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優惠之後,美國的養老目標基金髮生了什麼?

5月1日,除了有勞動節小長假,對於基民來說還有一件大事:

隨著個稅遞延政策在商業養老保險領域試點滿1週年,公募基金也有望搭上稅延的順風車。在具體政策出臺之前,小景先不做解讀。但歪果仁在這件事上,可很有借鑑意義。我們不妨將目光投向美國,看看個稅遞延之後,養老目標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

養老金三支柱的典型代表——美國

早在1994年,世界銀行就提出了建立養老金制度三支柱的提議。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全球主要地區養老金市場增速顯著,三支柱養老體系成主流,美國更是其中典型代表,規模佔據絕對地位,截止 2017 年底,其規模佔全球比例超60%。(數據來源:Willis Towers Watson、光大證券)

稅收優惠之後,美國的養老目標基金髮生了什麼?

和我國的現狀一樣,美國養老第一支柱雖由國家背書,是養老體系中最重要的基礎,但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社會保障體系承壓明顯。怎麼辦呢?

美國政府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提高退休年齡、提高工資稅等,但最重要的還是大力發展第二、第三支柱養老,鼓勵個人補充養老計劃,為此推行了很多減稅優惠政策。根據繳納、投資、領取三個階段的納稅情況,稅收減免模式主要分為taxed-exempt-exempt (TEE) 和exempt-exempt-taxed (EET)兩種模式。

EET 是指在繳納和投資過程免稅,在領取時納稅,是目前採用最多的徵稅模式(和國內目前說的個稅遞延異曲同工)。TEE 是在繳納時納稅,投資和領取時免稅,Roth 型退休計劃多采取此種徵稅模式。

減稅大不同,稅延模式優勢看得見

美國個人所得稅採取綜合超額累進的稅率結構,將納稅人全年各類途徑取得的收入加和,再減去符合條件的寬免額和扣除額後,按照不同納稅申報身份,不同調整後總收入檔次,用不同的稅率進行累進徵收。每年國稅局會根據市場、通脹等因素的變化情況,對徵稅標準進行調整。

2018 年的稅率結構分為 7 級,從 10%到 37%不等。

在這樣的稅率結構下,美國主要退休計劃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有所不同:

  • 401(k)計劃: 稅收優惠政策是 401(k)計劃迅速被大家接受主要原因之一,僱員用其稅前工資進行 401(k)計劃繳費,提款時作為普通收入交納稅收(其中投資收益不需要繳納資本利得稅),存在稅收遞延效應,退休後的邊際稅率低於工作,增厚了稅收優惠力度。
  • IRA計劃: 一直以來傳統型為 IRA 計劃的主流,近年來Roth IRA 也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 兩者主要在納稅模式上有所不同, 傳統 IRA 為 EET模式,即繳納和投資免稅,領取時納稅,Roth IRA 為 TEE 模式,繳納時納稅,投資和領取時免稅。當預期當下稅負比未來要高時,適合採取傳統 IRA 模式,當預期未來稅負比當下要高時,適合採用Roth IRA 模式。

為了保障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避免僱員和僱主通過退休計劃規避稅款,國稅局對每年可繳納的上限進行了約束。2018年401(k)(可理解為稅收遞延上限)和Roth IRAs的繳納上限如下:

稅收優惠之後,美國的養老目標基金髮生了什麼?

稅收優惠壯大養老目標基金隊伍

發展第三支柱養老金,並不只是一句口號。當動輒幾十萬億的養老金被歸集之後,如何為這些資產保值增值就成為政府和投資界一項光榮而重大的任務。美國人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發現共同基金由於其透明度高、專業性強等優勢,是養老金優秀的投資標的。

美國的稅收優惠政策和合格默認投資機制推動養老金市場的快速發展,養老資金出於投資需求帶動共同基金市場一同不斷壯大。 2017 年末,DC 計劃和IRA 計劃佔美國養老金市場的 60%,投資於公募基金市場的資產比例達 52%,公募基金資產中退休賬戶資產佔比達 47%。

這麼看起來,稅收優惠對豐富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有莫大好處,而養老目標基金不失為最符合其投資需求的產品。目前國內養老目標基金方興未艾,在養老目標基金領域個稅遞延優惠政策即將出臺之際,想要提前規劃養老的小夥伴們,可以關注起來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