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祕方”的騰衝造紙

最近,雲南騰衝頻頻出現了熒幕裡。《哈哈農夫》《女兒們的戀愛》,讓雲南這一處世外桃源再也藏不住了!張軒睿、Selina姐妹、賈乃亮、王源、楊超越、金瀚、董力等明星都被它圈粉粉!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哈哈農夫》第二站騰衝界頭楊家山腳,這個寧靜而祥和的雲南小城,哈哈農夫們感受裡有才花開的最美春天,15萬畝的油菜花海令人陶醉。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這個圈粉無數的地方,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雲南最美的地方”,還藏著什麼秘密?

界頭,是騰衝縣北部邊境的一個鄉,沿高黎貢山西麓走向,屬龍川江源頭上游懷抱中的“花園盆地”,距緬甸重鎮密支那的板瓦鎮僅40公里。歷來是騰衝重要的糧、油、煙生產基地,自古以來就有“騰越糧倉”和“邊陲江南”之美稱。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手工古法造紙這門技藝,在時光沉浮中,還流傳於騰衝界頭。據說,在這裡每家都有一個秘方。工業化時代,工業膠版紙的時代,手工造紙早已被冷落。騰衝的手工造紙面臨著怎樣的現狀?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騰宣在書畫界蜚聲海內外。著名畫家徐悲鴻曾對騰衝古法制作的宣紙讚不絕口,稱其不僅有宣紙的種種長處,更能防止偷揭。界頭鎮新莊村龍氏手抄更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代代的造紙手藝人,將這門古法技藝傳承下來,成為了雲南造紙技術最後的記憶,在造紙藝術中留下“騰宣”的印記。界頭鎮新莊村如今還保留著著手工造紙的傳統,全村造紙人家有近300戶。村裡人們的造紙工藝基本一致的,但是又都有自己的訣竅,造出來的紙不一樣,每家的“方子“都是一個秘密。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早在清代,村民就發現了高黎貢山這一帶有一種特有的樹——構樹(瑞香樹),用其皮以及高稈白谷稻草、麻、竹等原料經過複雜的工序,就製成了我們所看到的“騰宣”。

史料記載,紙傳入雲南的歷史最遲可追溯到三國時代,但對雲南手工造紙術的記載較晚,元代才有確切的記載。清代時少數民族地區手工造紙得到發展,從四川、湖廣等地來的工匠帶來了造紙技術。因此,清代有關雲南造紙的記載最多,造紙業最發達,手工紙成為宮廷貢紙,甚至還出口至越南等地。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而新莊村手工造紙具體始於何時,沒有準確的時間記載。民國《騰衝縣志稿》:“清初江西人到騰製造白紙,小西人(指小西觀音塘人)學得此藝,鳳鳴因產構皮,亦多習此。”這裡提到的鳳鳴,就是現在新莊村的龍上寨、龍中寨一帶。另一種有待考證的說法是,龍姓始祖明代從湖南來滇戍邊時就已帶來造紙術,以便軍政官員處理公務時使用。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造紙製作過程極為繁複,大致有這些過程:砍樹削皮—浸泡—漂白—蒸煮—打漿—粉碎—抄紙—曬紙等20道工序。最後是揭紙,將疊背在一起的紙張一張張揭開,按每一百張為一刀整理好。製造的紙張白淨細膩、質地古樸、柔韌性強,紙質優良。過去,騰衝人使用白棉紙非常普遍,各種雜誌書刊、啟蒙讀本、佛學經文、寫字作畫等。騰衝宣紙還可以和曬乾的花朵、枝葉還可製成漂亮精緻的工藝品。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在騰衝界頭,與造紙息息相關的,還有高黎貢造紙博物館。一座現代化的木屋建築,與周邊的油菜花相映成輝。更成為外界對於騰衝古法造紙認知的載體。這座獲得中國傳媒建築獎的博物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騰篾、騰藥合稱“騰衝三寶”。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這是一個由民間投資的農村公共博物館,承擔著展示、研究、保護和發展當地傳統古法造紙,在保護傳承當地傳統技藝的同時,也積極推動當地造紙傳承人與外界的交流。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2011年2月,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6個形狀各異的展廳圍繞中心庭院組成一條連續的參觀路線,古法造紙榨紙用的榨床、抄紙用的木水缸都陳列其中。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最後的手工造紙,徐悲鴻也讚不絕口,每家都有“秘方”的騰衝造紙

關於騰衝手工造紙的未來,其實已經有了明媚的方向。很多藝術家和設計師與之進行合作,製作出帶有曼妙觸感的燈盞、筆記本,還製作成旅遊紀念品、書畫用品、定製紙、工藝紙等,讓世界瞭解騰衝紙,讓騰衝造紙技藝得以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