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唱歌結緣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一場港、臺歌星演唱會。臺下的觀眾非常興奮,又喊又叫,又跳又鬧。我很奇怪?都沒聽清楚她在唱什麼,怎麼產生的狂歡情緒呢?和嚴肅音樂會完全不同的場內秩序,真令我大吃一驚。是粉絲對歌手的迷戀?還是歌迷自我的陶醉?臺上臺下渾為一體。頂級的先進音響,頂級的電聲樂隊,撲簌迷離的電子射燈,使他們進入夢幻世界。這時候他們忘掉了一切煩惱,忘記了自己的身份。這時候,他們只有一個名字——粉絲。歌迷把對歌的熱戀具體化,在音樂中宣洩。此時,他們沒有機會在臺上歌唱,此時,他們有權利在他喜歡的大音樂環境裡狂歡。歌星的歌他們全都會唱。他們隨著音樂唱,他們在炫耀自己,他們被歌所迷。全身的藝術細胞都興奮起來。一場音樂會看完,歌迷的嗓子啞了。他們有歌手一樣的感受。一生中能有幾回這樣盡情的歡樂。他們覺得值了。散場時,粉絲們感動的淚流滿面。

和唱歌結緣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因為喜歡歌唱,因為這首歌我早已會唱,演唱者唱沒唱清歌詞,根本不重要。與其說,是來聽音樂會,倒不如說是心甘情願地來為歌星埋單的。包括歌星的專輯,粉絲們只買正版。他們睡覺都要聽著耳機入睡。他們是通俗音樂不斷推向前進的基礎力量。他們把支持捍衛音樂會,看成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們為音樂而震撼,他們為藝術而感動。

對於不知道歌詞的人來說,大屏幕打著歌詞呢。語言是人類獨有的嗎?不!動物、植物都有自己的語言。狗能理解人類的語言,其程度相當於10至12個月的嬰兒。達爾文說:“用有音節的喉聲,來模仿動物的音樂性的叫喚聲,這一活動終於產生了可以用來表達各種複雜情緒的一些字眼”。這就是語言的起源。

音樂藝術的出現,才是人類特殊進化過程,是人類的一種潛在的能力。國際先驅導報最新報導:人類的大腦能夠虛擬經歷感受他人的情感和部分經歷。英國倫敦大學腦科學家塔尼亞·辛格說:“發生這種情況時,就像是自己已受傷一樣心跳加速,情緒緊張。其實並沒有真正受傷。”

腦科學家塔尼亞·辛格主持的一項試驗表明:“人類大腦中處理傷痛的區域會做出反應——當然,實際“感覺”到他人的身體痛楚,是在靈魂深處。”

這次塔尼亞研究的是抽象層次上的移情作用。這就像是當你在唱一首歌或看一部歌劇時,被劇中的角色感動而哭泣。粉絲們的狂歡,這就是一種象徵性移情作用。

據認知神經學家所說,只有人類才有這種能力。

研究者在實驗中徵集了16對自稱能感受對方情緒的戀人。每個接受試驗的男人和女人,都在各自的右手綁上電極,電極可以發出輕微的麻癢感或短暫的灼痛感。

當這些女性自己感到強烈灼痛時候,他們戀人大腦左側負責監管其手部傷痛的整個區域都激活起來,同時大腦中負責處理手部傷痛的區域靜止,但負責對傷痛做出情緒反應的區域則被激活。他們戀人同時報告說:心靈深處產生了強烈的同情心理。

和唱歌結緣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痛在女友身上,疼在男友心裡。

塔尼亞認為:我們的大腦能直感他人情緒反應的能力在進化中被大大強化。

我們歌唱時,會通過這種能力對他人的想法作出預測,認識到,是否會讓別人喜歡。

人身上的藝術細胞,決定了他對藝術的感興趣程度。這種藝術細胞的激活,大腦的開發要在早期。還有,遺傳也是重要的因素。一首歌你會被它感動,聽過幾次,你竟然會唱了。可能你還年幼不識字,可能你還根本不識譜。可你卻是騎在爸爸脖頸上去看音樂會的小粉絲。能把你喜歡的所有歌,用口哨吹出變奏的旋律。這是奇蹟!

歌唱最能體現心靈,歌聲離心靈最近。藝術的潛能被激活了。藝術的細胞,藝術的靈感,藝術的靈魂只屬於人類。音樂藝術和粉絲就像是戀人的關係。他們迷戀歌唱,他們願意學習歌唱,他們此生此世都不會離開歌唱,這就是他們之間的最大的緣分。

和唱歌結緣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