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的惦念,那段肝膽相照的兄弟情

出生入死兄弟情,

肝膽相照家國夢。

在70多年前的沉沉暗夜中,年輕的他們受血火“鍛造”,以己身為筏,歷經層層磨難,守護家國渡過劫波。

這部中國軍人用血肉之軀書寫的悲壯戰歌,同時也在中緬邊境、雲南邊陲的一座小城中傳唱……

2019春祭·国殇| 跨越时空的惦念,那段肝胆相照的兄弟情

11

1942年,地處邊境一隅的雲南騰衝淪陷,保衛大後方國門的號角吹響。

剛剛16歲的盧彩文在當地就讀初中,親眼見到日軍在村裡燒燬房子、傷害無辜的村民。

抱著“決不當亡國奴”的信念,他告別親人,穿過滇西的崇山峻嶺,前往大理報考軍校,成為一名衛國戰士。

2019春祭·国殇| 跨越时空的惦念,那段肝胆相照的兄弟情

△抗戰老兵盧彩文(中)

那一年,他遇到了自己的教官,滇西幹訓團訓導處二組組長方正,年長六歲的方正彼時血氣方剛,在他的帶領下,盧彩文在日益激烈的戰局中明白了作為一名軍人的天職。

他說:“軍人服從命令,不管是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懼。”

2019春祭·国殇| 跨越时空的惦念,那段肝胆相照的兄弟情

△抗戰老兵方正

1943年6月,盧彩文從滇西幹訓團畢業,進入第11集團軍總部情報班學習,他更是做好了隨時以身殉國的準備。

當年8月,盧彩文攜電臺返回家鄉,在騰衝敵佔區潛伏,收集日軍情報。

“我的一個戰友為了保護電臺,被日軍打死在山上,還有的是被灌鹽水折磨死的。我有一次也差點暴露,幸運的是村裡的老鄉提前趕來告訴我消息,才躲過一劫。”

在日軍眼皮底下、站在刀刃上行動的他,在這一期間蒐集了大量情報,也見證了日軍的許多殘暴罪行。

22

1944年滇西大反攻戰役開始,盧彩文被調龍陵一線,除了龍陵,松山、騰衝均是主要戰場。當時參加過“松山戰役”、“騰衝戰役”的廣西人秦光星忘不了他24歲時的這段血與火的淬鍊。

騰衝戰役時,在黃埔軍校(成都分校)就讀期間獲過“優秀神槍手”稱號的他任團參謀,與團長李頤一同出生入死,感情極為深厚。

2019春祭·国殇| 跨越时空的惦念,那段肝胆相照的兄弟情

在一次作戰中,他們所在的指揮所被日軍發現,團長李頤在指揮部觀察哨的哨位上,不幸中彈犧牲。

此後一生顛沛不安,回騰衝看望在此長眠的團長,成為秦光星一生最大的惦念。

2019春祭·国殇| 跨越时空的惦念,那段肝胆相照的兄弟情

△抗戰老兵秦光星

33

1944年9月14日,中國遠征軍收復騰衝。當時,這座邊陲小城戰況激烈,幾乎都是廢墟。

有人曾這樣描述戰後的騰衝:“大戰過後,騰衝每一片樹葉上至少有兩個以上的彈孔,沒有一棟房子可供臨時避雨之用。”

數千名中國士兵的遺體橫七豎八地躺臥在焦土上。逃難許久的騰衝百姓還來不及慶賀重返家園,強忍住悲傷,掩埋犧牲的士兵,其中包括14名美國官兵。

2019春祭·国殇| 跨越时空的惦念,那段肝胆相照的兄弟情

在光復騰衝的戰役中,9000多名遠征軍將士壯烈殉國,騰衝國殤墓園是為他們而建的最後歸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留下名字,墓碑上只寫著“一等槍手”、“二等炮手”……

騰衝的這段歷史,正是中國軍民在十四年抗戰中浴血奮戰的縮影。正直青春年華的他們用血肉之軀保衛家園、捍衛尊嚴,為抗戰勝利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2019年清明,盧彩文、方正、秦光星等曾在這片熱土上流血流淚的抗戰老兵,即將重聚在當初埋葬著眾多戰友的戰場——雲南騰衝,深情回望彼此誓死相護的過往,告慰逝去的弟兄:

今日之中國,如君所願!

時光的鐵輪不斷往前滾動,此時年輕的我們是否能夠記得曾有一位士兵為了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浴血拼搏?

清明節到了,如果你願意,請隨我們一同“前往”騰衝,虔誠地致敬中國遠征軍,聆聽他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