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為何這部控訴日本的神作不讓播?

在你看來哪部電影最能代表日本?

是黑澤明的《羅生門》,以一場破朔迷離的懸案揭露人性赤裸本色,是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用天馬行空的想象描繪一場成長的奇妙旅程。

還是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簡約含蓄的表達便刻畫了日本家庭關係的疏離。

確實以上的作品都堪稱經典,也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日本積攢千年的文化底蘊,但在我看來有部作品卻更具代表性。

這部作品正是小林正樹的《切腹》。

豆瓣9.2,為何這部控訴日本的神作不讓播?

談電影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下導演小林正樹。

作為日本的電影巨匠,小林正樹不僅是與黑澤明、市川昆、木下惠介齊名的“日本影壇四騎士”,更是亞洲最負盛名的導演之一。

而軍人出身並參加過硫磺島戰役的小林正樹,

深知戰爭給國家跟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所以他的電影從不是帝國主義的修飾品,而是揭露日本帝國主義黑暗面的武器。

小林正樹最具風采的就是敢於用民族性元素、社會性寓言,對日本的帝國主義、極權制度進行反思性的抨擊。

豆瓣9.2,為何這部控訴日本的神作不讓播?

如在1959年拍攝的《人間的條件》,該作不僅講述了帝國主義追隨者理想的扭曲幻滅,更站著人道主義立場控訴了日軍侵華戰爭的暴行。

再如1983年製作的紀錄片《東京裁判》,這部根據遠東軍事法庭審判二戰戰犯史實進行選材、修編的作品,也是小林正樹正視歷史、反戰反極權的代表作之一。

相較黑澤明作品總是利用磅礴氣勢、恢弘畫面來映襯武士道的崇高、日本文化的厚重。

小林正樹的作品則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歷史視角、儀式化構圖來展現時代鉅變下日本極權對社會的剝削、對個人的碾壓。

一正一邪、一明一暗,從而鑄就了日本影史百年根基。

豆瓣9.2,為何這部控訴日本的神作不讓播?

同樣,這部《切腹》也有關於反極權的剖析。

影片由仲代達矢主演,作為黑澤明的御用男主角,在此之前其參演的《影武者》、《亂》、《七武士》均被奉為世界影史的經典。

而《切腹》則是完全不弱於以上經典的作品。

影片借復仇的主題,不僅講述了時代變革下武士道的幻滅,更大肆批判了極權制度下的草菅人命。

最終影片斬獲了戛納陪審團特別大獎,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2分。

堪稱真正的劃時代經典鉅作。

豆瓣9.2,為何這部控訴日本的神作不讓播?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

當時看似內戰結束、歌舞昇平,但實際上政治鬥爭從未停止,尤其幕府為防止諸侯名家造反而取消了封地。

這讓諸侯步入衰敗的同時,也致使很多門客武士顛沛流離甚至選擇切腹自殺。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影片開頭一個落魄的武士津雲半四郎(仲代達矢 飾)也決定切腹。

不過他切腹並不是隨便找個地方這麼簡單,而是來到了當地很有名望的井伊家府上,希望借他們寶地切腹。

豆瓣9.2,為何這部控訴日本的神作不讓播?

話說井伊家在當地聲名顯赫,因信奉武士道精神更是受人敬仰。

所以在不知津雲半四郎真正意圖前,他們只能先答應他的心願。

但在舉行切腹儀式前,井伊家臣先給這位武士講了個故事。

原來在津雲半四郎前,有個名叫千千巖求女的浪人也曾來到井伊家請求切腹。

不過那個浪人看起來不像真切腹,而是想借機敲詐。

為了不助長不正之風他們決定將計就計,讓劍道高手彥九郎當介錯人,逼迫浪人當面切腹自殺。

豆瓣9.2,為何這部控訴日本的神作不讓播?

最後那個要切腹的浪人聽到後果然驚慌失措。

然後苦苦哀求他們寬限他一兩天,最後嚴詞拒絕下,這個浪人只能拿自己帶來的竹刀切腹自殺了。

是的你沒有聽錯,他那竹刀親手剖開了自己的肚子!用竹刀切腹的畫面相當殘忍、也相當令人觸目驚心。

聽了這個故事後津雲半四郎沒有退縮,甚至還指名道姓讓彥九郎來當他的介錯人。而在信差去請介錯人時,津雲半四郎也給井伊家臣講了一個故事。

原來津雲半四郎跟千千巖求女早就相識,甚至還讓千千巖求女成為了自己的女婿。

這個事情聽到這裡就逐漸有眉目了。

豆瓣9.2,為何這部控訴日本的神作不讓播?

在剖析影片主題前,我們有必要先交代下背景知識。

當時正值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在那個年代正是切腹現象盛行。

原本切腹文化是鎌倉幕府才有的,開始因丟失陣地才會引咎剖腹。

但在德川幕府時期,諸侯被收封地武士門客也無家可歸,切腹反倒成了那時落魄武士最廣泛的自殺方法。

畢竟在日本人心中,武士道精神一直根深蒂固,而切腹更是被認為是武士精神中最崇高的儀式壯舉。

所以一些武士為了死後留名,將武士道精神貫徹到底,紛紛選擇了以切腹結束生命。

而為了讓自己死的有尊嚴,這些武士需要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介錯人”,並在他的“幫助下”完成。

豆瓣9.2,為何這部控訴日本的神作不讓播?

《切腹》就是借日本的時代變革,詮釋武士道精神的沒落。

影片看似在講述時代下武士道精神的堅守,其實巧妙間構建的卻是時代下權力者的虛偽、對小人物的無情碾壓。

影片中的兩場切腹儀式也很好的詮釋了這個主題。

開頭千千巖求女的切腹,看似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的鬧劇,其實背後隱藏的卻是時代下的悲劇。

當妻子病榻在床、當孩子奄奄一息,他甚至賣掉了刀然後放棄武士尊嚴來製造騙局。

當騙局被戳破、當被逼切腹,他請求一兩天時間也並非逃跑而是好好跟妻兒告別。

跟妻子說一聲勿念,跟孩子說聲永別。

但是他再也沒有機會了。

豆瓣9.2,為何這部控訴日本的神作不讓播?

沒有人聽他解釋、也沒有人願意諒解。

那些自詡武士的人只想看他用竹刀劃破肚皮、看他在疼痛哀嚎中掙扎,然後在嬉笑間目睹一個生命的逝去。

在這本是可以制止的悲劇,卻被無情的當權者扼殺了。

在這場切腹結束時,我們可以將之視為武士道精神跟人情的對立,畢竟井伊家始終堅守的還是武士道精神。

但當真相呼之欲出,津雲半四郎只要求一個道歉。

井伊家的行徑所代表的才是武士道精神的虛假與幻滅。

津雲半四郎沒有討到說法,討到的只是所有人的圍殺。

豆瓣9.2,為何這部控訴日本的神作不讓播?

眾人不敵下的槍響、散落一地的鎧甲。更是對所謂武士道精神的最好反諷。

在最後時刻,為捍衛府上形象、為隱匿罪惡骯髒。

崇尚武士道精神的井伊家族竟舉起了武士最不屑的槍。

廝殺中槍響下,井伊家不僅打碎了代表祖上的榮譽盔甲、更打碎了武士道最後的尊嚴。

即使這樣,還是隻能目睹津雲半四郎以切腹的方式自殺。

但這一切卻在之後被他們粉飾成一場鬧劇,儼然一切沒有發生。

豆瓣9.2,為何這部控訴日本的神作不讓播?

時代在沒落,人心也變得難以叵測。

《切腹》不僅借時代的崩塌,講述了當權對個人無情碾壓,更在政治層面揭開了日本崇尚的武士道精神虛偽騙局。

小林正樹這種極具批判主義的濃墨、對武士道精神由表入裡的剖析,也很好的反映了日本矛盾的民族特性。

但可惜由於導演小林正樹左派思想強烈、影片對傳統武士道的批判又過於大膽激進,從而導致了該作在日本被禁映播放。

而這好似一場輪迴,影片的當權者在粉飾真相、現實中的當權者也在粉飾太平。

可以說相當諷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