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廠長帶大家重遊軍博中的戰車館藏


十年前軍博館內的功臣號坦克,取的應該攻打天津時的場景,該坦克在十年前的軍博中的“待遇”相對是不錯的。

平心而論,十年前把場景做成這個樣子,館方絕對算是上心的。

十年後的軍博把坦克和火炮展廳移到了地下一層,功臣號有了個更加寬敞的專屬展臺,應該取的是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式的場景。和十年前算各有千秋吧。

十年前軍博大廳有國產陸戰兵器展示群,進門第一輛就是“五對輪”的老大——59式中型坦克。

作為十年前的“大廳展品”,屬於核心展區,因此原大廳裡的武器裝備都得到了比較良好的維護保養。

小“五對輪”——62式輕型坦克,和59坦克有兩大差別,一是62式坦克的85毫米線膛炮的抽菸裝置位置比59式坦克的100毫米線膛炮的抽菸裝置靠後一截。

第二個差別是62式的五對輪是單緣負重輪,配雙齒履帶,正面看履帶板比59式坦克的履帶板細一些,側面看一側履帶齒卡在負重輪外緣處,而59式坦克的單齒履帶齒則穿過其雙緣負重輪中間的留空處。

62式坦克的鑄造炮塔,雖經過打磨,但表面依然粗糙。

“大箱子六對輪”的63式水陸坦克,本廠長小時候曾在某次學校組織的春遊活動中乘坐過退役的63式水陸坦克下水。

63式水陸坦克的炮塔和62式輕型坦克很相似,但卻不是整體鑄造的,而是用幾塊彎曲的鋼板焊接而成,其表面光潔程度比62式的鑄造炮塔提升一個量級。

63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以63式裝甲車為底盤的70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



十年後戰車陳列館被挪到了新挖出來的地下室,稍顯昏暗的燈光倒是增加了重裝備身上的殺氣,倒是符合軍博教育人們珍惜和平遠離戰爭戰爭的教育目的。

總的來說十年後的國產裝備陳列狀況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所以本廠長就不一一拍下了。拍個大改就好。

不過還是增添了一些新的裝備,比如在《戰狼2》中出盡風頭的59D

十年前露天展區的戰車們就沒那麼好運了,比如功勳車215號灰頭土臉,毫無生機,一丁點功勳車的體面都沒有。

十年後的215號,有了自己的專屬展臺,一下子光鮮亮麗到爆表。



十年前後的M3A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洗了澡,換了房,叫花子成了帥小夥兒。

十年前沒有炮管,被藏在一頭“大水牛”身後的M4A3謝爾曼中型坦克。

十幾年沒洗澡似得CV33超輕型坦克。

現在的這倆,謝爾曼依舊沒有炮管,但有CV33小弟開路,倒也威風凜凜。

日製鐵路、陸路兩用履帶式裝甲車。

美製M19雙管40毫米自行高炮,在朝鮮戰場曾對志願軍步兵造成慘重的殺傷。

如今這倆也有了屬於各自寬敞的展位。

蓬頭垢面的LVT2,確實是很巨大。

“我不但洗了澡,還換了身衣服,吼吼吼”

LVTA-4水陸兩棲坦克。

個人感覺炮塔像是原裝75毫米榴彈炮的敞開式炮塔,而火炮確是37毫米坦克炮,感覺是人民解放軍繳獲後自行改造的結果。

日製97式中型坦克,該坦克是裝短管57炮的初期型。

該輛坦克可能來自於北平和平解放後接收的傅作義部的裝備。

布倫式噴火車。

加拿大UC-F1履帶式牽引車。

十年前這倆貨只是鄰居,十年後他倆卻住到了一個屋子裡。

十年前的美製M41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如今一身光鮮的M41,美式白五星非常顯眼。

M29C型輕型履帶兩棲牽引車。

簡直就是條帶履帶的小船。

美製M36型坦克殲擊車。

M4A3E8謝爾曼中型坦克

如今的M36位置可顯眼。M4A3E8在他右邊。單獨的照片本廠長居然忘記照了。

沒有炮的M8偵察車,十年後還是沒有炮,但本廠長居然也忘記照了。

十年前的M24霞飛輕型坦克。

如今霞飛將軍也有了單間。

十年前繳獲越猴的T-34-85被矇住了臉。

十年後總算一睹真容了。

珍寶島繳獲的毛熊“十級車”T-62中型坦克。



朝鮮戰場繳獲的美製M26中型坦克,也可以算鷹醬當年的“十級車”。





十年後M26和T62並排停在地下一層展館最顯眼的位置。代表著“美帝”和“蘇修”的“十級車”



這輛T-34-85不知道是哪拉來的。

十年前停在215旁邊的BM-13自行火箭炮。

如今的BM-13有了自己的位置,還有酷炫的背景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