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歌手》,《我是唱作人》真的打開了“音樂綜藝”新藍海?

文 | 赤木瓶子

“博哥我為你寫了一首歌,叫《不服》。”

“我服了。”

在今晚(4月26日)播出的《我是唱作人》中,首個補位嘉賓薩頂頂來到舞臺,並選擇了梁博進行強勢battle,成功扭轉了汪蘇瀧連續PK失敗的局面,王源也在演唱《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過程動情崩潰大哭。最終,半數的唱作人將進入下位區面臨淘汰。

對標《歌手》,《我是唱作人》真的打開了“音樂綜藝”新藍海?

​如果說節目的競技環節本身已經夠“刺激”了,那麼《我是唱作人》剛剛公佈的下半場陣容則宛若“神仙打架”:胡海泉、金志文、周筆暢等分別拿過《歌手》冠軍、《中國好聲音》冠軍、《超級女聲》亞軍的唱作人即將來到舞臺。除此之外,參加《偶像練習生》的錢正昊、《中國新說唱》的王以太,以及《快樂男聲》的白舉綱都將悉數站上競技舞臺。

在公佈了下半場嘉賓名單後,《我是唱作人》的陣容產生了一種微妙的“PK感”,像第一期圍坐在《開飯啦!唱作人》飯桌上超過半數的東北人一樣,節目中的大半嘉賓都曾參與、甚至成名於競技類綜藝的選拔比賽,在這場比拼原創的競技場上,究竟是哪一檔節目走出的選手將取得最終勝利?

這當然是句玩笑話,就目前已登場的嘉賓陣容來看,唱作人們無一不是為撕掉固有標籤而來。


激進版“歌手”,來自各大選秀綜藝的 “唱作人”們?

在外界都認為《我是唱作人》的對標節目是《這!就是原創》之際,隨著唱作人們的陸續亮相,具備一定粉絲基礎,想要擊碎固有標籤的音樂人們逐個揭開面紗,觀眾們才恍然:《我是唱作人》對標的節目其實是《歌手》。

事實上,《這!就是原創》與《我是唱作人》的理念完全不同。

原創音綜各有側重,從slogan便已見分曉。《我是唱作人》的slogan是——這一次,不只是歌手。而《這!就是原創》的slogan是——心有猛獸,蓬勃而出。二者各有側重,卻也代表了音樂綜藝兩種派系的不同思路:

對標《歌手》,《我是唱作人》真的打開了“音樂綜藝”新藍海?

《這!就是原創》在向市場輸出新人,將winky詩、西樓這般受圈層受眾“自萌”的音樂人,與鄧見超、孟慧圓、袁野夕等觀眾所不熟悉的音樂人輸送到更主流的音樂市場。節目還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沿用了《這!就是對唱》的“CP”玩法,學員為原創捕手寫歌表白,原創捕手通過30s的小樣判斷學員身份並進行雙向選擇,同“這就是”此前的系列節目一般,劇情式綜藝感十足。

而《我是唱作人》則主要以具備一定粉絲號召力的音樂人不斷向市場輸出原創作品。當然,節目為嘉賓帶來的附加價值也很多,一些曾飽受爭議的音樂人及偶像在此得到正名。如王源、曾軼可、高進等。最新一期登臺的“大師級選手”薩頂頂也在節目採訪環節表示“不想一直消費過去的自己。”

對標《歌手》,《我是唱作人》真的打開了“音樂綜藝”新藍海?

​如果說《這!就是原創》在“好歌曲”系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將青春感十足、陌生面孔和偶爾驚豔的歌聲,推送至三位具備號召力的原創捕手面前比拼創作,捕手們爭搶優秀音樂人的架勢則更是令人熟悉。

那麼《我是唱作人》則在“歌手”系的道路上逐漸偏離,從莊重感十足的錄音間唱demo環節到殘酷的競選PK環節,薩頂頂、胡海泉、周筆暢等具備原創實力與知名度且有個人音樂特色的音樂人逐漸補位上來的同時,節目也不忘增加“青春偶像派”選手帶來新鮮原創力的潤色除了已經離開舞臺的陳意涵之外,如錢正昊、王以太、白舉綱等“新舊選秀綜藝”中走出的音樂人都將在舞臺面臨大眾評審與市場的檢驗

對標《歌手》,《我是唱作人》真的打開了“音樂綜藝”新藍海?

對於《我是唱作人》而言,這樣的陣容百搭且大膽。此前《歌手2019》曾為了模式創新,而將選擇踢館歌手的權利交付於流量“選拔”,最終粉絲用146萬投票將摩登兄弟劉宇寧送上了全民舉薦的踢館舞臺,卻也衍生了一場關於 “網感” 與“實力”的爭論。而《我是唱作人》顯然不必面對這樣的困擾。

作為一檔播出七年,無論是嘉賓歌手量級、音樂製作團隊還是舞美視效等“硬件”都數一數二的音樂節目,但凡登上《歌手》這個舞臺的樂壇後輩,都必然要經歷網友帶著審視目光的“輿論洗禮”。何況劉宇寧這次是與劉歡、楊坤、齊豫等這樣的華語樂壇“神仙陣容”同臺。這也使得束手束腳,經典IP的冒險無法義無反顧。

而《我是唱作人》從一開始就按照兩種思路甄選唱作人的做法,辛辣而大膽,卻也顯得理所當然和無可厚非


愛優騰齊入局,不同派系各行其道?

在音樂綜藝的發展態勢中,傳統衛視綜藝在找尋新的突破口,要做改變卻也束手束腳,大部分時候收到的來自受眾市場的反饋都顯得不倫不類,而不少以音樂為核心的節目也在“音綜”這道舊命題上卻揮灑自如。

有星素搭檔創作演唱歌曲的類別,如《無限歌謠季》;全民唱k形式如《我們一起唱》《嗨唱起來》;偶像綜藝《青春有你》《創作營》,垂直音樂品類如《中國有嘻哈》《即刻電音》等等。從選秀類別到創作類型,明星跨界星素結合,再到垂直樂隊文化,為何類型扎堆的音樂綜藝環境下,爆款卻再難出現?

其實,無論是純原創還是半原創,不同平臺的音樂綜藝各有側重。《這!就是原創》由優酷、燦星製作和騰訊音樂的加盟,輔以“好歌曲”原班製作團隊,奠定了它的“好歌曲”基礎,此前,已經播放三季的《中國好歌曲》被擱淺,不僅折射出製播分離的操作難度,也反映出原創音樂綜藝所面臨的種種困境

對標《歌手》,《我是唱作人》真的打開了“音樂綜藝”新藍海?

​此次,《這!就是原創》在對原創歌曲的選擇上打造了官方音頻榜——猛獸原創榜,將選擇的權力交給觀眾,榜單依託於QQ音樂、全民K歌產生的“播放指數”、“傳唱指數”與“傳播指數”為主要依據,旨在實時反饋聽眾及觀眾心中的原創佳作。

而愛奇藝車澈團隊打造的《我是唱作人》也選擇讓觀眾參與其中,在愛奇藝、微博、騰訊音樂娛樂及其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上實現“榨汁”,並聯合品牌方展開互動助力。

市場對原創綜藝的渴求已經在逐步轉換成實際行動力,傳統選秀類綜藝也在迎來轉型,無論是經典IP網綜化,“青年文化”還是“原創文化”,音樂綜藝在垂直中尋找多元化的腳步正踏上征程。在音樂綜藝成本越來越高的大背景下, “大膽”的嘗試之舉也正在逐漸被市場所包容,在這背後不僅是市場的包容性在擴大,音樂綜藝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


原創力勢起,音綜與流媒體正在完成“話語權”交接?

目前的形勢來看,儘管原創類綜藝對於作品的評價還是交給流媒體平臺的榜單,但音樂綜藝顯然已經“接棒”流媒體平臺,數據與999+的評論區不再是評價標準,音樂綜藝能夠賦予音樂人更立體多元的生命力

曾軼可自《超級女聲》的綿羊音備受爭議,在大眾視野消失許久,更多是現身於每年的音樂節舞臺上;而高進則是歌紅人不紅的典型代表;梁博更是自《好聲音》以來便沉寂許久;王源也在節目中輸送著最真實的自己。他們都通過節目迴歸,用優秀的作品一鳴驚人。

值得一提的是,即將在今年中旬播出的樂隊綜藝想必能更好的闡述這種趨勢,集中在線下演出的獨立樂隊,除了在音樂流媒體評論區、現場演出、籤售活動以及部分知名樂隊才有的專屬紀錄片中,極少有曝光平臺能夠展示獨立樂隊的唱作日常,線下巡演基本是其主要維繫曝光的渠道

對標《歌手》,《我是唱作人》真的打開了“音樂綜藝”新藍海?

而一些新生代獨立音樂人、樂隊往往最缺乏的也是曝光渠道,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各大音樂平臺在這幾年推出的扶持計劃如原力計劃、石頭計劃、尋光計劃等等,所涵蓋的系統性現場演出曝光,如網易雲音樂的硬度圍爐夜,騰訊音樂人的原力計劃五城巡演及音樂節等等,參加泛音樂綜藝無疑是最為直觀的曝光渠道,且音綜的低門檻、流行化是其所具備的天然優勢。

創作音樂作品、排練、巡演、發專輯,延照著既定軌跡的音樂人們有著漫長的“成名之路”,而音樂綜藝可以縮短這樣“漫長”的曝光流程,且在逐漸成為大眾接收原創音樂的重要途徑

不過,儘管參加選秀綜藝、音樂綜藝看起來是一種捷徑,但只有實力過硬,才能夠承擔的起“一夜成名”帶來的迅速消耗,這也正是原創綜藝中所體現的道理:不停創作新的作品,不斷與內容製作者切磋,也不斷經受著大眾市場的檢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