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4月13日
400多名上海知青
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
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號召
懷著滿腔激情來到桐梓
來自楊浦區民聯中學的知青陳健
回憶起離家赴桐那天的場景
依然歷歷在目
所有知青的住宿勞動都是集中安排的
他們主要被安排在了當時的
鞍山、高橋、花秋、
元田、新站、松坎六個區
插隊落戶,也要過日子
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
成了他們到生產隊需要面對的
第一件事
知青們都是從上海來的
與桐梓當地人語言溝通不暢
當時發生了不少“囧事”
既然是上山下鄉,那肯定就得勞動
出了力才能評上工分
有了工分,秋後才能分到糧食
折算工分款
繁瑣的農活
讓他們體會到了萬千滋味
時間長了,知青們從最初
對農活的不會、不懂、不適應
到後來,個個都成了幹農活的一把好手
排灰、擔糞、耕田、
鏟田埂、栽秧、都不在話下
純潔的革命信念和
戰天鬥地的豪情壯志
都化作勞動熱情
當時的知青不是高中生,就是初中生
是當之無愧的“文化人”
除了幹農活、在生產隊出工
他們還在村裡當醫生、當教師
做群眾的理髮師
將文化、醫療等帶到了農村
跟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隨著國家形勢和政策的發展變化
落戶到農村的知青
有的陸陸續續回了城
也有的像陳健一樣留在了桐梓
他們在各行各業做出貢獻
把桐梓當成了第二故鄉
為桐梓的建設和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他們說
知青生活讓我接觸了社會
認識了自我,磨練了意志
滌盪了靈魂,陶冶了情操
增強了體制,堅定了信仰
總之一句話
在桐梓縣農村當知青
值!!!
遵義
據說是離上海最近的一座城
距離上海有多遠?
只是一條路的距離
上海路
一條見證遵義人和上海人血脈融合的路
一條見證遵義風雨歷程的路
幾經變遷
魅力依舊
上海路
遵義市城區交通循環的快速通道之一
西接東風橋,東連昆明路,全長3.2km
上海路
一個時代的見證
見證了中國三線建設的時代
也是一代人甚至兩代人不朽的記憶
1958年,青年路,大躍進時代修建一條泥結碎石路
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更名為反帝路
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又更名為井岡山路
1986年,複名上海路
2014年,匯川區人民政府對上海路進行改造
2015年,變成了單行道
2017年8月15日,回覆雙向行駛
2018年8月,上海路道路改擴建工程除滬路一號至熙園一段、遵義師範學院老大門至中影星尊國際影城一段為雙向六車道外,其餘路段均為雙向八車道。
上海路的前世今生
容顏會老去,記憶會褪色
但誰也不能抹滅曾經的存在
遵義上海路最初叫青年路
是1958年大躍進時代
修建在城市北郊的一條泥結碎石路
1967年的上海路——反帝路
改擴建前的上海路
如今的上海路
那時的它毫不起眼,身處鄉野荒山
偶有汽車經過,揚起一陣塵土
幾年後,這條路的命運迎來了鉅變,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了規模宏大的三線建設。遵義,是三線建設的一個重要基地,上海企業是遵義三線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
長征廠一角
對於三線人來說
那是一段回不去的時光
是他們的青春歲月
對於遵義這座城市而言
那是過去的榮耀
也是當下的自豪
閱讀更多 深度貴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