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多層民用建築施工測量

民用建築施工測量的主要任務是建築物的定位和放線、基礎工程施工測量、牆體工程施工測量及高層建築施工測量等。

一、施工測量前的準備工作

(1)熟悉設計圖紙 設計圖紙是施工測量的主要依據,在測設前,應熟悉建築物的設計圖紙,瞭解施工建築物與相鄰地物的相互關係,以及建築物的尺寸和施工的要求等,並仔細核對各設計圖紙的有關尺寸。測設時必須具備下列圖紙資料:

1)總平面圖 如圖所示,從總平面圖上,可以查取或計算設計建築物與原有建築物或測量控制點之間的平面尺寸和高差,作為測設建築物總體位置的依據。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2)建築平面圖 從建築平面圖中,可以查取建築物的總尺寸,以及內部各定位軸線之間的關係尺寸,這是施工測設的基本資料。

3)基礎平面圖 從基礎平面圖上,可以查取基礎邊線與定位軸線的平面尺寸,這是測設基礎軸線的必要數據。

4)基礎詳圖 從基礎詳圖中,可以查取基礎立面尺寸和設計標高,這是基礎高程測設的依據。

5)建築物的立面圖和剖面圖 從建築物的立面圖和剖面圖中,可以查取基礎、地坪、門窗、樓板、屋架和屋面等設計高程,這是高程測設的主要依據。

(2)現場踏勘 全面瞭解現場情況,對施工場地上的平面控制點和水準點進行檢核。

(3)施工場地整理 平整和清理施工場地,以便進行測設工作。

(4)制定測設方案 根據設計要求、定位條件、現場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測設方案,包括測設方法、測設數據計算和繪製測設略圖,如圖所示。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5)儀器和工具 對測設所使用的儀器和工具進行檢核。

二、定位和放線

1.建築物的定位

建築物的定位,就是將建築物外廓各軸線交點(簡稱角樁,即上圖中的M、N、P和Q)測設在地面上,作為基礎放樣和細部放樣的依據。

由於定位條件不同,定位方法也不同,下面介紹根據已有建築物測設擬建建築物的方法。

(1)如圖2所示,用鋼尺沿宿舍樓的東、西牆,延長出一小段距離l得a、b兩點,作出標誌。

(2)在a點安置經緯儀,瞄準b點,並從b沿ab方向量取14.240m(因為教學樓的外牆厚370mm,軸線偏裡,離外牆皮240mm),定出c點,作出標誌,再繼續沿ab方向從c點起量取25.800m,定出d點,作出標誌,cd線就是測設教學樓平面位置的建築基線。

(3)分別在c、d兩點安置經緯儀,瞄準a點,順時針方向測設90˚,沿此視線方向量取距離l+0.240m,定出M、Q兩點,作出標誌,再繼續量取15.000m,定出N、P兩點,作出標誌。M、N、P、Q四點即為教學樓外廓定位軸線的交點。

(4)檢查NP的距離是否等於25.800m,∠N和∠P是否等於90˚,其誤差應在允許範圍內。

如施工場地已有建築方格網或建築基線時,可直接採用直角座標法進行定位。

2.建築物的放線

建築物的放線,是指根據已定位的外牆軸線交點樁(角樁),詳細測設出建築物各軸線的交點樁(或稱中心樁),然後,根據交點樁用白灰撒出基槽開挖邊界線。放線方法如下:

(1)在外牆軸線周邊上測設中心樁位置 如圖2所示, 在M點安置經緯儀,瞄準Q點,用鋼尺沿MQ方向量出相鄰兩軸線間的距離,定出1、2、3、…各點,同理可定出5、6、7各點。量距精度應達到設計精度要求。量出各軸線之間距離時,鋼尺零點要始終對在同一點上。

(2)恢復軸線位置的方法 由於在開挖基槽時,角樁和中心樁要被挖掉,為了便於在施工中,恢復各軸線位置,應把各軸線延長到基槽外安全地點,並做好標誌。其方法有設置軸線控制樁和龍門板兩種形式。

1)設置軸線控制樁 軸線控制樁設置在基槽外,基礎軸線的延長線上,作為開槽後,各施工階段恢復軸線的依據,如圖2所示。軸線控制樁一般設置在基槽外2~4m處,打下木樁,樁頂釘上小釘,準確標出軸線位置,並用混凝土包裹木樁,如圖3所示。如附近有建築物,亦可把軸線投測到建築物上,用紅漆作出標誌,以代替軸線控制樁。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2)設置龍門板 在小型民用建築施工中,常將各軸線引測到基槽外的水平木板上。水平木板稱為龍門板,固定龍門板的木樁稱為龍門樁,如圖4所示。設置龍門板的步驟如下: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在建築物四角與隔牆兩端,基槽開挖邊界線以外1.5~2m處,設置龍門樁。龍門樁要釘得豎直、牢固,龍門樁的外側面應與基槽平行。

根據施工場地的水準點,用水準儀在每個龍門樁外側,測設出該建築物室內地坪設計高程線(即±0標高線),並作出標誌。

沿龍門樁上±0標高線釘設龍門板,這樣龍門板頂面的高程就同在±0的水平面上。然後,用水準儀校核龍門板的高程,如有差錯應及時糾正,其允許誤差為±5mm。

在N點安置經緯儀,瞄準P點,沿視線方向在龍門板上定出一點,用小釘作標誌,縱轉望遠鏡在N點的龍門板上也釘一個小釘。用同樣的方法,將各軸線引測到龍門板上,所釘之小釘稱為軸線釘。軸線釘定位誤差應小於±5mm。

最後,用鋼尺沿龍門板的頂面,檢查軸線釘的間距,其誤差不超過1:2 000。檢查合格後,以軸線釘為準,將牆邊線、基礎邊線、基礎開挖邊線等標定在龍門板上。

三、基礎工程施工測量

1.基槽抄平

建築施工中的高程測設,又稱抄平。

(1)設置水平樁 為了控制基槽的開挖深度,當快挖到槽底設計標高時,應用水準儀根據地面上±0.000m點,在槽壁上測設一些水平小木樁(稱為水平樁),如圖5所示,使木樁的上表面離槽底的設計標高為一固定值(如0.500m)。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為了施工時使用方便,一般在槽壁各拐角處、深度變化處和基槽壁上每隔3~4m測設一水平樁。

水平樁可作為挖槽深度、修平槽底和打基礎墊層的依據。

(2)水平樁的測設方法 如圖5所示,槽底設計標高為-1.700m,欲測設比槽底設計標高高0.500m的水平樁,測設方法如下:

1)在地面適當地方安置水準儀,在±0標高線位置上立水準尺,讀取後視讀數為1.318m。

2)計算測設水平樁的應讀前視讀數b應: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3)在槽內一側立水準尺,並上下移動,直至水準儀視線讀數為2.518m時,沿水準尺尺底在槽壁打入一小木樁。

2.墊層中線的投測

基礎墊層打好後,根據軸線控制樁或龍門板上的軸線釘,用經緯儀或用拉繩掛錘球的方法,把軸線投測到墊層上,如圖6所示,並用墨線彈出牆中心線和基礎邊線,作為砌築基礎的依據。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由於整個牆身砌築均以此線為準,這是確定建築物位置的關鍵環節,所以要嚴格校核後方可進行砌築施工。

3.基礎牆標高的控制

房屋基礎牆是指±0.000m以下的磚牆,它的高度是用基礎皮數杆來控制的。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1)基礎皮數杆是一根木製的杆子,如圖7所示,在杆上事先按照設計尺寸,將磚、灰縫厚度畫出線條,並標明±0.000m和防潮層的標高位置。

(2)立皮數杆時,先在立杆處打一木樁,用水準儀在木樁側面定出一條高於墊層某一數值(如100mm)的水平線,然後將皮數杆上標高相同的一條線與木樁上的水平線對齊,並用大鐵釘把皮數杆與木樁釘在一起,作為基礎牆的標高依據。

4.基礎面標高的檢查

基礎施工結束後,應檢查基礎面的標高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也可檢查防潮層)。可用水準儀測出基礎面上若干點的高程和設計高程比較,允許誤差為±10mm。

四、牆體施工測量

1.牆體定位

(1)利用軸線控制樁或龍門板上的軸線和牆邊線標誌,用經緯儀或拉細繩掛錘球的方法將軸線投測到基礎面上或防潮層上。

(2)用墨線彈出牆中線和牆邊線。

(3)檢查外牆軸線交角是否等於90˚。

(4)把牆軸線延伸並畫在外牆基礎上,如圖8所示,作為向上投測軸線的依據。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5)把門、窗和其它洞口的邊線,也在外牆基礎上標定出來。

2.牆體各部位標高控制

在牆體施工中,牆身各部位標高通常也是用皮數杆控制。

(1)在牆身皮數杆上,根據設計尺寸,按磚、灰縫的厚度畫出線條,並標明0.000m、門、窗、樓板等的標高位置,如圖9所示。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2)牆身皮數杆的設立與基礎皮數杆相同,使皮數杆上的0.000m標高與房屋的室內地坪標高相吻合。在牆的轉角處,每隔10~15m設置一根皮數杆。

(3)在牆身砌起1m以後,就在室內牆身上定出+0.500m的標高線,作為該層地面施工和室內裝修用。

(4)第二層以上牆體施工中,為了使皮數杆在同一水平面上,要用水準儀測出樓板四角的標高,取平均值作為地坪標高,並以此作為立皮數杆的標誌。

框架結構的民用建築,牆體砌築是在框架施工後進行的,故可在柱面上畫線,代替皮數杆。

五、建築物的軸線投測

在多層建築牆身砌築過程中,為了保證建築物軸線位置正確,可用吊錘球或經緯儀將軸線投測到各層樓板邊緣或柱頂上。

1.吊錘球法

將較重的錘球懸吊在樓板或柱頂邊緣,當錘球尖對準基礎牆面上的軸線標誌時,線在樓板或柱頂邊緣的位置即為樓層軸線端點位置,並畫出標誌線。各軸線的端點投測完後,用鋼尺檢核各軸線的間距,符合要求後,繼續施工,並把軸線逐層自下向上傳遞。

吊錘球法簡便易行,不受施工場地限制,一般能保證施工質量。但當有風或建築物較高時,投測誤差較大,應採用經緯儀投測法。

2.經緯儀投測法

在軸線控制樁上安置經緯儀,整平後,瞄準基礎牆面上的軸線標誌,用盤左、盤右分中投點法,將軸線投測到樓層邊緣或柱頂上。將所有端點投測到樓板上之後,用鋼尺檢核間距,相對誤差不得大於1/2000。檢查合格後,才能在樓板分間彈線,繼續施工。

六、建築物的高程傳遞

在多層建築施工中,要由下層向上層傳遞高程,以便樓板、門窗口等的標高符合設計要求。高程傳遞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利用皮數杆傳遞高程

一般建築物可用牆體皮數杆傳遞高程。具體方法參照"牆體各部位標高控制"。

2.利用鋼尺直接丈量

對於高程傳遞精度要求較高的建築物,通常用鋼尺直接丈量來傳遞高程。對於二層以上的各層,每砌高一層,就從樓梯間用鋼尺從下層的"+0.500m"標高線,向上量出層高,測出上一層的"+0.500m"標高線。這樣用鋼尺逐層向上引測。

3.吊鋼尺法

用懸掛鋼尺代替水準尺,用水準儀讀數,從下向上傳遞高程。

高層建築施工測量

高層建築物施工測量中的主要問題是控制垂直度,就是將建築物的基礎軸線準確地向高層引測,並保證各層相應軸線位於同一豎直面內,控制豎向偏差,使軸線向上投測的偏差值不超限。

軸線向上投測時,要求豎向誤差在本層內不超過5mm,全樓累計誤差值不應超過2H/10 000(H為建築物總高度),且不應大於:

30m<H≤60m時,10mm;

60m<H≤90m時,15mm;

90m<H 時,20mm。

高層建築物軸線的豎向投測,主要有外控法和內控法兩種,下面分別介紹這兩種方法。

一、外控法

外控法是在建築物外部,利用經緯儀,根據建築物軸線控制樁來進行軸線的豎向投測,亦稱作"經緯儀引樁投測法"。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在建築物底部投測中心軸線位置

高層建築的基礎工程完工後,將經緯儀安置在軸線控制樁A1、A1′、B1和B1′上,把建築物主軸線精確地投測到建築物的底部,並設立標誌,如圖1中的a1、a1′、b1和b1′,以供下一步施工與向上投測之用。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2.向上投測中心線

隨著建築物不斷升高,要逐層將軸線向上傳遞,如圖1所示,將經緯儀安置在中心軸線控制樁A1、A1′、B1和B1′上,嚴格整平儀器,用望遠鏡瞄準建築物底部已標出的軸線a1、a1′、b1和b1′點,用盤左和盤右分別向上投測到每層樓板上,並取其中點作為該層中心軸線的投影點,如圖1中的a2、a2′、b2和b2′。

3.增設軸線引樁

當樓房逐漸增高,而軸線控制樁距建築物又較近時,望遠鏡的仰角較大,操作不便,投測精度也會降低。為此,要將原中心軸線控制樁引測到更遠的安全地方,或者附近大樓的屋面。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具體作法是:

將經緯儀安置在已經投測上去的較高層(如第十層)樓面軸線a10a10′上,如圖2所示,瞄準地面上原有的軸線控制樁A1和A1′點,用盤左、盤右分中投點法,將軸線延長到遠處A2和A2′點,並用標誌固定其位置,A2、A2′即為新投測的A1A1′軸控制樁。

更高各層的中心軸線,可將經緯儀安置在新的引樁上,按上述方法繼續進行投測。

二、內控法

內控法是在建築物內±0平面設置軸線控制點,並預埋標誌,以後在各層樓板位置上相應預留200mm×200 mm的傳遞孔,在軸線控制點上直接採用吊線墜法或激光鉛垂儀法,通過預留孔將其點位垂直投測到任一樓層,如圖4所示。

1.內控法軸線控制點的設置

在基礎施工完畢後,在±0首層平面上,適當位置設置與軸線平行的輔助軸線。輔助軸線距軸線500~800mm為宜,並在輔助軸線交點或端點處埋設標誌。如圖3所示。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2.吊線墜法

吊線墜法是利用鋼絲懸掛重錘球的方法,進行軸線豎向投測。這種方法一般用於高度在50~100m的高層建築施工中,錘球的重量約為10~20kg,鋼絲的直徑約為0.5~0.8mm。投測方法如下: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如圖4所示,在預留孔上面安置十字架,掛上錘球,對準首層預埋標誌。當錘球線靜止時,固定十字架,並在預留孔四周作出標記,作為以後恢復軸線及放樣的依據。此時,十字架中心即為軸線控制點在該樓面上的投測點。

用吊線墜法實測時,要採取一些必要措施,如用鉛直的塑料管套著墜線或將錘球沉浸於水(或油)中,以減少擺動。

3.激光鉛垂儀法

(1)激光鉛垂儀簡介 激光鉛垂儀是一種專用的鉛直定位儀器。適用於高層建築物、煙囪及高塔架的鉛直定位測量。

激光鉛垂儀的基本構造如圖5所示,主要由氦氖激光管、精密豎軸、發射望遠鏡、水準器、基座、激光電源及接收屏等部分組成。

激光器通過兩組固定螺釘固定在套筒內。激光鉛垂儀的豎軸是空心筒軸,兩端有螺扣,上、下兩端分別與發射望遠鏡和氦氖激光器套筒相連接,二者位置可對調,構成向上或向下發射激光束的鉛垂儀。儀器上設置有兩個互成90˚的管水準器,儀器配有專用激光電源。

(2)激光鉛垂儀投測軸線 下圖為激光鉛垂儀進行軸線投測的示意圖,其投測方法如下:

1)在首層軸線控制點上安置激光鉛垂儀,利用激光器底端(全反射稜鏡端)所發射的激光束進行對中,通過調節基座整平螺旋,使管水準器氣泡嚴格居中。

2)在上層施工樓面預留孔處,放置接受靶。

3)接通激光電源,啟輝激光器發射鉛直激光束,通過發射望遠鏡調焦,使激光束會聚成紅色耀目光斑,投射到接受靶上。

4)移動接受靶,使靶心與紅色光斑重合,固定接受靶,並在預留孔四周作出標記,此時,靶心位置即為軸線控制點在該樓面上的投測點。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建築物的變形觀測

為保證建築物在施工、使用和運行中的安全,以及為建築物的設計、施工、管理及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資料,在建築物施工和運行期間,需要對建築物的穩定性進行觀測,這種觀測稱為建築物的變形觀測。

建築物變形觀測的主要內容有建築物沉降觀測、建築物傾斜觀測、建築物裂縫觀測和位移觀測等。

一、建築物的沉降觀測

建築物沉降觀測是用水準測量的方法,週期性地觀測建築物上的沉降觀測點和水準基點之間的高差變化值。

1.水準基點的佈設

水準基點是沉降觀測的基準,因此水準基點的佈設應滿足以下要求:

(1)要有足夠的穩定性 水準基點必須設置在沉降影響範圍以外,冰凍地區水準基點應埋設在冰凍線以下0.5m。

(2)要具備檢核條件 為了保證水準基點高程的正確性,水準基點最少應佈設三個,以便相互檢核。

(3)要滿足一定的觀測精度 水準基點和觀測點之間的距離應適中,相距太遠會影響觀測精度,一般應在100m範圍內。

2.沉降觀測點的佈設

進行沉降觀測的建築物,應埋設沉降觀測點,沉降觀測點的佈設應滿足以下要求:

(1)沉降觀測點的位置 沉降觀測點應佈設在能全面反映建築物沉降情況的部位,如建築物四角,沉降縫兩側,荷載有變化的部位,大型設備基礎,柱子基礎和地質條件變化處。

(2)沉降觀測點的數量 一般沉降觀測點是均勻佈置的,它們之間的距離一般為10~20m。

(3)沉降觀測點的設置形式 如圖1所示。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3.沉降觀測

(1)觀測週期 觀測的時間和次數,應根據工程的性質、施工進度、地基地質情況及基礎荷載的變化情況而定。

1)當埋設的沉降觀測點穩固後,在建築物主體開工前,進行第一次觀測。

2)在建(構)築物主體施工過程中,一般每蓋1~2層觀測一次。如中途停工時間較長,應在停工時和復工時進行觀測。

3)當發生大量沉降或嚴重裂縫時,應立即或幾天一次連續觀測。

4)建築物封頂或竣工後,一般每月觀測一次,如果沉降速度減緩,可改為2~3個月觀測一次,直至沉降穩定為止。

(2)觀測方法 觀測時先後視水準基點,接著依次前視各沉降觀測點,最後再次後視該水準基點,兩次後視讀數之差不應超過±1mm。另外,沉降觀測的水準路線(從一個水準基點到另一個水準基點)應為閉合水準路線。

(3)精度要求 沉降觀測的精度應根據建築物的性質而定。

1)多層建築物的沉降觀測,可採用DS3水準儀,用普通水準測量的方法進行,其水準路線的閉合差不應超過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mm(n測站數)。

2)高層建築物的沉降觀測,則應採用DS1精密水準儀,用二等水準測量的方法進行,其水準路線的閉合差不應超過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mm(n為測站數)。

(4)工作要求 沉降觀測是一項長期、連續的工作,為了保證觀測成果的正確性,應儘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觀測人員,使用固定的水準儀和水準尺,使用固定的水準基點,按固定的實測路線和測站進行。

表1 沉降觀測記錄表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注:水準點的高程 BM.1:49.538mm;

BM.2:50.123mm;

BM.3:49.776mm。

4.沉降觀測的成果整理

(1)整理原始記錄 每次觀測結束後,應檢查記錄的數據和計算是否正確,精度是否合格,然後,調整高差閉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觀測點的高程,並填入"沉降觀測表"中(表1)。

(2)計算沉降量 計算內容和方法如下:

1)計算各沉降觀測點的本次沉降量:

沉降觀測點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觀測所得的高程-上次觀測所得的高程

2)計算累積沉降量:

累積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積沉降量

將計算出的沉降觀測點本次沉降量、累積沉降量和觀測日期、荷載情況等記入"沉降觀測表"中(表1)。

(3)繪製沉降曲線 如圖2所示,為沉降曲線圖,沉降曲線分為兩部分,即時間與沉降量關係曲線和時間與荷載關係曲線。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1)繪製時間與沉降量關係曲線 首先,以沉降量s為縱軸,以時間t為橫軸,組成直角座標系。然後,以每次累積沉降量為縱座標,以每次觀測日期為橫座標,標出沉降觀測點的位置。最後,用曲線將標出的各點連接起來,並在曲線的一端註明沉降觀測點號碼,這樣就繪製出了時間與沉降量關係曲線,如圖2所示。

2)繪製時間與荷載關係曲線 首先,以荷載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組成直角座標系。再根據每次觀測時間和相應的荷載標出各點,將各點連接起來,即可繪製出時間與荷載關係曲線,如圖2所示。

二、建築物的傾斜觀測

用測量儀器來測定建築物的基礎和主體結構傾斜變化的工作,稱為傾斜觀測。

1.一般建築物主體的傾斜觀測

建築物主體的傾斜觀測,應測定建築物頂部觀測點相對於底部觀測點的偏移值,再根據建築物的高度,計算建築物主體的傾斜度,即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式中 i——建築物主體的傾斜度;

∆D——建築物頂部觀測點相對於底部觀測點的偏移值(m);

H——建築物的高度(m);

α——傾斜角(°)。

由公式可知,傾斜測量主要是測定建築物主體的偏移值ΔD。偏移值ΔD的測定一般採用經緯儀投影法。具體觀測方法如下: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1)如圖3所示,將經緯儀安置在固定測站上,該測站到建築物的距離,為建築物高度的1.5倍以上。瞄準建築物X牆面上部的觀測點M,用盤左、盤右分中投點法,定出下部的觀測點N。用同樣的方法,在與X牆面垂直的Y牆面上定出上觀測點P和下觀測點Q。M、N和P、Q即為所設觀測標誌。

(2)相隔一段時間後,在原固定測站上,安置經緯儀,分別瞄準上觀測點M和P,用盤左、盤右分中投點法,得到N′和Q′。如果,N與N′、Q與Q′不重合,如圖3所示,說明建築物發生了傾斜。

(3)用尺子,量出在X、Y牆面的偏移值ΔA、ΔB,然後用矢量相加的方法,計算出該建築物的總偏移值ΔD,即: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根據總偏移值ΔD和建築物的高度H,即可計算出其傾斜度i。

2.圓形建(構)築物主體的傾斜觀測

對圓形建(構)築物的傾斜觀測,是在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上,測定其頂部中心對底部中心的偏移值。具體觀測方法如下: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1)如圖4所示,在煙囪底部橫放一根標尺,在標尺中垂線方向上,安置經緯儀,經緯儀到煙囪的距離為煙囪高度的1.5倍。

(2)用望遠鏡將煙囪頂部邊緣兩點A、A′及底部邊緣兩點B、B′分別投到標尺上,得讀數為y1、y1′及y2、y2′,如圖4所示。煙囪頂部中心O對底部中心O′在y方向上的偏移值Δy為: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3)用同樣的方法,可測得在x方向上,頂部中心O的偏移值Δx為: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4)用矢量相加的方法,計算出頂部中心O對底部中心O′的總偏移值ΔD,即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根據總偏移值ΔD和圓形建(構)築物的高度H即可計算出其傾斜度i。

另外,亦可採用激光鉛垂儀或懸吊錘球的方法,直接測定建(構)築物的傾斜量。

3.建築物基礎傾斜觀測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建築物的基礎傾斜觀測一般採用精密水準測量的方法,定期測出基礎兩端點的沉降量差值Δh,如圖5所示,在根據兩點間的距離L,即可計算出基礎的傾斜度: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對整體剛度較好的建築物的傾斜觀測,亦可採用基礎沉降量差值,推算主體偏移值。如圖6所示,用精密水準測量測定建築物基礎兩端點的沉降量差值Δh,在根據建築物的寬度L和高度H,推算出該建築物主體的偏移值ΔD,即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三、建築物的裂縫觀測

當建築物出現裂縫之後,應及時進行裂縫觀測。常用的裂縫觀測方法有以下兩種:

1.石膏板標誌

用厚10mm,寬約50~80mm的石膏板(長度視裂縫大小而定),固定在裂縫的兩側。當裂縫繼續發展時,石膏板也隨之開裂,從而觀察裂縫繼續發展的情況。

2.白鐵皮標誌

施工員測量放線手冊,工程測量步驟大全。

(1)如圖7所示,用兩塊白鐵皮,一片取150mm×150mm的正方形,固定在裂縫的一側。

(2)另一片為50mm×200mm的矩形,固定在裂縫的另一側,使兩塊白鐵皮的邊緣相互平行,並使其中的一部分重疊。

(3)在兩塊白鐵皮的表面,塗上紅色油漆。

(4)如果裂縫繼續發展,兩塊白鐵皮將逐漸拉開,露出正方形上,原被覆蓋沒有油漆的部分,其寬度即為裂縫加大的寬度,可用尺子量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