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足球一哥”孫興慜是怎樣煉成的

“亞洲足球一哥”孫興慜是怎樣煉成的


雖然相隔年代太遠,還無法和前輩車範根在法蘭克福的成就相比較,但是僅從最近三十年來看,孫興慜毫無疑問憑藉其優異的表現,成為了亞洲球員在世界足壇的第一人,成為了熱刺不可或缺的球員。

“亞洲足球一哥”孫興慜是怎樣煉成的


孫興慜具有韓國球員的典型特點,執著,堅毅,奔跑能力出色,基本技術紮實,同時,他也具有歐洲球員的優點,跑位意識突出,實戰技術實用,整體配合意識清晰,身體對抗能力不差。這些既有東亞球員傳統特色再加上歐洲球員些許優點的結合,使他成為了最近兩個賽季的“亞洲一哥”,立足歐洲豪門俱樂部的絕對主力,並且成為了近期飽受傷病困擾的熱刺不可或缺的進攻球員。特別是這個賽季幾場在面對強隊的比賽中,韓國人的進攻階段的高效完成,是熱刺在進攻端區表現最好的人,對他實力成色檢驗極高。

“亞洲足球一哥”孫興慜是怎樣煉成的


即便是在韓國人中,孫興慜的成長過程都是無法複製的,他有一個既懂足球訓練,又嚴苛堅定的父親,整個職業成長過程中一直處於嚴密監控和有效調整之下,可謂精心培育。曾經做為職業球員的孫雄政也是一個足球教練,他對自己兒子的要求很嚴格,並且一直強化他的基本技術訓練,特別是雙腳技術能力的均衡,所以大家現在看到的他能夠協調的使用雙腳傳球和射門是源自父親職業性的遠見,他也憑藉這種能力在球隊戰術中充當多面手,隨意的在兩個邊路換位進攻,並且能夠既打出逆足內切特色,也能夠進行外線純邊鋒式的突破傳中,波切蒂諾甚至經常讓他擔任“爆破手”,在某場比賽中去針對對方的某個薄弱點或者戰術漏洞之處進行強攻,這在本賽季屢屢奏效。

“亞洲足球一哥”孫興慜是怎樣煉成的


注重基本技術訓練和有球結合的體能訓練是孫爸爸給兒子的巨大職業財富,哪怕在比我們足球水平高的韓國,在傳統的青訓模式中他們也會經常把兩者分開,只不過他們的球員執行能力和整個業界嚴格的訓練要求水平更高,而且也在近十年內有了一些改變。

中國足球的決策者們曾經簡單的理解為“跑”不過別人是不能取勝的首要因素,完全忽略了技術和意識的重要性,“會跑”和“讓對方跟著你的球跑”顯然排名應該更靠前。必須清晰認識的是,完全脫離球的“分割式”體能訓練是必要的,但是方法和比例是需要極為專項化和精細化,甚至細分化的設計,那種大比例訓練時間消耗在跑道上,粗放化僵持在力量器械上的方法所獲得的結果正好相反:以損失技術和意識提高為代價的非足球式跑動能力的提高,最終被證明都被消耗於追搶對方持球的被動消耗中,以及自己低效的進攻跑位和粗糙控球中。

這種思維的危害不僅僅是影響成年球隊,它還波及到青訓層面:教練員的選材和使用球員,訓練內容設計,都會被誤導,一直到現在還存在於基層教練的思維中。所以,這不是一個“老甲A”的抱怨,現代青訓的理念假如不能從類似於孫興慜的實例中獲得更新,未來越發力,離成功越遠。

“亞洲足球一哥”孫興慜是怎樣煉成的


孫興慜是一個公認的開朗樂觀的人,這是他面對長期艱苦枯燥的青少年訓練時段的優勢,但是他的意志力和責任心也是有目共睹,這是韓國足球的傳統。很多人都在思考足球最重要的是什麼,每個人都會說出非常正確的一個要素。我一直認為是“犧牲精神”,特別是在自媒體發達的今天,個性化的釋放私人空間和思想很普遍,並且有些球員很懂使用技巧。但是能夠在球場上真正理解並做到這點是很難並且不易察覺的。

一支球隊在90分鐘內的每個細節都是重要的,大家經常聽到的“合理”兩個字不僅僅侷限於技術使用,思想的層面更重要,關鍵時刻犧牲自己“利益”,勇擔責任,這才是球隊核心競爭力,而這個特質的培養不是單靠球隊能夠做到的,球員的家庭和生活環境所營造的氛圍更關鍵,因為在球場上電光火石之間那是本能反應,所以,球員是否具備這個特質,平時就能看出來。

好的球隊只會強調“我為人人”,因為只要做到前者,那剩下的半句自然會出現。若是前後順序顛倒,你是永遠不會看到後半句的。我很不屑那種賽後評分,有些只是極為片面化的個人觀點,但是那會引導一種錯誤定論思潮。我也很反感張牙舞爪的球員表演,這種手舞足蹈的“戲份”很多時候是在吸引那些“低段位”但是“頻發言”的觀眾,更是破壞球隊。

“亞洲足球一哥”孫興慜是怎樣煉成的


孫興慜不是我們的球員,遠觀欣賞即可,也會為他的良好表現,擊節叫好,不過絕不會有衝動的親近感。我們可以通過他的成功得到一些啟發,從足球層面和社會人性層面自我審視,不然這永遠是一個閉環話題。因為,下一篇我想說說我們從武磊話題中所折射出的足球價值觀的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