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河北省的這個鎮成功“屌絲”逆襲成市,原縣城卻成為了鎮

1983年,隨著改革開放的快速推進,我國經濟社會也越來越呈現出來嶄新、活躍的一面,其中這一年進行的全國範圍的行政區劃調整就是我國逐漸恢復活力和生機的有力體現。

在這一年,位於河北省滄州地區(1993年後地市合併為滄州市)的交河縣卻被撤銷了建制,其行政區域劃入它的原來的下屬的泊頭鎮。

1983年,河北省的這個鎮成功“屌絲”逆襲成市,原縣城卻成為了鎮

交河縣建縣於金代大定七年,即公元1167年,到它被取消建制時已有800多年的建縣歷史。而它的下屬的鎮泊頭鎮大約在隋唐時期因為臨運河而得名,到了明清時期隨著運河槽運的越來越重要而嶄露頭角,成為有影響的鎮級單位。1946年泊頭解放後,冀中區政府設立泊頭市。但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撤銷泊頭市為泊頭鎮,此鎮的級別不變,仍為縣級架構,並且和交河縣同時屬滄縣專區管轄,這時候泊頭和交河縣是並列關係了。1953年政務院將泊頭鎮改為泊頭市,是河北省省轄市,歸滄縣專區代管。

1983年,河北省的這個鎮成功“屌絲”逆襲成市,原縣城卻成為了鎮

金代初設交河縣

1983年,河北省的這個鎮成功“屌絲”逆襲成市,原縣城卻成為了鎮

明代的交河縣,此時可見泊頭鎮已在歷史上初步顯現

1983年,河北省的這個鎮成功“屌絲”逆襲成市,原縣城卻成為了鎮

清代的交河縣

1983年,河北省的這個鎮成功“屌絲”逆襲成市,原縣城卻成為了鎮

民國時期的交河縣城圖

時間到了1958年6月,隨著河北省天津專區和滄縣專區的合併,交河縣和泊頭市一起劃歸河北省天津專區管轄。這年的12月,泊頭市、交河縣以及周邊的東光、阜城、南皮四縣一市合併為交河縣,此時交河縣的面積達到歷史上最大的面積,而泊頭改為鎮,成為了交河縣縣政府駐地。1961年天津專區和滄縣專區恢復,並且此時滄縣專區改稱滄州專區,交河縣歸滄州專區管轄,其管轄範圍內的原來屬於南皮、東光、阜城等區域脫離開交河縣管轄恢復原建制。泊頭鎮歸交河縣管轄。

1982年,國務院決定恢復泊頭市,與交河縣共同屬於滄州專區,交河縣的33個大隊和南皮縣19個大隊歸泊頭市。這還不算完,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83年的5月,國務院乾脆把交河縣撤銷,其管轄範圍併入泊頭市,從此泊頭市成功完成了鎮級向縣級市的逆襲,而交河縣不僅名字丟了,它的縣城也成為了泊頭市下屬的一個普通鎮了。

1983年,河北省的這個鎮成功“屌絲”逆襲成市,原縣城卻成為了鎮

恢復泊頭市,交河、南皮兩縣的部分村歸泊頭

至今,在原來交河縣城現在的泊頭市交河鎮的老居民還對交河縣有著特別深厚的情感,在內心深處仍不願意承認是泊頭市人。至於為什麼當初要撤銷交河縣而重點發展泊頭市?其實從泊頭自身的發展就可以看出來了,從普通鎮到縣級鎮,再到市,它的地位是越來越重要,相比之下,交河鎮的地位就是越來越輕了,一個地域的資源是有限的,也是有側重的,無法照顧全面。而帶給泊頭這些優勢的就是時代發展、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等綜合因素造成的。

首先說時代發展,在我國古代的農耕社會時期,整個社會節奏十分緩慢,對地理、交通等因素要求不太高,這時候歷史底蘊是立縣的基礎。而到了新的時代、新的社會時期,地理、交通因素這就成了很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就算1983年不撤銷,在那之後的時間裡也會有變化的。第二地理位置,泊頭更靠近滄州和天津,比交河更有利於承接大城市的輻射效應。第三就是交通,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了,泊頭在明清時期靠近大運河,特別是民國時期建設的京滬鐵路更是在泊頭經過,使它具備了全面超越交河成為縣域中心的基礎條件。其實交通因素促進了某地發展,進而提升了某地的地位的例子在我國屢見不鮮,比如河北省的省會石家莊是因為靠近京漢鐵路發展起來的。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的1955年縣城由北館陶(今屬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搬遷到南館陶,也是因為運河不暢之後,南館陶由於靠近106、309國道交通條件優於北館陶。

因此,交河的沒落和泊頭的興起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