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綠帽還是開枝散葉?中國人被顛覆的三大傳統理念

這幾天冒出個新概念:雲綠帽。

說是有專家建議,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生二胎時錢可以返還,否則要等到退休,難不成生孩自己都成了不靠譜的P2P?

可是,來小住的親媽都勸我不要生了,說還要做好安全措施,不要讓媳婦受苦。別人講就算了,聽她老人家這樣講,我有些不解了:多子多福不好嗎?這是順著她老人家心思說的。沒想到媽回的很直接:“你養不起。”

直接用了肯定句,我都感覺意外,媽太不會聊天了。養不起?兒子我混的也中規中矩,上了大學,按她標準又找了個上大學的媳婦,月收入在兩萬以上,雖然供著房子,但養個孩子還是沒問題的吧。

不想媽又回了一句:“這房子是你的嗎?”

我一愣,竟語塞了。說實在,這個問題不是我沒想過,而且一直在困擾著我,承認,在否定自己的發展成果;不承認,似乎又是在自欺,這房子本質上屬於銀行的。老媽的特點,向來是直接,哪管你什麼寧艱不拆?

矛盾的是,買這房媽也是支持的,幾番動員爸拿了10來萬,幫我降低了首付壓力。爸媽都是傳統農民,雖然進入城市打拼過,但節約、儲蓄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看菜吃飯、量入為出,一生最大的投資,就是用8年積蓄買了輛貨車,沒借一分錢。

對於貸款買房子,媽也說,“這房子不值這個價。”可是她也說:“別人都買,你能怎麼辦?”對於此後的風險,她有清醒認識:都不敢生病了,怕跟孫子搶錢用。

明知有泡沫,明知有風險,可是媽媽還是妥協了,拿錢供我超前消費,更是放棄了她一直堅守的保守路線,也是許多中國人民一以貫之、代代相傳的優良傳統。

媽這次來小住,其實是檢查眼睛,好在無大礙,僅僅是白內障,到時候做個小手術就好。但她還是撂下狠話:“萬一查出什麼癌,不要看,浪費錢。”我忙解釋,說兒子能承擔,保證她住大房、享清福。

“大房?老家宅子不大嗎?媽繼續很直接,這是她的一貫風格。她有個習慣,說房子不說房子,說宅子,她對房子的概念就是宅子,其他都不叫房子。她的宅子概念是什麼?要有庭有院,後面還要有河,不然就不是房子。

她還常說,“寶寶可憐,玩兒的地方都沒有,整天玩玩具。”我老不願意聽了,可是她說的似乎也沒錯。我接話說,故意氣他:“要不再生個,給老王家開枝散葉?”媽直接給我一個白眼,說:“先把房貸還了吧。”

唉,我媽都看明白了,就我還在自欺欺人,這投資我上大學進城的發展成果太脆弱了,更到了天花板。買了房,還能做什麼呢,消費升級、能力升級?還是看書跑步吧,綠色環保低成本。

開枝散葉、量入為出、天人合一,真想體驗下是啥滋味。

雲綠帽還是開枝散葉?中國人被顛覆的三大傳統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