇愛情。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在早期的神話中,梅林出於守護王位和寶藏的意圖,從而自願被湖之仙女薇薇安封印。但在今天流傳更廣的故事中,梅林則化身資深舔狗,在將畢生所學傳給妻子後,被不願與"惡魔之子"狼狽為奸的薇薇安大義滅親。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這裡順帶說一句,今天為了能更好的區別巫師們的善惡,英文世界還會使用"Sorcerer"這個單詞。就詞性來說,巫師"Wizard"同時具有奇才、能手、行家等意思,而"Sorcerer"的詞根是sorcery,意思是巫術、妖術、魔法。此外,Mages通常是和元素相關的。他們傾向於使用元素魔法和奧術(arcane)魔法。而Sorcerers則是使用黑暗和光明,他們使用的詛咒往往是和靈魂相關的。

因此,在表達褒義的時候,往往會使用Wizard,而貶義則會使用Sorcerer,中文將其譯為"方術士"。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迴歸正題,梅林傳說"遭遇"實際上並非個例。在漫長的"黑暗時代"中世紀裡,大量有關法師的傳說,均慘遭羅馬教廷毒手,被不同程度的篡改以適應宗教宣傳的需要。不止如此,教廷還根據性別,為法師們開發了一個新的稱呼——"Wizard"和"Witch"。

中世紀:法師們的黑暗時代

"Wizard",現在中文譯者們更多稱呼其為"巫師"。而在中文網絡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說法:認為巫師(Wizard)和法師(Mage)的區別,在於前者擅長通過咒語和法杖直接使用神秘力量,比如《指環王》的甘道夫,再比如哈利·波特。而後者則通過使用身邊的元素力量,比如《魔獸世界》裡擅長搓火球和冰箭的法師。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但實際上,區分"Wizard"和"Mage"並非這麼簡單——這要從二者的源頭說起,前文提到過"法師(Mage)"誕生於神話和文學作品當中,而"巫師(Wizard)",則是宗教有心培養出的"宣傳工具"。

讓我們再一次回到基督教統治歐洲的中世紀,出於維護教廷權威的需要,基督教作者們開發出了"巫師(Wizard)"一詞,專門用來指代那些異教徒的神秘力量使用者,而且出現的時候往往會與惡魔聯繫在一起。

所以相當長時間裡,魔杖、尖頂帽子、法陣、占星術、咒語這些"巫師(Wizard)"們的標誌性形象,在歐美文化中都是有著邪惡意味的。當然,比巫師還要邪惡的詞也有,那就是作為女巫師專屬詞的"Witch"。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依然是出於鞏固教廷權威的需要,中世紀的神父們,在全歐洲範圍內展開了屠殺"巫師"異端的行動,在這場浩劫中,大量女性被冠以"Witch",也就是"女巫"的名號被迫害致死。而基督教的"女巫恐慌",也在15世紀達到了頂峰——

當時,一本由天主教修士兼宗教裁判官的克拉馬(Heinrich Kraemer)與司布倫格(Johann Sprenger )共同撰寫的小冊子,經由教會推廣直到18世紀還在被神父使用。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女巫之錘》,一本全篇上下純靠腦補而無事實根據的出版物,將宗教迫害推向了頂峰,無數可憐女性因為這本小冊而殞命。在那些年裡,甚至是童話作品(比如灰姑娘和白雪公主),女巫都是以駭人的面目出現。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也許有讀者要問了,那麼"Witch(女巫)"這個詞,又是如何被轉變形象,從而在今天被遊戲、小說、電影所廣泛使用呢?答案還是因為一本書。被譽為"法國史學之父"的儒勒·米什萊(Jules Michelet)在1862年出版了一本名為《女巫》的歷史讀物,將被教會迫害300多年的女巫,塑造成一群被勇於反抗宗教權威的勇敢女性。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法國史學之父"儒勒·米什萊

在儒勒·米什萊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公開站出來,為那些可憐的女性打抱不平。可以說,正是有這些正義之士不畏教會的迫害仗義執言,"Witch(女巫)"們的形象開始擺脫傳統,我們今天才能看到這麼多豐富多彩的女巫形象。比如《哈利·波特》中勇敢無畏、機智聰敏的赫敏,如果放到18世紀以前,形象恐怕和遊戲《巫師3》中那位滿臉癩瘡的駝背老巫婆相差無幾。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抱歉,有錢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有趣的是,即便教會如此殘酷鎮壓,在歷史上依然有無數人以"魔法師"或"巫師"自居。在19世紀化學正式成為一個學科之前,不少貴族家的公子哥在上流社會的聚會里,最喜歡吹的牛逼就是:哥正在為了能成為一名"魔法師"而努力。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他們蒐集水銀、蜥蜴、植物等各種稀奇古怪的材料,然後用今天看來瞠目結舌的方法,嘗試把鉛或銅這樣的賤金屬變成黃金,這就是鍊金術(Alchemy)。由於研究鍊金術的一般都是公子哥(否則也買不起那些亂七八糟的材料),而且鍊金理論也是來源於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等人,所以即便教會對鍊金術恨之入骨,卻也只能——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不過,鍊金術雖然荒唐,卻也為人類做出不少貢獻,過去有相當數量的大科學家都是鍊金術愛好者。比如大名鼎鼎的艾薩克·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他一生對鍊金術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鍊金術也直接催生了化學學科,現代英語中的化學(Chemistry)一詞,就是從鍊金術(Alchemy)演變而來。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而對於我們今天的主題來說,鍊金術則為法師們提供了一個全新分支:鍊金術士(Alchemist)。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鍊金術士似乎和法師完全扯不上邊,但鍊金術確實成為中世紀那些神秘學愛好者們,面對教會圍追堵截所曲線救國的路子。

不過還是要吐槽一句,在《魔獸爭霸》裡配合人族火槍流大放異彩的鍊金術士,結果到了《魔獸世界》里居然淪落為一個生產專業……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法師:我也是正面人物了!

當時間步入到20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人們終於能夠普遍正視教會的謊言。於是乎,在各種文學藝術作品的推動下,法師們的形象開始發生堪稱天翻地覆的變化,職業的劃分也越來越細。

到了二戰後,一本劃時代作品隨之誕生,基本確定了未來數十年中法師的形象,這就是被公認為"近代奇幻文學鼻祖"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根據作者托爾金教授的設定,書中稱呼法師們為"Wizard",也就是前文我們所提到的"巫師"。

《魔戒》中的"巫師"根據實力,又依次分為白袍、灰袍、褐袍、藍袍四個等級,登場時還是灰袍的甘道夫與摩瑞亞炎魔功歸於盡後榮升為白袍。這裡順帶提一嘴,甘道夫在小說和電影中使用更多的是劍術而不是法師,只是因為在托爾金教授的設定中,巫師們的壽命比中土世界的歷史還要長,其實力已經接近次神,以至於被主神維拉限制了所能使用的力量。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在後來,《魔戒》對於巫師的種種設定,也在日後被諸多魔幻作品所繼承。例如《龍與地下城》規則中,法師就被設定為一群只能穿著布甲,需要花費時間吟唱咒語,不問世事整天埋在書堆裡的書呆子。《龍槍編年史》中的雷斯林·馬哲理,就是這一形象的經典代表。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龍與地下城》規則在被髮明之後,很快便影響到了電子遊戲,並將法師們帶入到其中。在最初的一些遊戲中,比如《博德之門》、《異域鎮魂曲》、《無冬之夜》等作品,會按照D&D規則對法師進行嚴格的職業劃分,並作出吟唱施法會被打斷、只能穿布甲等限制。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但很快,尤其在這些年裡,"法師"和"巫師"的界限變得越發模糊,別說中國人了,連老外們也很難明確區分"Mage"和"Wizard"到底有什麼明顯分別。畢竟很少有人會想起來,"Wizard"這個詞在數百年前,曾經是為宗教迫害而服務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群與眾不同的人士,只不過相比神秘力量,他們更擅長用幻象來迷惑敵人,這就是幻術師(illusionist),也就是現在俗稱的魔術師。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兩米高跳下猝死的巫師,其實並不是巫師

通過遊戲,法師們的形象開始被逐漸發揚光大,併產生了數量可觀的分支。

比如僅靠三代DLC就在TGA上打敗一群競爭者的《巫師》系列。但嚴格來說,"Witcher"這詞翻譯成巫師其實很不嚴禁……首先,這個單詞是原著小說作者根據"女巫(Witch)"一詞原創出來的,意味"狩獵女巫的人",也就是主角"白狼"傑洛特職業狩魔獵人的由來。其次,狩魔獵人雖然會使用一些法術和鍊金術,但更多還是依賴格鬥技來戰鬥,要不白狼幹嘛要揹著一把鋼劍一把銀劍。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這裡說句題外話,中文翻譯裡的狩魔獵人,並非是《巫師》的專屬,還有就是"Daemon Hunter"——一群專門獵殺惡魔的專業人士,也會使用狩魔獵人(或者惡魔獵手)的翻譯。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在法師們變得足夠強大之後,就會獲得"大法師(Archmage)"的尊稱,很多人認為這詞是暴雪系遊戲獨有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在很多幻想題材作品中,"大法師"經常被用作強大法師或法師領袖的頭銜,比如《英雄無敵》全系列中均都有過Archmage登場。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嘿,你是一個壞法師!

當然,法師中也並非全是苦讀詩書修煉力量的善茬,有不少人因為沉醉於力量從而走上歪路。在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死靈法師(Necromancer),也就是《暗黑破壞神》和《DOTA》玩家常說的NEC。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Necromancy這個詞的來源自晚期拉丁語的necromantia,是古希臘語νεκρός (nekrós)(譯為死屍)和μαντεία (manteía)(譯為占卜術)的合成詞,該合成詞最早在公元三世紀的文獻中被使用。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與巫師(Wizard)和法師(Mage)不同的是,死靈法師(Necromancer)通常使用暗影和黑暗魔法,這些人尤為喜歡使用亡靈和死亡相關的法術。召喚亡靈軍隊,控制死者的屍體,甚至用血和靈魂作為祭品召喚惡魔勢力,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因而一直以來,死靈法師在奇幻作品中通常都是以反派出場的,比如《魔戒》的大反派索倫,就是一名逃到中土世界的死靈法師。不過,萬事總有例外,比如《暗黑破壞神》裡的死靈法師,就是以惡制惡的正義人士。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與邪惡做交易換取力量的,除了死靈法師之外,還有喜歡和惡魔打交道的術士(Warlock)。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Warlock這詞,最早出現在公元600年左右,被一位蘇格蘭的基督教作家所創造。最常見的說法是,Warlock的意思是背叛者和誓言破壞者,來自蓋爾語woer/waer(真實 信仰 誓言 忠誠)加loga(騙子 破壞者)。某個版本的故事是一位witch背叛了自己的女巫聚會(coven),部族,人名,信仰。另一個版本的故事是warlock是也是witch,並且是部分非常壞的witch,以及讓整個witch家族蒙羞。還有故事說,Warlock是一位皈依了基督教的Witch,然後引發了Witch審判。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但是,這些故事都是基於想象的異教徒故事,和現在單詞的用法並不完全匹配。因為,雖然現在術士是反派的象徵,但在古代,Warlock這個詞實際上都是褒義。如果用Warlocked來形容一個人或者國家,則表明受到了保護。例如人可以不受冷兵器的傷害,國家不被入侵。

其實,他們也算是法師了

在西方魔幻體系中,還有三種看似獨立於法師體系外,但實際也是神秘力量的使用者。他們分別是牧師(priest)、薩滿(shaman),以及德魯伊(Druid),這裡作為本文最後的餐後甜點,給大家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牧師脫胎於宗教,現實中的工作是完成宗教儀式,幫助凡人能和神調解(其實就是騙錢)。他們還有管理宗教儀式的權力,尤其是祭祀神靈或神靈的儀式。priest一次來源於拉丁語的presbyter,表示長者,尤其是古代晚期的猶太和基督教裡的長者。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古羅馬的貞潔女祭司

由於現實沒有神靈,所以牧師口中的神蹟,基本都是謠言或者障眼法。但是在遊戲所創造的幻想世界中,牧師們卻有了用武之地——驅魔、祈禱、治療、戰鬥……這些聖職者們幾乎無所不能,並直接催生了聖騎士(Paladin)的誕生。但不管怎樣,牧師在遊戲中往往是聖潔、正義的象徵,當然有時候也有例外,比如……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薩滿(shaman)一詞也來源於宗教,即誕生於蒙古的薩滿教(Shamanism),這是一個相信元素和靈魂世界存在,並能把其中的能量引導向現實世界的宗教。Shaman最早誕生於荷蘭語言學家尼古拉·威特森(Nicolaes Witsen)的作品。作者真不愧是17世紀的神棍,直接在書中將薩滿描述為"魔鬼的祭司",甚至還畫了一個長爪子的腿,將其視為惡魔的象徵。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和"巫師"一樣,薩滿其實也分性別,shaman用來指代男性祭祀,女性常常會用shamaness或shamanka。這並不是一個土著詞彙,而是shaman加上俄羅斯語的後綴ka來表示女性。在遊戲作品中,薩滿能與元素和靈魂世界進行溝通,還可以通過夢境來預言。當然,與現實一樣的是,薩滿在遊戲中也只會出現在落後的部落社會中。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德魯伊(Druid)是這三個職業中,唯一一個非宗教詞語。在現實中,德魯伊是古代凱爾特文化裡高等技術階級的成員——他們可能是宗教領袖,也可能是法官,陪審員,學者,醫療專業人士和政治顧問。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儘管從文獻記載來看,德魯伊們具備識字的能力,但據信他們是被教義阻止以書面形式記錄他們的知識,因此他們沒有留下關於自己的書面說明。來自其他同時代文化的人,如羅馬人和希臘人的文獻,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這一點。

但為什麼如今的德魯伊,在遊戲中會變成一群可以變身動物,可以與自然對話,且混跡於原始部落的職業呢?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大概是因為"Druid"這個單詞,在凱爾特語中的原意為"透徹橡樹的道理之人"或"橡木先知"。另外,Druid的詞根來源於古愛爾蘭語中的druí 和中古威爾士語中的 dryw,這兩個詞都可以指代鷦鷯,這種鳥在愛爾蘭和威爾士傳說中,常常同預言聯繫在一起……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橡樹)

此外,由於早期歐洲人和古典作家對其他文明態度都秉持著"原始主義"的態度——因而直接將德魯伊看作是野蠻人的象徵。但實際上,在古羅馬的相關文獻中,對德魯伊們的知識,普遍有著不錯評價。

只是可惜的是,如果今天再提起德魯伊,大家更多想到的,還是身披動物皮毛,能使用自然法術,可以控制甚至直接變身成野獸的專家。

Mage、Witch、Wizard……這麼多不同的“法師”到底該怎麼區分?

這裡是八號避難所,每天為你帶來主機圈、網遊圈、電競圈有價值的深度內容和更犀利的吐槽。如果你覺得我們還不錯,請關注我們!謝謝你這麼好看,還願意讀我們的文章。

(即日起,我們將不定期開啟微頭條轉發抽獎活動,關注我們並轉發抽獎微頭條即可有機會獲贈Steam/Wegame遊戲、主機遊戲、Q幣、遊戲周邊等各類獎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