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萬億,江蘇著力打造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

五年一萬億,江蘇著力打造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

為加速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奮力打造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提供更堅實戰略支撐,省委、省政府日前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意見》。4月25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就該《意見》作詳細解讀。

01

確立“四三二一”四大目標

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省鐵路辦主任陸永泉解讀時說,《意見》提出“四三二一”具體目標——

強化“四大走廊”。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初步成型,沿江兩岸高鐵通道加快建設,長江黃金水道“鑽石區段”功能不斷髮揮。

絲綢之路經濟帶跨境物流大走廊加快建設,航空航線對沿線節點城市和國家地區的覆蓋率顯著提高,交通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中歐(亞)班列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海洋運輸大走廊加快形成,連雲港港區域性國際樞紐港、蘇州(太倉)集裝箱幹線港、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南通港通州灣港區建設取得突破,近遠洋航線覆蓋度和密度進一步提升。

大運河文化帶綠色交通走廊加快建設,基本建成以水運為主的綠色運輸通道和文化長廊。

補齊“三大短板”。優化交通建設投資結構,重點向補短板、強弱項領域傾斜。鐵路網絡加快完善,基本建成全省鐵路主骨架和“軌道上的2小時江蘇”。

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基本建成南京都市圈等重點區域“1小時城際交通圈”。徐州國家鐵路物流中心基本建成。

航空運輸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南京祿口機場國際運輸能力進一步提升,無錫碩放機場樞紐功能得到強化,淮安淮河生態經濟帶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初見成效,民航總體實力大幅增強。過江通道加快建設,過江交通瓶頸基本消除。

做強“兩大特色”。水運優勢充分發揮,水路貨運週轉量佔總貨運週轉量的比例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基本形成以鐵水聯運為特色的鐵路貨運體系,公轉鐵、公轉水成效顯著,交通運輸結構調整走在全國前列。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整體水平全國領先,各種運輸方式有機融合、無縫對接、相互支撐、互為補充,城際交通聯繫更高效,城鄉交通發展更均衡。

投資突破“一萬億元”。加強交通建設穩投資、穩預期工作,2018—2022年,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城市軌道和城市快速路建設投資總規模力爭突破一萬億元。

到2020年,我省將基本形成“三縱四橫”鐵路主骨架,全省高快速鐵路里程超過2700公里。全省運輸機場客、貨運年保障能力分別達到7000萬人次和170萬噸。長江過江通道達到17座。

省幹線航道達標里程達到2510公里,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到20.2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達到1520萬標箱。高速公路里程達到4900公里左右。綜合客運樞紐覆蓋60%左右縣級及以上城市,多式聯運綜合貨運樞紐覆蓋所有設區市、50%左右的沿江沿海重點港區和內河重點港口。

五年一萬億,江蘇著力打造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

4月23日,徐宿淮鹽鐵路正線軌道鋪通。圖為建設者正在徐州市賈汪區大湖村後馬莊特大橋上鋪鋼軌。鄭緒軍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02

重點推進八大任務

著力建設銜接順暢、有機融合、協調發展的現代立體交通網,陸永泉說,《意見》緊密圍繞重大戰略實施,提出重點推進八大任務。

提升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能力,重點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建設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推動長三角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

其中,以連雲港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建設為重點,推進沿江沿海港口戰略性物資專用碼頭和儲備基地佈局,提升遠洋航線覆蓋度和密度,全面融入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南京、無錫、連雲港、徐州、淮安等機場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航線、航班,構建空中絲綢之路。完善公路省際銜接,打通跨區域“斷頭路”“瓶頸路”。系統謀劃機場功能定位,共建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

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短板。將重點推進高鐵均衡發展、提升民航運輸能力、加快過江通道建設。推進高鐵均衡發展,以建設全省鐵路主骨架、沿江高鐵通道和南京到其它設區市1.5小時交通圈為重點。

加快推進南京祿口機場擴能改造,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加快打造無錫碩放區域樞紐機場,推動南通新機場規劃建設,加強蘇州機場規劃研究。打造淮安淮河生態經濟帶航空貨運樞紐,適度超前建設連雲港新機場,推進徐州淮海經濟區樞紐機場發展。

支撐引領樞紐經濟發展。將重點做好提升南京首位度、構建特色鮮明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增強樞紐設施功能。以提升空港全球聯通、洲際直達能力,建設海陸雙向集聚的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為重點,提升南京國際競爭力。

構建直連全國的“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強化輻射周邊的放射狀高速公路網、拓展加密至國內重要城市的航線航班為重點,增強全國影響力。

五年一萬億,江蘇著力打造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

加快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將重點完善鐵路貨運體系、完善內河高等級航道網、推動港口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多式聯運。

其中包括,加快建設寧蕪鐵路外繞工程,積極推進京滬鐵路南京樞紐貨運外繞、新長線擴能等項目。以連雲港港、蘇州(太倉)集裝箱幹線港等為重點,加密至歐洲、美西等遠洋和日韓、東南亞等近洋航線。

推動區域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將重點加快建設城市群城際鐵路網、優化完善高速公路和幹線公路網、深入實施城市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寧淮鐵路、寧揚寧馬鐵路、寧宣鐵路、蘇錫常都市快線等項目,推進泰州至常州、南通至蘇州等都市圈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南京至鹽城、臺兒莊至睢寧高速、興化至東臺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

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將重點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推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重點推進所有行政村通雙車道四級公路,到2020年,新改建農村公路1.35萬公里左右。

推進智慧綠色平安交通建設。將不斷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努力打好交通領域汙染防治攻堅戰,切實增強交通運輸安全保障能力。其中包括,推進交通運輸全要素數字化和全過程數字化應用,加大電子車牌、人臉識別等推廣應用力度。

深化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將進一步完善大交通管理體制,深化交通建設與運營機制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03

作為高質量發展最迫切任務推進

加快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要求高、任務重,《意見》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要素保障和目標考核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在推進力度方面,要求各地各部門切實加強領導,把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最迫切的任務加以推進,壓實責任,強化舉措,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加快民航、鐵路等領域立法,制定水路交通運輸、農村公路、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等法規規章,促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協調發展。

在資金保障方面,既強化財政資金保障,積極發揮財政性資金的關鍵作用,也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積極進入交通領域,強化債務風險防控。在積極爭取國家相關資金和收費政策支持的同時,省級財政將研究組建綜合交通建設和發展基金,加大對省級重點項目的支持。鼓勵利用收費公路專項債券、企業債券、PPP等方式,拓寬重點交通項目建設資金來源。

在用地用海保障等方面,嚴格按照國家關於建設項目用地管理的相關政策,加快高鐵、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國家公路網規劃和省級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對事關全局的重點交通項目,建設單位落實佔補平衡確有困難的,可申請部分使用省統籌補充耕地指標或通過異地補充耕地方式落實佔補平衡。

“緊抓當前,二季度我省要確保上半年完成投資685億元,力爭完成700億元。”陸永泉說,將重點加快推進寧淮高鐵、北沿江高鐵等前期工作並爭取年內開工。積極配合浙江、上海加快滬蘇湖鐵路、滬通鐵路二期前期工作,力爭年內具備開工條件。重點抓好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協調保障,確保年內建成。全面開工建設連雲港新機場。繼續推進常泰、龍潭等過江通道建設。

頭條號關注“新華經濟369”,您的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