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宮相關的幾種疾病,女人一定要知道!

小A今年15歲,她特別渴望長大,特別想嫁人,特別想生孩子。為什麼呢?因為小A痛經,從13歲來例假後,每一次大姨媽大駕光臨的時候,小A都會痛不欲生,前兩天都要躺在床上,甚至不能去上學,更不能去上體育課。每當這個時候,小A都特別痛苦,心想,如果自己是男孩子該多好呀!後來媽媽對她說:“等你長大了,結婚了,生了孩子就不會疼了,媽媽也是這樣過來的,姥姥也是。”於是,從那一刻起,小A就有了結婚生孩子的宏偉目標。


和子宮相關的幾種疾病,女人一定要知道!


對於小A媽媽的話,不少人都可能會贊成,因為周圍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小A絕對不是個例。可能也有人會持懷疑態度,我們要相信科學,有病還是要去醫院治療,耽誤了病情就不好了。看了下面的文章,您就會有答案了。

痛經分為兩種類型,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與盆腔疾病無關。這種情況多半限於青少年期和排卵期。一旦女性懷孕或分娩後,痛經就會自行消失。原發性痛經通常出現在月經初潮的2年內,如果媽媽或者姐妹有這種疾病,那麼家族中其他女性也極可能出現原發性痛經。疼痛通常開始於來月經之前或期初的幾個小時,一般會持續幾個小時,也可能會延續一整天。疼痛是痙攣性的,患者感到下腹疼痛收縮,可能會輻射到背部和大腿的內側。

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方法通常是改善整體健康和安慰性心理療法。月經期間,一定要排空大便,避免便秘。如果疼痛在可忍受範圍之內,可以不用治療,大多結婚生子以後,真的會不治而愈。所以,這一種反而不用擔心。

繼發性痛經與潛在的盆腔疾病有關。常見原因包括慢性盆腔感染、盆腔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避孕器在子宮裡的位置等等。患者通常30多歲,已經生育。疼痛的典型特徵是隱隱作痛,也叫做鈍痛,疼痛出現在腹部和腰骶部,不會輻射到任何其他位置,發生於經期來潮前的3-5天,經血開始排出時,症狀會減輕。注意,這個是需要治療的,找出痛經的原因,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痛經問題。

和子宮相關的幾種疾病,女人一定要知道!


說完痛經,我們再來說一下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也有兩種類型:一是生理上的,二是病理上的。生理上的月經不調發生於青春期即月經初潮之前、懷孕期間、哺乳期間和絕經後。是屬於正常現象,所以,不需要擔心。病理性月經不調是由一些疾病有引發的,細分為隱性月經、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

隱性月經——婦女有月經,但是因為生殖道下段如子宮頸、陰道、處女膜、陰唇等處的先天性缺陷或後天性損傷造成粘連閉鎖,月經血不能外流,這種情況稱為隱性月經,或假性閉經。

原發性閉經——月經初潮的正常年紀上限是15歲。如果女孩子到了十六歲仍沒有月經初潮,這就屬於原發性閉經。原因可能是發育異常,如先天性無陰道、染色體異常、特納氏綜合徵、甲狀腺和腎上腺功能紊亂等。因為原因特殊,治療成功的幾率也是十分有限的。

繼發性閉經——月經週期正常的女性突然停經6個月或者更久,這種情況叫做繼發性閉經。常見原因有結核性子宮內膜異位、多囊卵巢疾病、卵巢腫瘤、壓力、甲狀腺功能減退、營養失調、糖尿病等。

所以,病理性月經不調原因很複雜,我們必須查明根源,從根本上治療它。

和子宮相關的幾種疾病,女人一定要知道!

大家在做婦科檢查時,經常會碰到這樣一個詞:宮頸糜爛

“十女九爛”,這是民間的說法,所謂的爛,就是指宮頸糜爛,由此可見,此病的範圍有多廣範,十個人裡就有九個得這種病。聽上去是不是很嚇人呢?呵呵,其實,您不要緊張,它只是一種普通的婦科疾病。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取消宮頸糜爛病名,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取代。宮頸由於炎症的刺激程度不同,宮頸處粘膜柱狀上皮生長較慢,上皮平坦,外表光滑,即為單純性糜爛;柱狀上皮生長速度快,形成腺體增生時為腺樣糜爛。如果腺體擴張則可為濾泡型糜爛,同時伴間質增生,形成小的突起,被覆柱狀上皮不均,則形成乳頭狀糜爛。對於有症狀的宮頸糜爛,需要進行治療。還有宮頸糜爛所謂的分度診斷,稱之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也就是說沒有症狀的輕度宮頸糜爛,我們可以進行觀察,不用管它。

和子宮相關的幾種疾病,女人一定要知道!


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婦科疾病的另一個成員:卵巢囊腫

卵巢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見腫瘤,卵巢囊腫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各種年齡均可患病,但以20-50歲最多見。生理性囊腫會隨著月經週期而發生不同的變化,一般情況下,3-6個月會自行消退或縮小。如果是病理性囊腫則要對症治療,一般如果囊腫小於6cm需要先觀察,定期到醫院複查,大於6cm就需要住院手術治療了。所以,發現囊腫,大家也不要驚慌過度。先搞清楚它的性質再急不遲哦!


和子宮相關的幾種疾病,女人一定要知道!

最後,給大家重點介紹“婦科第一瘤”——子宮肌瘤。

只是聽到名字,大家是不是就已經覺得挺可怕了呢?子宮裡長了“瘤”子?!呵呵,別怕!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無症狀,少數表現為陰道出血,腹部觸及腫物以及壓迫症狀等。如發生蒂扭轉或其他情況時可引起疼痛,以多發性子宮肌瘤常見。

幸運運的是,大多數的子宮肌瘤都是良性的,極少惡變。很多患者在平時沒有症狀,往往在體檢做子宮B超時才發現。此病常見於沒有生育過或者生過一個孩子後就開始不孕不育的女性,好發於30-50歲的女性中。

那麼,得了子宮肌瘤怎麼辦呢?需要做手術嗎?別緊張,如果肌瘤比較小,也沒有出現明顯的症狀(如月經改變、白帶增多、腹塊、不孕與流產等),一般不需要處理,定期就診,觀察即可。育齡女性,建議3~6個月複查一次;絕經後,則可延長為一年複查一次。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如果肌瘤短時間內增長過快或生長到5釐米以上,建議最好趕快去醫院。

以上給大家介紹的是最為常見的幾種子宮疾病,您之前都聽說過嗎?有人說,子宮就像花朵一樣,需要呵護,如何才能保護好我們的花朵呢?

1.注意飲食調理

子宮不喜歡太油膩的東西,也不喜歡太寒涼的食品,尤其是在經期,所以清淡飲食、少吃寒涼食品吧!

2.保持愉悅的心情

對任何疾病來說,積極有效的心理暗示,愉悅的心情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3.保持適當運動

我們不是經常說嗎?生命在於運動,由此可見,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比如慢跑,瑜伽,子宮保健操,對我們的子宮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保護子宮從我做起,讓我們一起認識子宮,瞭解子宮,愛護子宮。希望我們每一位女性朋友都能夠擁有健康,遠離婦科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