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起死亡事件有蹊蹺!與弗格森抗議活動有關的人已經死亡

這六起死亡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關注,活動人士紛紛猜測其中一定有蹊蹺。

這6起死亡事件有蹊蹺!與弗格森抗議活動有關的人已經死亡

兩名年輕人被發現死於被燒燬的汽車內。另有三人死於明顯的自殺。另一人在公共汽車上倒下,他的死亡被認為是服藥過量。

六起死亡事件都涉及與密蘇里州弗格森抗議活動有關的男性,這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關注,活動人士圈子裡也有人猜測,其中一定有什麼邪惡的東西在起作用。

警方說,沒有證據表明死亡事件與抗議活動有任何關係。抗議活動是由一名白人警察開槍打死18歲的布朗引起的。

但是一些活動人士說,他們擔心可能連接起來的一種文化存在恐懼的弗格森4½年布朗死後,引用威脅——大部分是匿名抗議領袖繼續接收。

牧師達里爾·格雷說他在車裡發現了一個盒子。當拆彈小組到達時,沒有發現爆炸物,但裡面有一條6英尺長的蟒蛇。

“每個人都如坐針氈,”格雷談到他的活動人士同伴時說。

在這兩起殺人案中,沒有人被逮捕。聖路易斯縣警方發言人肖恩·麥圭爾表示,目擊者只是拒絕站出來,這讓警方無法解釋為何這兩名男子成為襲擊目標。

麥圭爾說:“我們不相信這兩人之間有任何關聯。”但他補充說,“在沒有嫌疑人的情況下,很難找到作案動機。”

2014年8月,警官達倫威爾遜在一次街頭對峙中開槍打死了布朗,弗格森隨即爆發了抗議活動。布朗當時沒有攜帶武器,但是威爾遜說,當這名黑人少年威脅他時,他開槍是出於自衛。

2014年11月,一個大陪審團拒絕起訴威爾遜,引發了最暴力的示威之夜之一,也是首批活動人士死亡之一。

Deandre Joshua的屍體是在離抗議地點不遠的一輛被燒燬的汽車裡發現的。這名20歲的男子頭部中彈,隨後汽車被燒燬。

當天晚上,達倫·席爾斯在安慰布朗母親的視頻中出現。兩年後,他遭遇了幾乎相同的命運。2016年9月,在一輛燃燒的汽車裡發現了這名29歲男子滿是彈孔的屍體。

另有四人死亡,其中三人被判自殺。

警方稱,2016年2月,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馬肖恩·麥卡雷爾在俄亥俄州議會大廈前門外開槍自殺。他在弗格森很活躍。

警方稱,27歲的小愛德華·克勞福德在2017年5月告訴熟人他因為個人問題心煩意亂後開槍自殺身亡。克勞福德在弗格森抗議時向警察發射催淚瓦斯罐的照片,是《聖路易斯郵報》普利策獎獲獎報道的一部分。

10月,24歲的Danye Jones被發現吊在自家北聖路易斯郡的院子裡的一棵樹上。他的母親梅麗莎麥金尼斯在弗格森很活躍,在兒子死後,她在Facebook上發帖說,“他們用私刑處死我的孩子。但他的死被判定為自殺。

-31歲的巴勒斯坦裔美國人巴斯姆·馬斯里經常直播弗格森示威的視頻,去年11月在一輛公交車上被發現反應遲鈍,無法恢復知覺。今年2月公佈的毒理學結果顯示,他死於過量服用芬太尼。

弗格森的抗議活動為“黑人生命同樣重要”的全國運動增添了動力,但也引發了民眾的不滿,他們對電視上抗議者向警察投擲石塊和辱罵的畫面感到憤怒。在揮之不去的憤怒中,活動人士和觀察人士說,雖然他們沒有看到死亡事件和抗議活動之間的明顯聯繫,但他們不禁對調查的徹徹性感到懷疑。

華盛頓大學社會學家約翰遜說:“這些抗議者和他們的死亡可能不是警方的首要任務,因為他們之間存在對立關係。”“我認為他們需要有更大的緊迫感。”

活動人士表示,自抗議活動以來,他們一直以危險的方式成為目標。

“有些事情正在發生,”經常參與弗格森抗議活動的領導人科里布什說。“我一直在講述我經歷過的事情,現在仍然在經歷的事情——騷擾、恐嚇、死亡威脅和死亡企圖。”

布什說,她的車被撞出了馬路,她的家被人破壞,2014年,有人向她的車開了一槍,差點擊中她13歲的女兒。

她懷疑是白人至上主義者或警察的同情者。她說,生活在不斷的威脅之下讓人筋疲力盡,但她不會屈服。

布什說:“他們讓我們閉嘴,他們贏了。

目前還不清楚來自抗議或騷擾的殘餘壓力是否導致了自殺,但約翰遜說,許多活動人士感到絕望。

約翰遜說:“這一定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影響。”“對很多人來說,執法不是一種手段。很多時候執法部門並不支持他們。”

專家表示,這些死亡事件也表明,抗議活動的核心問題是對有色人種年輕人生活困難的擔憂。死者中有5人是20多歲的黑人。

聖路易斯縣的黑人貧困率是白人的三倍,這通常意味著他們缺乏足夠的醫療保險,這不僅能讓他們更好地應對身體疾病,還能更好地應對抑鬱和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

他們也傾向於生活在犯罪率較高的地區。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顯示,雖然生活在以白人為主的西部聖路易斯縣的富人有望活到80多歲,但在以黑人為主的北部聖路易斯縣,人們的預期壽命只有60多歲。在離弗格森幾英里的金洛克,預期壽命是56歲。

據警方統計,去年該縣60名兇殺案受害者中有45人是黑人,而該縣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口是黑人。

“不幸的是,在聖路易斯,我們讓犯罪和暴力文化演變成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一天都有危險的維度,”非營利組織“更好的家庭生活”(Better Family Life)的詹姆斯·克拉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