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印发《甘肃省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近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省财政厅五部门联合印发了《甘肃省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促进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全面协调发展,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省印发《甘肃省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的总目标,确定了 4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聚焦“两州一县”等深度贫困地区,2019年,建成农村公路3000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402公里,改造县乡道危桥48座、村道危桥53座,整治通乡镇、行政村“畅返不畅”路段2000公里。2020年,建成农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257公里,改造县乡道危桥25座、村道危桥127座。继续推进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促进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绿色生态、产业开发等融合发展,支持3A级景区旅游公路建设。推进农村公路路网升级改造,进一步靠实主体责任,落实农村公路质量责任终身制要求,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机制。强化部门联动,推行“五位一体”综合交通服务中心、农村公路驿站、观景台、停车带等服务设施建设,拓展路域服务功能,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提升高效治理能力。强化省级统筹和政策引导,发挥市州政府承上启下的作用,完善支持政策,为县级人民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创造有利环境。靠实县级政府农村公路管护主体责任,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要求,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规范设置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加快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将农村公路发展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省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考虑,同步实施,重点治理农村公路两侧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现象,推进农村公路沿线洁化、绿化、美化,打造绿色舒适的出行环境。持续推进路宅分家、路田分家,依法保护路产路权。

三是强化农村公路养护,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严格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效机制。省、市两级分别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3500元、村道1000元筹措养护维修工程资金,县级政府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14000元、乡道7000元、村道2000元筹措日常养护资金,并将养护资金纳入各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结合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制度,设置公益性岗位,鼓励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建立相对稳定的群众性养护组织。推行个人或家庭分段承包养护、集中养护、企地共养等模式,推行规范化、专业化养护模式,鼓励建养一体化,养护维修工程市场化等模式。针对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弱、灾毁严重现状,探索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制度。严格落实县级政府农村公路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坚持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与农村公路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组织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农村公路竣(交)工验收。已建成的农村公路,重点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逐步完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强桥梁定期检查检测,加大危桥改造力度。

四是推动农村公路运营服务提质升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预约响应等组织模式,建立与出行需求、通行条件、财政补贴相适应的农村客运发展长效机制,落实对农村客运经营等方面的补贴扶持政策,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有效益、可持续”。坚持需求导向,盘活现有乡镇客运站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多站合一”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健全农村物流末端网络,提升农村物流综合服务能力。鼓励对旅游景区附近且具备条件的原有汽车客运站增设旅游集散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定制客运等道路运输新业态发展,拓展乡村旅游市场领域,提升农村旅游客运市场服务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